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02 13:57
犹国才(1897-1950),字用侬,贵州桐梓人。毕业于贵州陆军讲武学校。192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早年入黔军,后投川军,参加四川军阀战争。1926年任第九路军第二师师长。1932年2月任第二十五军副军长,12月7日任贵州省政府委员。1934年8月13日任贵州省民政厅厅长。1935年4月在追堵红军时任第四绥靖区指挥官。后任军政部西北办事处主任。1936年1月27日授中将衔。抗日战争后期回贵州闲居。1950年10月病逝。
犹国才,贵州人,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师长、副军长、贵州省民政厅长、第四绥靖区指挥官等职。
1932年2月任第二十五军副军长,12月7日任贵州省政府委员。后与王家烈发生长达三年的军阀大战。
发生于1932年冬至1935年春的犹国才、王家烈之战,是贵州军阀史上的最后一场大战。战争的第一阶段,犹军通过强行军及汽车短途接运,快速进抵距贵阳约三十华里的清镇石秀才附近,封锁道路,向贵阳实施警戒。王家烈方面因交通、谍报人员全部被俘,情报断绝,王部立即陷人混乱,全线溃败。犹国才攻占贵阳后,王犹之战进入第二阶段。 直到1933年1月1日,犹国才在贵阳宣布就任二十五军军长以后,毛犹之间的这场暗争才告平息。在争夺省城的过程中,王家烈的军队捷足先登位于龙里、贵阳之间的战略要地观音山。随着王家烈攻占贵阳,重新建立统治,王、犹之间的大规模战事基本结束。
当红三军挥师西渡乌江,进入贵州以后,犹国才与王家烈的战争才停止,犹国才西退云南求助于龙云,与王家烈暂成三角对峙局面。1934年5月25日,经黄道彬、何知重二人奔走调和,犹国才、王家烈握手言和,经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共同署名向蒋、汪发送电文。
1935年4月在追堵红军时,任第四绥靖区指挥官,集中的部队共有四个团:第五团(团长周文彬)、第六团(团长魏锡龄)、第七团(团长李绍穆)和特务团(团长罗霄鹏)。另外还有师部、旅部的直属队,总的人数连同非战斗员,不超过3500人。犹部队于红军入川后,经遵义、桐梓等地,时间约半年,行军五六千里,堵截红军未果。
1936年1月27日授中将衔。
抗日战争后期回贵州闲居。1950年10月病逝。
1934年12月前后,中央红军长征快要进入贵州的时候,犹国才因与王家烈争夺贵州省主席失败,退守盘江八县,与王为敌。王、犹两人各搞各的,绝无往来。红军一入贵州省境,蒋介石的中央军薛岳、吴奇伟等也跟踪追来。犹、王感觉形势逼人,不能不捐弃前嫌,重归于好,经过彼此同意,犹国才的部队加入战斗序列,统归王家烈指挥。
到了平越,听说红军已由孙家渡过了乌江,三四万人的大部队,一夜之间全部渡江,在贵州军队心目中,认为确实神通广大、意想不到。因此在官兵精神上,先受了一次威慑。红军渡乌江后,犹部奉命由平越开到马场,接着又由开阳、马场开到札佐、修文,由六广河渡过乌江。这时红军早已到了遵义。等到犹部再经白腊坎、鸭溪、倒马关到达遵义时,红军已弃遵义好几天了。犹部到达桐梓,红军已离开数日,听说已入四川边境。从遵义到桐梓,又到东皇场,约走了500多华里的路程,都是沿着红军经过的道路行军。
犹部在桐梓红花园驻了四五天,听说红军又攻下遵义,犹军震动。犹部在遵义忠庄铺、懒板凳驻了两天,听说白腊坎方面发现红军队伍,奉命速向鸭溪、白腊坎前进。约距白腊坎五六十里属黔西地界,与红军侧卫遭遇。红军由行军纵队一变而为横队,队形与方向同时变换,自首至尾,展开向犹部猛攻,三小时内犹部即被击溃。
后来,红军未向贵阳前进,又经毕节入四川境。犹、王部队于红军入川后,即经黔西洪家渡渡过乌江,犹部经织金回到安顺,已是1935年4月。计由盘江出发至回到安顺,时间约半年,行军五六千里,被红军牵着鼻子走,堵截红军却毫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