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9 20:37
牛路村是佛山古村落之一。牛路村在哪里?现在佛山人除了张槎街道八、九十岁健在的土著居民外,已鲜为人知。原来,佛山在明初已逐渐形成了十五个村,分别是佛山村、汾水村、村尾村、栅下村、朝市村、禄丰社村、大塘涌村、牛路村、隔塘冈村、观音堂村、细晚市村、石路头村、忠义社村和窖边社村 。清雍正十一年,佛山曾从南海县分出,设“佛山直隶厅”,牛路村在古洛水之外,因地理位置的原因,归属于南海县张槎堡管辖,因此《佛山忠义乡志》在雍正之后便终止了牛路村史料的记录,但南海县张槎堡的的古八景却有牛路村的记载:古颖村门对永兴, 白泥山上古松青,高楼雨洒青苔石,东便一带竹基城;弼塘灯火夜光明 ,吩咐罗婆梳洗净,大沙清水杨柳绿,牛路孤村夜月明。牛路村即现在的圣堂村!
牛路村,这条古老的村庄,坐落于佛山城门头古洛水外的旷野上。古时村前有一条泥路通往张槎堡圩岗牛圩,这条路既是买卖耕牛必经之路,又是附近各村牧童日夕牵牛放牧之路,走的牛多了,自然便成了貌似扶梯样的牛梯路了,过往行人都称这条路为牛路。牛路之泥泞难行,早已远近闻名,后来黎姓先祖在此开村居住,于是因地制宜,取名牛路村。每当明月升空,古村外空旷寂寥,一轮孤月,照洒着寂静的孤村,故在张槎堡有“牛路孤村夜月明”之称。
牛路村内东、南、西方各有一座小山丘,村东的山丘上建有一简陋的土地神社,故称社边岗,社边岗上有古代名人的墓葬;村南的山丘,土名布梳,也有古代官员的墓葬,故称山前岗;村西的土岗,因有一条清澈的小涌绕岗而过,故取名清湾岗,岗顶上建有一座用于防御贼寇的五层碉楼,名为“见胜楼”。这三座山岗上都堆积着冶铁的泥模,岗上冶铁碎片俯拾皆是。明清时期,佛山铸铁举世闻名,不但能铸造铁镬、铁锅等日用品,还能铸造土炮、火炮等杀伤性武器,这三座山丘见证了牛路村在铸造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
牛路村东西南北方各有一道门通往村外,分别是北合坊的东门,陈家巷的南门,西安里的西门,东胜坊的北门;每道门都建有两层高的门楼,门楼上都有枪眼。南门是村的正门,称为村口,村口路外有两个小土墩,左边的叫珍珠墩,右边的叫舂砍墩。
牛路村内建有黎氏大宗祠,可以说黎姓才是牛路村的开村始祖,霍姓、陈姓、黄姓不过是后来迁入的杂姓。据说牛路村霍氏太公远乐原籍南海县河宕莘岗村,莘岗霍姓是南海上元村霍氏的分支。远乐公以贩卖陶瓷维持生计,每天从石湾挑陶瓷到佛山卖,后来在牛路村落脚,并在那里扎下了根。远乐公生有四个儿子:茂卿、茂泰、茂容、茂全。随着岁月的流逝,霍姓枝繁叶茂,子孙昌盛,而作为开村始祖的黎姓却日渐式微,最后竟然连黎氏大宗祠也贱卖给霍姓,忍痛离开牛路村。霍姓在牛路村本来没有祠堂,自从买下黎氏大宗祠换上霍氏宗祠的牌匾后才有了自己的祠堂。至于黎姓为何要贱卖祖祠出走他乡,有说黎氏忍受不了霍姓欺凌的,有说黎姓惹下官非不得不亡命天涯的。前一种说法有点牵强,因为霍姓素有包容的传统,在牛路村,无论先来的陈姓还是后到的黄姓、何姓,历代都与霍姓和睦相处,不存在氏族、坊界纷争;后一种说法似乎较为可信。原来,明正统14年间,南海县人黄萧养越狱起义,到处攻城掠寨,黄萧养义军失败后,官府大肆缉拿、杀戮反贼,牛路村有黎姓壮丁七十余人,涉嫌追随黄萧养的义军攻打佛山等地,被官府拘捕并活埋于南海县沙坑村,黎氏族人惊惶万状,惟恐株连九族,不得不贱卖家产,扶老携幼亡命天涯。此事是否属实,有待进一步考证。至于现在的一户黎姓,是黎氏大逃亡数十年后才从外地迁徙来的,此“黎”并非彼“黎”。
佛山霍氏宗族,明初就已经在祖庙一带居住,在佛山镇建有几座霍氏宗祠,早期靠铸铁起家,还掌控了佛山“庙议”的话语权,是佛山的望族。北帝巡游,是佛山乡坤、耆老通过“庙议”,规定由牛路村霍姓专门负责操办祭祀活动的\u3002每年三月初一日,牛路村霍姓村民来祖庙把北帝行宫抬至牛路村,供奉于霍氏宗祠内,给神象更衣后,村内居民进香参神。并在宗祠前建醮、烧爆,演神功戏贺神诞。初三日上午,再由专责的牛路村人抬着北帝行宫出祠在镇内巡游。北帝巡游时是坐在神舆中进行的,神舆也就是北帝乘坐的轿子,牛路村霍姓可谓是北帝的御用轿夫和御林军,这项差事,彰显了佛山霍族的威风,由此可见当时佛山霍氏宗族势力之强大和地位之显赫。清朝初期,北帝巡游一度停顿,霍氏在佛山的势力也渐渐削弱,自此,牛路村霍姓不再享有北帝御用轿夫和御林军的特权,特别是归属南海县张槎堡管辖后,再也不能参与佛山北帝巡游神诞活动,唯有把每年二月初六日定为接二帝日。接二帝那天,从祖庙把二帝行宫抬至牛路村,供奉于霍氏宗祠内,依旧给神象更衣,让村内各姓焚香参拜,依旧建醮、烧爆,依旧演神功戏贺神诞,直至初八上午才把二帝行宫按来时路迳送回祖庙。每年二月初六日,上元、莘岗等村的霍氏同宗兄弟,高举“太原上元霍”和“太原莘岗霍”的头牌以及彩旗幡伞,抬着烧猪,敲锣打鼓,舞着醒狮前来庆贺;历代好友南房卢氏也高举着“范阳南房卢”的头牌,挑着果篮,挥舞彩旗前来助兴。
这天,牛路村里里外外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景象。二月初六接二帝这个神诞庆典,一直沿袭至49年佛山解放。
黎姓落败以后,霍姓跃居牛路村姓氏之首,虽然耕地有所增加,但村民并没有因此而富足起来。牛路村之所以贫穷,是因为连绵水患以致歉收所造成,但是在明清年代,厚重的庙宇文化和宗族文化主宰着他们的灵魂,他们改变命运的法宝就是祈盼上苍恩赐,祈望神灵庇佑,祈求祖宗庇荫。因此,他们先后建造了茂卿、茂全、茂泰、茂容、盛全、裔流等霍公祠,建造了天后宫、国公庙、柳母庙等庙宇,每逢神诞、祭祀之日,村民必备三牲五鼎向神明、宗祖顶礼膜拜。清光绪十二年,有法国天主教神甫欲在牛路村购地重建被毁的彩阳堂以吸引信徒,经村内耆老商议,铁定将社边岗卖给天主教建造圣堂,并酝酿将牛路村更名为圣堂乡,其动因是企求得到洋菩萨的眷顾,希望牛路村从此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后因遭祖庙附近居民非议以及南海县衙出面阻止,以致此事胎死腹中。
耕地十年九涝,作物经常歉收,建造“圣堂”又功败垂成,所有的不吉,村民都归咎于村内风水,于是请来堪舆先生堪察了村内村外,堪舆先生的结论是:牛路村属虎地,村口为虎口,村口前边的珍珠墩和舂砍墩为虎眼,村南的陈家巷为虎颈,村东的大塘为虎肚,北合坊、西安里、聚源里和对面的无名巷为虎爪,东胜坊为虎尾;村前的田地是牛地,牛在田野上耕作,而老虎却在后面张开血盆大口,断定牛路村文无进士,武无元帅,田无十顷,银无百两。如何化解?一是把大塘分隔为前小后大的两个鱼塘,并在前塘底用模泥填成一把大锁模样,把老虎锁住;二是把村的正门从陈家巷迁至南便街。牛路村民对建造“圣堂”一直情有独钟,民国二十二年,位于南便街的两层新门楼正式落成,“圣堂乡”三个绿色阴文大字镌刻在一块花岗石上,镶嵌在村门上方,村门两旁的花岗石夹墙上镌刻着一副阴文楹联,上联:圣域巍峨坤承兑泽,下联:堂威赫显乾宇轩昂。村口正对着前方的珍珠墩,村前那条牛梯路也早已由佛山镇的善长仁翁出资铺上石板路,远远望去,圣堂乡极其雄伟壮观。
自此,村民对“圣堂”二字恩爱有加,而对“牛路”二字却讳莫如深,但凡有路人询问牛路村在何地时,村民都会遥指他方,绝不承认圣堂乡即以前牛路村的事实。外村牧童知哓圣堂乡“只认圣堂不识牛路”的忌讳,故意当着圣堂牧童之面唱戏谑圣堂乡人的牧歌:“卖穷卖穷,卖给牛路公,牛路公穷我唔穷”。导致牧童互相斗殴,最后酿成两村械斗,据说圣堂乡为此曾发生过在清湾岗的见胜楼上用土炮轰击东便村庞族事件。至于为何圣堂不认牛路,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牛路”与“牛佬”谐音,“牛路”一词含有蔑视成分,因此圣堂乡人.对“牛路”二字既厌恶.又反感;一说黎族才是牛路村的先祖,霍姓祠堂也是黎姓所建造,霍姓在牛路村是客家占地主行为,霍姓深怕黎姓后人回来寻根问祖,因此才对“牛路”二字讳莫如深。究竟谁是谁非,谁的说法更合符逻辑?还是留给历史学家们去研究考证吧!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现在的圣堂乡已融入城市,四周被高楼大厦所掩盖,成为名副其实的城中村。社边岗、山前岗、清湾岗早已移为平地并建了房屋;村内的鱼塘也填平建了仓库;所有庙宇、宗祠以及村道门楼在58至61年间被圣堂乡的不肖子孙尽数毁灭,唯独由黎姓兴建而换了霍姓牌匾的祠堂还颤危危地立在村子中央,似乎在诉说历史的不公。二月初六也不接二帝了,定为乡庆日,乡庆日那天依旧敲锣打鼓舞狮,零乱的鼓点,沙哑的铜锣,有气无力的睡狮,预示着圣堂乡即将终结,因为旧城改造之风正在吹向所有的城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