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会

更新时间:2024-06-17 19:10

牡丹花会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起于隋唐,盛于宋朝。每年四月是牡丹盛开的时节,各地牡丹花会徐徐而来。现如今,国内规模较大的牡丹花会举办地有三处:一是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洛阳牡丹花会)(4月05——5月05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由菏泽市人民政府主办菏泽国际牡丹花会;三是彭州牡丹花会。

发展历史

牡丹是中国名花之一,素有“花王”之称。牡丹栽培源于河洛,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作为牡丹栽培中心之一,早在唐宋时期洛阳即已具备系统的栽花技艺,形成赏花习俗及与牡丹有关的诗词、书画、传说、服饰等,由此衍生出洛阳牡丹文化。

洛阳曾是唐朝的东京,交通方便,贸易兴隆,城内园圃林立,有几乎家家种植牡丹传统,赏花之风盛极一时,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正是东都洛阳牡丹品赏习俗的生动写照。

宋代以降,赏牡丹习俗在民间更为盛行,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描述说:“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遨游,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并张幄帘,笙歌之声相闻……至花落乃罢。”宋代洛阳牡丹有一百多个品种,不少品种称得起名贵非凡,其中的“姚黄”、“魏紫”被誉为“牡丹之王”和“牡丹之后”。

从1982年起,牡丹花成为洛阳的“市花”,每年4月15日至25日当地都要结合牡丹花期(谷雨时节)举办“洛阳牡丹花会”。花会期间,观赏者围绕牡丹开展赏花、观灯、作画、赋诗等文化活动,使洛阳牡丹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载了牡丹花会的盛况:“花开时,土庶竟为了遨游,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并张幄帘,笙歌之声相闻,最盛于月陂堤、张家园,棠棣场、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至花落乃罢。

菏泽是全世界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生产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观赏基地。现有栽培面积12万亩,九大色系,十大花型,1237个品种,行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10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日本、法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菏泽牡丹在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独得81个奖项。

洛阳牡丹誉满天下,已有1200多 个品种。花开之时,争艳斗丽,云蒸霞蔚。许多海外友人也都来赏会,会期还举办盛大的商品交易会。

洛阳栽培牡丹,始于隋,盛于唐,尤昌于宋。每年花期,人们都会举办各种花会、花市、花舞。不论富贵贫贱,都徜徉于鲜花之间,流连观赏。

三大花会

洛阳牡丹花会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是中国四大名会之一,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2015年洛阳牡丹花会成功举办33届,并在2010年升级国家级文化盛会。三十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洛阳,扩大开放”的指导思想,“洛阳搭台,全省唱戏”,将牡丹花会办成一个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 洛阳牡丹花会已经成为全市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已经成为洛阳人民不可或缺的盛大节日,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同时,也已成为企业展示实力、树立形象、宣传扬名的极佳平台和舞台。

菏泽牡丹花会

菏泽国际牡丹花会为中国著名牡丹旅游节庆之一,截止到2014年已成功举办23届,菏泽牡丹花会曾荣获“全国花卉类节庆十强活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等称号,菏泽市也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节庆城市”等荣誉称号。通过举办牡丹花会,不仅提高了菏泽牡丹的知名度,使菏泽成为享誉全国的“中国牡丹城”,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了菏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2年3月菏泽正式被中国花卉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牡丹之都”。菏泽观赏牡丹主要集中曹州牡丹园古今园曹州百花园等处。另外,整个牡丹乡,包括赵楼、李集、何楼、洪庙、王梨庄的农家田野都栽种了许多牡丹(包括药用牡丹),尽可欣赏。菏泽是我国重要的牡丹生产基地,良种繁育基地,以及游览观赏中心。

花会的宗旨是“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开发旅游、振兴经济”,充分体现菏泽“牡丹之乡”的特点。

菏泽古称曹州,素有“雄峙烈郡”,“一大都会”之誉。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史不绝书,曹州牡丹种植有数百年历史。宋时牡丹以洛阳为多,自明开始,种植中心已移至曹州。其牡丹栽培历史悠久,明清时负有盛名,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就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

彭州牡丹花会

彭州牡丹花会始于1985年,迄今举办30届,与洛阳、菏泽牡丹花会齐名,已成为全国最大、最有影响的三家牡丹花会(洛阳牡丹花会、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彭州牡丹花会)之一;天彭牡丹以野趣之美和“花大盈尺”的富贵之姿取胜,与洛阳、常熟、菏泽并称为中国四大牡丹观赏基地。南宋时,因北方战乱宋室南迁和洛阳名园的毁夷,,四川天彭牡丹继洛阳而盛起,为蜀中第一,有“小洛阳之盛“,号称“小西京”。南宋诗人陆游曾云:“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花卉,色泽艳丽,雍容华贵,是中国名花之最。在丹景山和彭州园,每年清明节前后,都要举行规模盛大、品种繁多的彭州牡丹花会

2014年3月29日,中国三大牡丹花会之一四川彭州牡丹花会开幕,当地丹景山300万株牡丹将在4月迎来盛开时节。

本届牡丹花会以“国色牡丹·大美彭州”为主题,是本年度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重要节会。牡丹花会从3月底持续5月中旬,为期50天左右,最佳观赏时间预计4月中下旬,届时山野牡丹将与盆栽牡丹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期间,当地将组织牡丹联展、话说牡丹、开心畅游、美食品鉴、主题相亲等活动。

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雍容华贵,端庄富丽而引发人们诸多联想,派生出与之相关联的文化象征意义,并形成牡丹文化的基本内涵。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牡丹是美的化身,纯洁与爱情的象征。国尊繁荣昌盛,家中富贵平安,人喜幸福吉祥,这些特点和寓意,牡丹兼而有之。

(一)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

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曾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洛阳的狂欢节。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续下来。

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的美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

(二)对富裕生活的期盼与追求

牡丹花姹紫嫣红,富丽堂皇,从气质上给人以富贵之感。自宋以来,牡丹即被称为“富贵花”。此说起自宋哲学家周敦颐,他在《爱莲说》中写道:“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从此,牡丹与“富贵”二字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历代绘画及各种工艺美术作品中,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与其他花鸟、山石的不同组合,就表现出与富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三)劲骨刚心、不畏权贵的高风亮节

人们喜爱牡丹,赋予了牡丹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优秀品格。武则天冬日游园,一时兴至,竟下令百花限时开放,百花慑于权势,不得不开,独牡丹没有按时开花,而被武则天下令放火烧之,贬出长安。在《秋翁遇仙记》中,一伙恶奴毁花霸园,是牡丹仙子及时赶来救活了被毁坏的牡丹花,严惩了暴徒。牡丹这种不畏权贵和恶势力的精神,倍受称赞。作为“富贵花”,牡丹并不娇嫩脆弱,她原来生长在莽莽群山中,近代因为森林面积日渐缩小,滥挖药材,以至野牡丹只能在悬崖峭壁中顽强生长。在黄土高原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她仍然开出绚丽的花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