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5 08:14
狄更逊水母(Dickinsonia)是一种复杂的动物,形状类似餐盘、浴室垫或者扁平的硬币,生活在约为5.71到5.41亿年前。 该水母呈柔软的椭圆形,身体分为多个部分,有一个肋状的凸面层。它们的正面和背面区别明显,身长可达一米,但厚度只有几毫米 。这种生物的化石最初由澳大利亚地质学家 斯普里格(Reg Sprigg)发现于澳大利亚南部,后来在 乌克兰的波多利亚省、俄罗斯的白海地区和乌拉尔山 以及中国安徽寿县均有发现。狄更逊水母是埃迪卡拉生物群的一部分。
1946年,狄更逊水母化石最早在澳洲南部埃迪卡拉(Ediacara)发现,至今在全球30多个地点都有发掘到。澳洲科学家透过分析在俄罗斯出土的狄更逊水母化石,发现当中含有一种属于脂肪的胆固醇分子,证实这种化石是地球上已知最早的动物。
古生物学家分析指,狄更逊水母于5.58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已经存在,比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还要早2000万年。
共有9个被描述的种类,其中,可能只有4到5个是确信的:
D. costata.(D. minima, D.spriggi, and D. elongata 都是它的同物异名)。不同于其他的种类, D. costata 有更少、更宽的体节或肋状节。
D. tenuis(D. brachina 是它的同物异名)。与 D. costata十分相似,区别在于它有更多且细密的肋状节,躯体是一个更加扁长的椭圆。
D. lissa 非常细长(长约15 cm), 几乎像一条带子, 有许多细的体节,这些肋状节中,头部和连接处都很短。 这些化石显示它有了一条清晰的,由两条并列的带状物组成的,脊状突出的轴,从它躯体的头部一直延伸到尾部。
D. menneri 是一种只有8mm长的小生命体, 看上去像 D. costata 的幼体,具有较少的肋状节和明显的,由粘连的或未分开的体节构成的头部。 D. menneri 与 D. costata 的区别在于它的形状更加扁长。
D. rex. 这一形状是从 D. elongata的副型中选择出的。 这种狄更逊水母只代表着几个很大的标本(长超过1m),没有很显著的定位。体型大是选择它作为独立种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可以作为D. costata 或 D. tenuis的大尺寸的标本。
狄更逊水母被 Reg Sprigg首次描述记录,这种伊迪卡拉生物最初在澳大利亚被发现,以澳大利亚南部一座矿山的主管的名字命名。政府部门的领导因此雇佣了Sprigg。
狄更逊水母 是从一种没有成型骨架的印迹化石被认知的,产于伊迪卡拉纪晚期的伊迪卡拉山石英砂岩中和 南澳大利亚的弗林格斯山脉(Flinders Ranges),以及 乌克兰的波多利亚省(Podolia)、俄罗斯的白海地区(White Sea)和乌拉尔山(Urals)中部 以及中国安徽寿县八公山。估算的生存年代在560-555 my 。
狄更逊水母 是一种“抵抗压力”的化石——也就是说,它由(通常是凹面的) 压铸在岩石层理面的背面 而保存下来——不同于大多数的伊迪卡拉纪叶状化石。发现印迹化石的上下地层相隔约3mm,肋骨状组织在上表面突出;这表明了这些纹路只出现在上表面,下面的沙子支撑起了这个印迹化石。这些生命体正面或反面突起地被保存在化石中,通常是在粗砂岩中。由于印刻在微生物垫上,而保存下来。
狄更逊水母多是在折叠或弯曲的情况下被发现的,它在这种脆性的情况下无法扭曲变形,像一张“死面具”,没有一点柔韧度。
这些标本保存下来的高度与它的长度与宽度有一定联系,据猜测它们腐化的状况与苔藓、 树叶或蘑菇相似。 假定它们轮胎状的身体原本是圆柱状的,它们就会比甚至原木都更加坚硬。
狄更逊水母的长度范围从4 毫米到1.4米不等,大体轮廓为卵形,由许多肋状节和和一条中央沟或脊组成。这些肋状节互相交错,形成了一个滑翔翼一般的对称图案。
狄更逊水母的这些体段被描述为“轮胎”。这些像小室一样的体节中充满了比环境压力更高的液体, 就像是一个个充气气垫。一小部分的标本表明了纵向肌肉纤维和躯体中部内脏的痕迹,但这种观点还没能被完全接受。
狄更逊水母的内部结构被认为是由直径为0.5–1 mm的纺锤形纤维组成的。
一些狄更逊水母的内部结构被描述为一种想象中的“消化—输送”(digestive–distributive)的系统,Ivantsov 在2004年做了这个猜想。
一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狄更逊水母化石似乎 保存了一些内部结构,我们相信它代表了一种 既能消化食物,又能将营养输送、分布到整个有机体内 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