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3 14:13
狭喙龙(Stenorhynchosaurus munozi )生活在白垩纪巴列姆阶的哥伦比亚,是一种大型的上龙科海生爬行动物。
狭喙龙正模标本2005年被描述并被归类于短颈龙属,被认为属于卢氏短颈龙,或被认为是短颈龙属的一个新物种,被称作“短颈龙VL”(意为发现于Leiva山谷的短颈龙)或短颈龙sp(意为短颈龙属未命名种),在2013年巨头龙属从短颈龙属独立出去后,于2016年独立出短颈龙属,成为新属狭喙龙属。
正模标本
狭喙龙正模标本编号VL17052004-1,出土于Leiva山谷,是一具相当完整的化石,甚至曾经是最完整的短颈龙属化石。正模标本头长1.311米,体长约5.3米,体重约1.5吨。
MP050310-1
狭喙龙标本MP050310-1与萨奇卡龙化石皆出土于萨奇卡村。标本MP050310-1保留了完整的头部,体型远大于正模标本,头长1.65米,下颌长2米,体长约7.7米,重4.5吨。
狭喙龙是鳍状肢比例最大的白垩纪上龙。
狭喙龙正模只保留了一颗孤立的牙齿,牙齿截面为圆形,只在牙尖处形成一个较小的三角面形。而新发现的MP050310-1标本,下颌联合处的牙齿保存的还不错,而且显示出明显的亚三角面形结构,这和凯万上龙是一样的。但是狭喙龙牙齿依然没有切割边缘,只有一些脊线。至于为何牙齿形态与正模不同,可以用牙齿的分化来解释。新标本记录的牙齿是下颌联合那几颗大牙,正模可能是后面的小牙。综上所述,牙齿形态也更好了(亚三角面形牙齿比圆锥形牙齿更适合切割猎物),体型也更大了,狭喙龙应该还是能有效捕猎大型猎物的。在巴列姆期的哥伦比亚的海洋中,是仅次于生命·萨奇卡龙(Sachicasaurus vitae)的次级掠食者。
萨奇卡龙生活在巴列姆阶的哥伦比亚,1.26-1.24亿年前,帕哈组(Paja Formation)。这个地层还发现了其它上龙,包括早巴列姆阶的阿科斯塔龙,与狭喙龙同处于巴列姆阶晚期的萨奇卡龙,以及阿普第阶的波亚卡克柔龙。这也意味着,早在巴列姆阶,上龙的多样性就已经恢复得很好了。该地层还发现了两种蛇颈龙,薄板龙类的卡拉瓦亚龙和真薄板类的莱瓦泳龙,两种温多雷鱼龙科的鱼龙,锋齿鱼龙和穆伊斯卡鱼龙,以及安地斯龙超科的蜥脚类帕迪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