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31 15:16
牵引是利用力学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重力的牵拉,作用于患肢,缓解骨折和脱位处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使骨折或脱位复位,达到治疗的目的。牵引分持续性皮牵引和骨牵引两大类,其主要用于颈椎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及不稳定的胫腓骨骨折等。
(一)牵引术的主要目的
1.骨折、脱位的复位和固定。
2.矫形治疗。
3.缓解肌肉痉挛,防止畸形。
4.肢体制动,减轻疼痛,预防畸形和病理性骨折。
(二)皮肤牵引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治疗老年人或儿童骨折,成人下肢骨骼牵引的辅助牵引,以及炎症肢体需临时制动和预防关节挛缩畸形等。
(三)骨牵引适应证
1.成人长骨不稳定性骨折,如斜行、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以及因肌力强大容易移位的骨折,如股骨、胫骨、骨盆、颈椎骨折。
2.骨折部的皮肤损伤、擦伤、烧伤及部分软组织缺损者。
3.开放性骨折感染或战伤骨折。
4.合并胸、腹或骨盆部损伤者,需密切观察而肢体不宜做其他固定者。
5.患肢合并血液循环障碍,如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有下肢静脉曲张者,以及暂不宜其他方法固定者。
6.某些矫形手术的术前准备。
1.局部皮肤受损和对胶布或塑料等过敏者禁用皮牵引。
2.穿针局部皮肤感染者禁用骨牵引。
3.血液循环受累如静脉曲张、慢性溃疡、皮炎、血管硬化或其他血管病者
4.骨折重叠移位较多,需要重力牵引方能矫正其畸形者。
主要分为皮肤牵引术、骨牵引术。根据牵引力设置和工具的使用分为:①滑动牵引;②固定牵引;③托马斯牵引;④平衡牵引;⑤布朗牵引;⑥垫枕牵引;⑦枕颌牵引;⑧骨盆悬带牵引;⑨骨盆牵引带牵引。其中使用较多的牵引术如下:
1.皮肤牵引
利用胶布粘在皮肤或泡沫海绵带包在肢体上,通过皮肤、肌肉间接牵拉骨骼。操作简便、无创,易于接受。但牵引时间短,只能应用2~4周。皮肤牵引分为以下两种:①胶布牵引;②海绵带牵引。
2.兜带牵引
利用布带或布兜拉住身体某处进行牵引:①枕颌带牵引;②骨盆带牵引;③骨盆悬吊牵引。
3.骨牵引
利用骨圆针或不锈钢针直接穿入骨的坚硬部位,通过骨科床架上的滑轮进行牵引。直接牵拉骨组织,力量大,对皮肤无刺激,可较长时间牵引。但一般要切开皮肤,骨钻打眼等,不易为患者接受。
皮肤损伤,关节僵硬,周围软组织损伤,骨折相关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便秘、足下垂等。
1.牵引时要保持患者处于正确的牵引体位。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牵引时,患肢须保持外展中立位。股骨上段骨折时患肢应尽量外展。
2.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要调节,不可随意增减。重量过小时,不利于骨折复位和畸形矫正,重量过大可导致过度牵引,造成骨折不愈合。
3.保持牵引针孔处的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牵引处无需盖任何敷料。如有分泌物和痂皮,应用棉签擦去,防止痂下积脓。注意牵引针有无偏移。如有偏移,用聚维酮碘消毒后调至对称。
1.观察肢体血管神经功能,防止操作不当或牵引压迫引起血管神经损伤,注意肢体远端颜色、温度、感觉和运动功能。
2.随时观察牵引的有效性,注意牵引绳是否脱轨,滑轮是否灵活,牵引重锤是否拖地等现象,并及时纠正。
3.进行功能锻炼。进行肌肉等长收缩活动及关节活动。病情许可时练习全身性活动,如扩胸、抬起上身等。
4.经常练习深呼吸、咳嗽。每2小时改变体位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
5.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