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堇菜

更新时间:2023-07-20 20:31

滇西堇菜(学名:Viola tienschiensis W. Becker)为堇菜科堇菜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在中国产于贵州、四川、云南、西藏东南部。生长于海拔300-3200米的草坡、灌丛或疏林。

植物学史

Viola tienschiensis W. Becker、V. flavida Bureau & Franch.和V. gan-chouenensis W. Becker在《中国植物志》中均没有记载。张肇骞(Chang,1949)分别根据云南勐腊和镇康的标本发表了V. angustistipulata和V. oligoceps,前者的特点为托叶狭长,后者具有分蘖的特征。经过野外考察,发现分蘖性状是不可靠的。根据原始描述,V. flavida的特点为花黄色,但合生托叶组没有黄色花的记录,在野外考察中证实V. flavida的花为堇紫色。根据模式标本及相关标本,认为以上分类群应该予以合并,因此采用最早合格发表的学名V. tienschiensis。

形态特征

多年生矮小草本,无地上茎,高可达12厘米。

根状茎垂直,长约1厘米,粗2-3毫米,节密生。

叶通常多数,均基生,呈莲座状;叶片长圆状卵形,长3-8厘米,宽1.5-5厘米,最宽处位于叶片的下部,先端钝,稀稍尖,基部截形或宽心形,稍下延于叶柄,两侧垂片下垂或不明显,边缘密生不规则的锯齿,两面无毛,通常呈深绿色;叶柄等长或稍长于叶片,上部有极狭的翅,无毛;托叶狭披针形,长4-6毫米,1/3-1/2与叶柄合生,分离部分线形,近全缘,无毛。

花淡或深紫堇色;花梗细长,通常超出于叶片,中部以下有2枚线形小苞片;萼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1.8-2毫米,先端尖,基部附属物长1-1.5毫米,末端截形,具浅缺刻状齿裂,边缘狭膜质;花瓣倒卵形或狭倒卵形,长8-10毫米,侧方花瓣里面基部有少量须毛,下方花瓣具较长的距;距管状,长4-6毫米,粗约2毫米,直,末端钝;下方雄蕊背部具长距,距细,长约3毫米,先端尖,基部增宽;子房无毛,花柱棍棒状,基部稍膝曲,向上逐渐增粗,柱头顶端平,两侧略增厚成狭的缘边,前方具喙,喙端具较细的柱头孔。

蒴果长圆形,长5-7毫米,绿色,无毛。

花期3-5月,果期5-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00-3200米的草坡、灌丛或疏林。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在中国产于贵州、四川、云南、西藏东南部。

近种区别

该种与长萼堇菜 V. inconspicua Bl. 近似,但该种萼片附属物较短,托叶短呈绿色,叶片基部垂片非戟状可以区别。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