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4 02:53
物流市场是指为保证生产和流通过程顺利而形成的为商品流动和暂时保留提供服务的服务性市场,其主要功能有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济和集约经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等。物流市场作为物流金融的“物流”的服务载体,提供了物流金融参与方的物的暂时保管等服务,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了物流成本。
美国是物流观念萌芽最早、也是当今世界上现代物流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在二十世纪50年代之后,物流传入了日本和欧洲。
根据运营环境的变化,美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以1980年为界被划分为两个时期。1980年之前是管制时期——即限制竞争时期。1980年之后是解除管制时期——即鼓励竞争时期。1980-2000年这一时期是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时期。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年营业额从20亿美元增长到 560亿美元。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年营业额以15%-20%递增。
日本的物流观念虽然在50年代才从美国引入,但发展迅速已成为现代物流的先进国家。90年代后产品的个性化、多品种和小批量成为生产经营的主流,整个流通体系的物流管理从集中化物流向多频度、少量化、短时化快速发展,并且在销售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物流服务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日本受到了高度重视。随着制造企业对内部物流职能的剥离,在日本形成了由大批制造企业的物流子公司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组成的物流产业。
由于有了共同的、开放的欧洲市场,欧洲的物流业呈现进一步集中化的发展趋势。许多跨国公司将分散在各国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逐步地消减、整合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欧洲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不仅为本国服务、而且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纵观发达国家的物流市场,可以说他们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
(1)规范的市场。国外物流市场的规范表现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与健全。自从运输活动对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以来,各国政府就特别关注如何控制和促进运输活动,为物流企业创造一个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而且这一切通常通过健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
(2)成熟的市场。国外物流市场的成熟,表现在政府对物流网络的规划与统一布局。在物流管理上打破行业分割、地区分割,建立跨地区、跨行业、全国统一开放、公平、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
(3)具有规模的市场。国外的物流市场具有一定的规模,这是显而易见的。例如:2000年美国物流产业规模达9000亿美元,是高科技产业的两倍,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
(4)全球化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欧洲分布着60%的美国配送中心和50%的日本配送中心。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物流市场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委托某咨询机构对中国物流市场进行的典型调查结果可知:在家电、电子、日化、食品等行业的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当中,全部委托第三方物流的占被调查企业的52%;自理与委托相结合的占68.8%,其中委托比例在30%以下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42.3%;委托的内容主要以单纯运输为主,占被调查企业的45.1%。工业企业对委托方不满意的占被调查企业的30.8%,不满意的原因依次是:成本高、反应慢、产品破损多。有 45.3%的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其中75%的企业选择新型物流公司,64.3%的企业希望新的物流商提供综合物流服务。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工业企业由过去对单纯仓储、运输的需求开始逐步发展到对仓储运输在内的综合物流的需求;工业企业由过去“大而全”、“小而全”自办物流,开始逐步发展到寻求合格的第三方物流商。
我国物流市场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政策的引导和规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我国与物流市场建设与发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没有建立健全。这样一来进入物流市场的门槛忽高忽低。过高的话,物流资源很难进入,优化配置更是无从谈起;但过低的话,就会出现一哄而上搞乱市场秩序的现象。
第二,物流企业经营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致使现代物流技术在这些企业中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各类物流公司繁多,规模、水平参差不齐,妨碍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和结构上的协调发展,影响大型专业物流服务的拓展。
第三,缺少物流服务中介组织。物流服务中介组织具有双重身份,对于供给主体来说,它是物流需求者,对于需求主体来说,它是物流的供给者。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的今天,物流服务中介组织甚至可以扮演政府都无法替代的角色。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较,中国物流服务中介组织的发展严重不足,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另外,它们通常不是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成长,而是作为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发展起来的,因而在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缺陷。
培育物流市场是完善流通功能、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非物流企业将物流服务外包,可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物流服务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交换的市场运作方式,改变了运输、仓储等相互分割、自我服务的传统运作模式,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盈利空间。
一是随着贸易壁垒降低,将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并加速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从而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扩张的市场空间。二是由于我国在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供应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及巨大的市场前景,许多跨国公司正准备将我国变成其制造基地,但他们又不可能同时带来全套物流系统,这一趋势无疑会增加我国物流市场新的需求。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最近在其《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发展迅速的产业,预计未来1O年内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
物流管理的分散化,严重影响了现代物流的发展,为物流的畅通设置了数不清的障碍。除宏观物流存在自我封闭、政出多门、运力分散、互不衔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不强等弊端外,微观物流普遍存在的工商企业自营物流问题同样很严重,可以概括为家家设仓库、户户皆机动,不仅分散了社会物力财力,而且这种自给自足式的物流方式也限制了物流专业化、集约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进程。这就要求改革现有的物流体制,增强工商企业物流社会化、市场化的意识。从理论上来讲,有必要对物流市场的发育和发展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在一定意义上说,促进物流市场的发育和成熟能够拉动有效物流需求,降低物流自营率,也是推动物流体制改革的有效方式。
加大物流需求开发力度
加快物流市场的发展,从长远看,最重要的是增强物流需求,因此,必须在强化和提升物流服务功能的同时,加大物流需求的开发力度,争取更大的空间服务半径,在空间半径中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在市场份额中争取更多的增值服务,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开发物流需求是培育物流市场的关键。具体来讲,要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在强化自身物流管理的基础上,确立物流职能,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及设施,逐步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广泛而又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同时,物流供给的形式、质量以及能否给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的经济效益是决定企业是否会参与到物流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说供给会从另外的角度促进需求,所以要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例如:开展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服务功能的集成和延伸,开发库存融资、质押监管、物联网等服务项目。应尽快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示范者和中小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者。
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市场管理体系
培育完善的物流市场,必须推进物流市场管理体系的建设,明确政府在物流市场管理中的职能,切实加强政府对现代物流市场发展的宏观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要求以及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我们认为必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的、跨地区、跨部门的现代物流工作协调委员会。该机构应设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
现代物流工作协调委员会这一机构当中下设:物流规划办公室;物流政策办公室;物流设施办公室;物流标准办公室;物流中介办公室;物流规划办专门负责国家和地方的物流规划的审定;物流政策办负责制定与物流发展相关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市场准入政策和金融政策等.物流设施办负责公路,铁路,机场,码头和海关等物流基础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等.物流信息办负责各种物流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网络的建设.物流标准办负责对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制定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物流中介办负责物流人才,信息和服务的中介组织建设与管理以及相应的物流行业协会的管理。
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针对专业物流人才缺乏这一现实,各级政府以及各个企业应该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抢占物流人才制高点,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人才支撑体系;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引进物流人才,优化物流人才结构;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尽快满足物流企业急需人才;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大力发展物流专业高等教育。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培育物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