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子野心

更新时间:2024-06-27 11:23

狼子野心(拼音:láng zǐ yě xī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四年》。

成语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四年》:“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文,为人公正,执法廉明,楚国的老百姓都很敬重他。子文的兄弟子良,在楚国当司马,生个儿子叫越椒。子文对子良说:“一定要杀掉他。这个孩子,生着熊虎一般的外貌,而有豺狼一样的声音。如果不杀他,他一定会灭亡我们若敖氏家族。俗话说:‘狼崽虽幼,却有凶残的天性。’这个孩子就是一只狼,难道还要养他吗?”子良不同意。子文对此非常担忧,临死的时候召集他的族人,说:“如果越椒一旦执政就赶紧离开,以免遭受祸患。”

子文死后,他的儿子斗般继任了宰相,越椒为司马。后来斗般遭受诬陷而死,越椒就做了宰相。越椒飞扬跋扈,看谁不顺眼就杀掉他。再往后,他的野心越来越大,准备攻打楚王,逼得楚王用三代国君的子孙做人质求和,越椒竟然还不答应。

楚王被逼无奈,起兵和越椒带领的若敖氏在皋浒作战。越椒连续两箭射向楚王,一箭穿过鼓架,钉在了铜钲上,又一箭飞过车辕,穿过车盖,几乎射中楚王。楚兵感到害怕,纷纷后退。楚王派人巡视军队,给他们鼓劲说:“我们的先君文王攻克息国时,获得了他们三支宝箭,被越椒偷走了两支,他已经用完了,你们不用害怕。”然后击鼓进军,一举消灭了越椒和若敖氏。

成语寓意

斗越椒刚出生时,就被人看出有“狼子野心”,天生具有“狼子野心”的斗越椒长大后,果然因贪图官位而杀害同僚、反叛君主,一步一步走向不归路。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永远无法满足的人,最终只能是众叛亲离,自取灭亡。

成语运用

“狼子野心”在句子中可充当主语、谓语、宾语;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含贬义。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太祖曰:‘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非卿莫能就其性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六五·段颎传》:“臣以为狼子野心,难以恩纳。”

唐·房玄龄等《晋书·虞预传》:“然狼子兽心,轻薄易动,羯虏未殄,益使难安。”

清·张春帆《宦海》第八回:“哪晓得这班降兵,本来原是游勇出身,狼子野心,哪里肯安安顿顿的守著规矩过日子,便渐渐的放肆起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