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采

更新时间:2023-02-10 19:52

特采处理量,在品质判定上仍旧为不良品,并没有改判为良品,换言之,特采是一种明知的、短暂的、有限的牺牲品质、换取成本的行为,仍存在潜在的不良。

特采定义

材料不符合品质规格时,已进行了筛选、追加工等最大努力后,仍不能完全满足品质规格,为了使生产不陷于停顿或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在影响品质不大的范围内,限定条件(数量、期限)而进行的生产,特采不单是材料,有时也指其他生产要素引发的品质不良而进行的特采。

如果经过多方努力,实际品质已达到一定极限,但仍旧无法满足品质规格的要求,采用特采的产品进入市场后,并没有妨碍客户正常使用(包括潜在的),那么有必要研讨品质判定规格是否太严。

主要条件

1、材料突发不良,又无良品材料可替代,如若不用,则会引发全部停产,造成更大的损失,这种类型的特采最多。

2、标准作业书和标准检验书里,未有该项目品质的要求,实际作业也未加实施,事后通过某一偶然的因素才发现到,但木已成舟,挽回成本巨大。

3、材料价格昂贵,如果报废的话,损失较大。

A、该不良项目偏离品质不远。

B、预计该不良项目对客户不会造成影响或者极为有限。

注意事项

1、防止来料不良

A、有的采购人员为了吃回扣,购入明知有缺陷的材料,造成人为“特采”

B、指导前工序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来料品质

C、控制材料库存量,万一需要特采时,数量也有限

2、防止其他生产要素引发品质不良

包括各种因素造成的品质不良且不可重工、可难可重工但会留下外观不良隐患的。

3、明确品质规格与实际影响的距离

A、引进新产品时,确定做好评估工作,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等到日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才来特采

B、加强前后工序的情报交流(协作厂家),降低误判定

4、及时查实不良原因,采取有效对策,防止不良连续再发

5、避开错误想法作怪

A、“品质第一,不良就是不良”,死板地按照品质规格办事,一点灵活性都没有,一点商量余地都没有,绝不特采,品质虽然上去了,但是成本代价也不便宜。

B、“想要改判可以,拿老板手谕来”,仿佛老板才是真正的规格,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转推给老板,让老板陷于不利境地。

C、“不行就特采,又不是以前没试”,拿品质规格不当一回事,有像没有一样,对不良原因也不加追问,任由不良发生。

特采是品质下降的开始,是未经市场认可的冒险行为,屡试之下,终会有被市场拒绝的时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