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善其身

更新时间:2024-10-12 08:45

独善其身(拼音:dú shàn qí shēn)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尽心上》。

成语出处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独善其身”

成语故事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一向认为,穷、达都是身外事,只有道义是根本。所以能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有一次,他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不得志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不得志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恩惠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不得志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所以说,穷困不得志时能洁身自好,自得其乐,得志时能兼顾到天下的利益,是君子们坚持的信条。”大意是:“古代的圣人贤士,在自己不得志、不受重用,或者没有出仕机会的时候,心中不埋怨,而是洁身自爱,安分守己,修养好自己的学问和德行。等到国家和社会有需要的时候,则毫无私心地凭着自己的才干,倾全力为天下付出,贡献自己的所学。”

成语寓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当处于穷困或不得志的时候,要坚守独善其身的原则,保持正直高洁的品行做人做事;当飞黄腾达或处于顺境之时,要以兼善天下的胸怀去服务大众,奉献社会,诚信行事。人生当中总会遇到泥沼,当救不了别人的时候,至少也要保证自己不要陷进去。很很多事情凭一人之力阻止不了的,对于有些人,必须敬而远之,不必妄想去改变他们,往往最容易改变的是自已。因此,人们要时刻保持着谨慎的心理,去选择朋友,去选择以后要走的人生之路。只有在保全自己的情况下,才能够让自己健康的成长,才能够使自己变得强大,等到自身足够强大以后,便可以“达济天下”去帮助更多的人。

成语运用

“独善其身”原指修身养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现多指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含贬义,动宾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丁鸿传》:“君子立言,非苟显其理,将以启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独善其身,将以训天下之方动者。”

唐·李延寿北史·袁翻传》:“翻名位俱重,当时贤达咸推与之。然独善其身,无所奖拔,排抑後进,论者鄙之。”

韩愈 《争臣论》:“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