更新时间:2024-05-17 12:17
牛耳草,中药名。为苦苣苔科植物猫耳朵Boea hygrometrica (Bunge) R. Br.的全草。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散瘀止血,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之功效。常用于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聤耳,咳嗽痰多。
翻魂草、铁鹞子、石花子、八宝茶、猫爪七、菜蝴蝶、猫耳草、牛舌头、小号病毒草、四瓣草、地虎皮、地膏药、还魂草。
全草。
味苦,性平。
归肺经。
散瘀止血,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用于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聤耳,咳嗽痰多。
治中耳炎耳痛:鲜牛耳草适量,捣汁,滴耳。(《山西中草药》)
内服:煎汤,9-15g;研粉冲服,每次3g;或浸酒饮。外用:适量,研粉撒;或鲜品捣敷。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猫耳朵又名旋蒴苣苔。多年生草本,高7-14cm。叶均基生,呈莲座状;叶无柄;叶片厚,近革质;圆卵形、卵形或近圆形,长2-7cm,宽1.5-7.5cm,先端钝圆形,基部略狭成楔形,边缘具齿或波状,上面被贴伏的白色长柔毛,下面被白色或淡褐色绒毛,脉上尤密。花葶1-2,高7-14cm,密被短伏毛;聚伞花序有2-10花;花序梗长10-18cm,被短柔毛和腺状柔毛;苞片2,卵形,长约11mm;花萼钟状,5深裂,裂片三角形,近相等;花冠白色或淡红色,钟状筒形,长1-1.5cm,外面疏被短毛,檐部二唇形,上唇2裂,裂片长圆形,下唇3裂,宽卵形或卵形;雄蕊2,内藏,花丝扁平,花药连着,退化雄蕊3,极小;子房卵状长圆形,被短柔毛,花柱伸出花冠,柱头头状。蒴果长圆形,长3-4cm,外面被短柔毛,螺旋状卷曲。种子卵圆形。花期6-7月,果期7-10月。
生于海拔200-1320cm的山坡、山谷及山沟边、林下岩石上。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为花葶、花序梗、叶混合段。叶片厚,近革质,先端钝圆形,基部略狭成楔形,边缘具齿或波状,上面被贴伏白色长柔毛,下面被白色或淡褐色绒毛。花序梗被短柔毛和腺状柔毛。花葶密被短伏毛。
祛痰、抗菌作用。
1、《陕西中草药》:“味涩、苦,性平。”
2、《山西中草药》:“甘。”
3、《陕西中草药》:“止血,消炎,强筋壮骨。主治胃肠道出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中耳炎,劳伤,筋骨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