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量

更新时间:2024-02-24 00:36

物流量,作为物流学科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仍没有明确的定义,在中国现阶段,在进行区域及地方物流系统规划、物流园区及配送中心、物流接点的规划与建设时,一般把货运量作为进行物流量分析的类比指标,来进行物流量的预测与分析。

基本介绍

但是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运输量,在一般情况下不等于物流量,只是物流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利用货运量来指导物流相关基础建设的科学性存在争议,实际上,定义及计算物流量必须从整个物流系统来把握,除了运输量外,物流量还包括库存量、终端配送量、内向物流量、装卸搬运量等。从一般意义上说,物流量指的是实体的物流量,是实物运动的数量表现,而不把信息和其他无形的流量计算为物流量(笔者认为,可以对虚拟物流量进行单独提出,即信息及无形服务)。根据以上的分析,本人对物流量的定义是:物流活动的各个作业环节产生的实物(物料、零部件、半成品、产成品等),在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包括静止与运动)的数量的总和。

具体内容

从物流量的定义来看,物流量是一个复杂的指标,在分析物流量的时候,应首先分析清楚物流系统的各个作业环节,不同的作业环节采用不同的指标测量。根据物流的七大作业环节,在确定物流结点规模时,通常需要的有关业务量有:运输、库存、配送和装卸搬运四项作业量 。

运输作业量

简称运输量,主要包括运量、周转量两个指标,它们可以用来统计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完成的运输工作量。运量、周转量指标在区域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参数。一般而言, 货物运输完成的运量用吨(t) 来测量, 周转量用吨·公里(t·km)来测量。轻泡货物可以将其体积折算成计费质量吨(t),并按计费质量统计运输工作量。

库存作业量

它通常通过物资仓储的各项指标得以体现,最常采用的有物资的最高储备量、物资平均库存量、仓库物资吞吐量等。通常采用的单位为吨(t)。库存作业量可以刻画出仓储设施的利用程度和潜力,以及确定仓库的容积,考核仓库作业的执行情况,为物资仓库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配送作业量

它可以用来确定配送中心的规模, 确定最优的配送路线以及确定合理的配送数量等。中国进行市域配送的相关企业很多, 配送作业量是物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统计及计算,同时配送作业量也是城市建设面向区域或市域配送的物流基础设施的重要参考指标。其计算单位为: 吨·公里(t·km )。

装卸搬运工作量

各类物流结点(如车站、港口、仓库等)的装卸搬运作业量, 有时称为吞吐量, 也可以用(t)来测量,例如,港口、货运站装卸设备的作业能力可以用t/d表示。车站、货运站、仓库内的搬运工作量可以用吨·公里(t·km)或吨·米(t·m)表示。

预测

对于企业、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说,开展物流量的预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物流量的预测是各项计划的基础,是决策的依据。物流企业的经营目标、发展方向及日常配送计划的制定,车辆的指派工作都需要物流量来进行指导。通常来说,微观物流量的预测工作可以分以下七步进行。

(1)确定预测对象并进行细化。由于物流量的概念涉及面广、指标复杂,并且有时企业并不需要掌握总的物流量,因而,在进行物流量预测时应根据企业、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经营活动,结合企业要预测的内容,把物流量划分成几个大块,如:运输作业量、库存作业量、配送作业量等,也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产品所属类别的不同进行划分。总之, 要做到科学、易行、可查、可比。

(2)收集和分析这些组成部分的信息和资料,并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处理。

(3)选择并制定相应的预测指标(数量指标和效益成本指标)。

(4)结合预测方法的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 进行预测。

(5)分析预测的结果和进行误差分析。

(6)修正预测结果,得出企业所需预测量。(可能为企业的运输作业量、库存作业量、配送作业量,也可能为企业的成本和利润等)。

(7)根据各部分的预测量, 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

核算

对于宏观物流量的预测,也可基于以上的步骤来进行,只是由于宏观物流量的预测与微观的比较起来,工作量大而且复杂多变, 开展起来的难度很大,涉及的方面实在太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作业。目前,首先需要开展的工作就是建立科学的物流量调查统计指标。根据调查统计的结果,向全社会公布的社会物流总量和相关的数量指标值,并且,随着调查统计工作的不断开展和深入,不断更新。然后, 根据提供的社会物流总量,采用相应的预测方法可以对宏观物流量进行预测。当然,可以明确的是,前几期得出的预测结果误差定会较大。

但是,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与深入,中国一定能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物流量统计指标,调查及预测出来的结果也将越来越准确。目前,为全面掌握中国现代物流业的规模、结构和发展水平,及时监测分析中国现代物流业成长和运行状况,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和战略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统计局自2004年起开展社会物流统计及社会物流总量核算的试算工作,具体工作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承担。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从2005年起,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每季度向全社会公布中国的物流运行情况, 主要包括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社会物流费用构成、货运周转总量等有关物流的数量指标值和效益成本指标值,并且,根据这些数值的变化情况,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认识误区

误区一

运输量代替物流量

现阶段,对物流量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较为统一的认识及理解,物流量的概念也没有进行明确的界定。在进行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总体规划、物流基础设施投资(比如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及分析商贸流通市场的物流情况时,通常把运输量作为进行物流量分析的类比指标来进行物流量的预测与分析。但现阶段,可以明确的是,运输量在一般情况下并不等同于物流量。物流量是一个复杂的统计指标,通常根据不同的作业环节,采用不同的指标测量。从物流的功能角度来看,运输只是物流的一个作业环节,一般情况下,运输量不等同于物流量。但应该注意的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统计的物流系统内只有运输作业活动,这时两者可以划等号。

误区二

物流量被看作是各部分的简单叠加。

定义及计算物流量必须从整个物流系统来把握,除了运输工作量外,物流量还包括库存作业量、配送作业量、装卸搬运工作量等。但物流量并不是这些部分的简单叠加,因为他们的界定并不是十分明晰,由于活动范围的不一致,统计可能会有交叉重叠。此外,从各部分的统计单位来看,有的是t,有的是t·km,单位不统一,因此,不能进行简单的叠加。在进行规划和建设过程中, 往往要进行物流量的无量纲化处理,并综合考虑体现出系统性。

误区三

物流量的单位被统一认为是t或t·km

目前,对物流量单位的研究还很少,不同条件下不同的场合使用的物流量单位不同,因此,给人感觉比较混乱,单位难以统一。物流量概念与结构复杂、内涵深刻,在不同用途和场合下采用不同的量纲无须仅以一个量纲来表示。

误区四:

认为对物流量概念进行界定和研究没有必要

由于物流量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等同于运输工作量、库存作业量、配送作业量,而且在进行某些物流设施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是否对物流量进行明确的定义与界定对最终的结果并没有很大影响。因此,现阶段某些人提出没有必要对物流量的概念进行单独的研究与界定,参照日本美国等规划与设计的思路即可。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物流规模的不断壮大,对于物流量的科学统计工作必须开展,缺少了对物流量进行科学研究及统计指标的支撑,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合理发展是难以保障的。

物流量的预测

对于开展物流量的预测,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把握,但是不管怎样去把握,对于物流量的预测都是一项复杂又具挑战性的工作,下面我就物流量的预测谈自己的认识:

1. 微观物流量的预测

对于企业、第三方物流公司来说,开展对于物流量的预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物流量的预测是我们的各项计划的基础,是决策的依据。对于知道公司的经营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测工作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a. 确定我们是对微观物流量进行预测这样一个总体的预测对象。

b. 根据企业、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经营活动,结合物流量预测的内容,把物流量划分成几个大块,如:运输量、库存量、配送量等。也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产品所属类别的不同进行划分。总之,要做到科学、易行、可查、可比。

c. 收集和分析这些组成部分的信息和资料,并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处理。

d. 根据处理与分析的结果,结合预测方法的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进行预测。

e. 分析预测的结果和进行误差分析

f. 修正预测结果,把各个组成部分利用加权求和的方法,得出总的物流量。

g. 结束 提交预测报告,供计划和决策参考。

2. 宏观物流量的预测

对于宏观物流量的预测,也是基于以上的步骤来进行的,只是由于宏观物流量的预测于微观的比较起来,工作量大而复杂,而且开展起来的难度很大,涉及的方面实在太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作业。需要国家、部委、地方、单位、企业、个人的配合,而且得出的预测结果也比微观的误差很大,但是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这也是很有实际意义的,是值得开展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