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22:08
犁头鳐Rhinobatos typus (Anonymous [Bennett], 1830)是属于犁头鳐科犁头鳐属的一种海生鱼类。与鳐鱼近缘。体平扁,延长。体盘长大于宽。吻长而尖突,背视三角形。眼椭圆形,瞬褶稍发达。栖于全球热带及温暖水域,一般喜于浅滩漫游。以幼鱼、甲壳类、软体动物之类为食。
犁头鳐,guitarfish,亦称班卓琴鲨(banjo shark)。犁头鳐目(Rhinobatiformes)鱼类,与鳐鱼近缘。含3科(团扇鳐科〔Platyrhinidae〕、犁头鳐科〔Rhinobatidae〕、尖犁头鳐科〔Rhynchobatidae〕),47∼50种。
体平扁,延长。体盘长大于宽。吻长而尖突,背视三角形。眼椭圆形,瞬褶稍发达。喷水孔后缘具两皮褶。鼻孔狭长,前鼻瓣短圆形。牙细小而多,铺石状,齿面波曲。体盘背面具结刺。胸鳍基底前延达鼻孔后缘。腹鳍小。背鳍2个,第一背鳍起点后于腹鳍起点。尾平扁,每侧具一皮褶;尾椎轴略上翘,尾鳍宽短,略呈叉形。体黄褐色,胸鳍基底上具一黑色圆斑,周围具白斑,或仅上后方具一白斑;胸鳍和尾的前部也隐具白斑;尾侧常具一浅白色纵纹。
这种动物最大体长记录为142厘米。由于过度捕捞 1984-1994年的十年中,数量就减少了96%,几乎灭绝。
是一种大型的犁头鳐,不是市场上常见的那俗称文容的许氏犁头鳐或台湾犁头鳐,一般体长1米左右,大者常达2米以上。长比宽为大,体盘长约为全长的五分之二。体褐色,长大者通常为灰褐色,身上有白色的花点。体盘上的结刺较为细弱,鳃孔狭小,位于胸鳍基底。胸鳍中等大小,基底延伸到鼻孔后缘的水平线,前缘、后缘、里缘都斜直,外角与里角都圆钝。腹鳍小。背鳍两个,第一背鳍起点稍后于腹鳍起点,第二背鳍比第一背鳍小。尾平角,尾鳍短宽,略呈叉形,上叶延长比下叶大。横列的口中大,齿面波曲,牙细而多,呈铺石状排列。
这种体型颇为巨大的及达尖犁头鳐,属暖水性底层鱼类,它没有“鲨”性,性情温柔,匍匐海底,不善游泳,以海星、贝类、虾、蟹、虾蛄等甲壳类为食饵。每年春夏水温回升季节,自外海游向近海,寻找沙质的渔场栖息。
它是胎生的,春夏季是它的怀胎期,每胎3尾或5尾,通常以5尾为多,奇怪的是它每胎幼鱼从不双数。在南海一般以6至7月和8至9月分两批生殖,并且,一定选择在沙质区域产仔,也许这是遗传的习性,似乎这对于保护幼鱼有利由于它好活动,一般不嗜食钓饵,因而多为拖网、流刺网和定制网所捕获。在粤西地区,有用钩钓,即俗称兄弟钓捕获。
近海暖水性底栖鱼类。活动性不强,主要摄食蟹类、龙虾、贝类、小鱼及乌贼等。卵胎生。
分布于西太平洋:泰国湾与菲律宾至澳大利亚的昆士省。我国产于东海、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