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11 22:42
犬传染性肝炎(Infectious canine hepatitis),二类传染病,主要发生在1岁以内的幼犬,成年犬很少发生且多为隐性感染,即使发病也多能耐过。病犬和带毒犬是主要传染源。病犬的分泌物、排泄物均含有病毒,康复带毒犬可自尿中长时间排毒。该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胎盘感染也属可能。呼吸型病例可经呼吸道感染。体外寄生虫可成为传播媒介。本病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以冬季多发,幼犬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犬传染性肝炎是由犬腺病毒I型所引起的犬科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CHV)属腺病毒科,哺乳动物腺病属成员。
〔 〔病理变化及症状〕犬传染性肝炎在临床上一般分为肝炎型和呼吸型两种:
〈肝炎型〉初生犬及1岁以内的犬发病多为最急性型。体温升高达41℃,腹痛、呕吐、腹泻,粪便中带血。多在24h内死亡。病程稍长的病例,除上述症状外可见精神沉郁,流水样鼻液,结膜发炎,羞明流泪。口腔及齿龈出血或见出血点。比较特殊的症状是头、颈、眼睑及腹部皮下水肿,可视粘膜轻度黄染。较轻的病例仅见食欲不振、体温稍高、流鼻液等症状,一般持续2~3天。
〈呼吸型〉病犬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心跳快,节律不齐。咳嗽。流有浆性或脓性鼻液。有的病犬呕吐或排稀便。有的病犬扁桃体肿大伴有咽喉炎。
病死犬肝炎型可见腹腔积有多量浆性或血样液体。肝脏肿大,有出血点或斑。胃肠道可见有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呼吸型病例可见肺膨大、充血,支气管淋巴结出血,扁桃体肿大、出血等变化。
根据上述特点不难诊断。由于该病毒具有凝集人0型血红细胞、鸡和豚鼠红细胞的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红细胞凝集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诊断中应注意与犬瘟热、犬钩端螺旋体病的区分。
〔诊断与预防〕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角膜变蓝、黄疸、贫血等症状。血象变化、红细胞数、血色素、比容下降,白细胞降低。血液生化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胆红素增多,该病最后确诊还应依赖于特异性诊断。
〈治疗〉发现本病后应大剂量的使用犬传染性肝炎抗血清治疗。对症治疗,静脉滴注葡萄糖、电解质液体及三磷酸腺苷、辅酶A。如有继发感染全身使用抗菌素类药物。抗角膜或结膜炎治疗,可以眼底封闭或结膜下封闭治疗,同时结合点眼治疗。
〈防治〉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兽医卫生综防措施。定期进行免疫接种。常用的疫苗有犬传染性肝炎弱毒疫苗,断奶后每只犬皮下注射1.5ml,间隔3~4周再注射2ml。以后每半年注射1次,每次2ml。免疫期为半年。此苗在发生疫情时不应使用。另外还有犬传染性肝炎与犬细小病毒性肠炎二联苗和犬五联苗。当犬发病后为了缓解病情,控制感染可应用犬传染性肝炎高免血清,每只犬按每公斤体重2m1皮下或肌肉注射,连用3天。为防止继发感染可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针对病犬症状可采取适当的对症疗法和全身疗法也是非常必要的。如保肝利胆可口服肝泰乐片,为改善全身状况和提高机体抵抗力可输液,给予多种维生素制剂。对无治愈可能的犬应立即扑杀、淘汰,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污染的环境可用3%福尔马林、火碱水、次氯酸钠或0.3%过氧乙酸进行消毒。
犬传染性肝炎是由犬腺病毒I型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肝炎和角膜混浊(即蓝眼病)症状。
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性传染,康复犬的尿中排毒可达180-270天左右。消毒可用2%火碱液环境消毒。
自然感染犬传染性肝炎的犬潜伏期7天左右。最急性病例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症状后数小时内死亡。急性病例有精神沉郁、寒战怕冷、体温升高40.5℃左右,食欲废绝、喜喝水,呕吐、腹泻等症状。亚急性病例,症状反应较轻。上述急性期症状出现较轻外,还可见贫血、黄疸、咽炎、扁桃体炎、淋巴结肿大,特征性症状是在眼睛上,出现角膜水肿、混浊、角膜变蓝。临床上也称“蓝眼病”。眼睛半闭,羞明流泪,有大量浆液性分泌物流出,角膜混浊特征是由角膜中心向四周扩展。重者可导致角膜穿孔。恢复期时,混浊的角膜由四周向中心缓慢消退,混浊消退的犬大多可自愈可视粘膜有不同程度的黄疸。
预防:防止盲目由国外及外地引进犬,防止病毒传入,患病后康复的犬一定要单独饲养,最少隔离半年以上。防止本病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定期给犬做健康免疫,免疫程序同犬瘟热疫苗。目前大多是多联苗联合免疫的方法。
治疗:在发病初期可用传染性肝炎高免血清治疗有一定的作用。一旦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即使使用大剂量的高免血清也很难有治疗作用。对严重贫血的病例可采用输血疗法有一定的作用。
对症治疗,静脉补葡萄糖、补液及三磷酸腺苷,辅酶A对本病康复有一定作用。
对患有角膜炎的犬可用0.5%利多卡因和氯霉素眼药水交替点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