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5 08:35
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auct. non Steud.),是大戟科大戟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狼毒大戟的叶互生,茎下部叶鳞片状,卵状长圆形,茎生叶长圆形;花序单生二歧分枝顶端,无梗;总苞钟状,具白色柔毛,边缘裂片圆形,具白色柔毛,腺体半圆形,淡褐色;雄花多枚,伸出总苞;花柱中下部合生,柱头不裂;蒴果卵圆形,被毛,具果柄;花柱宿存; 种子扁球状,灰褐色,花果期5~7月。
多年生草本,除生殖器官外无毛。根圆柱状,肉质,常分枝,长20-30厘米,直径4-6厘米。茎单一不分枝,高15-45厘米,直径5-7毫米。叶互生,于茎下部鳞片状,呈卵状长圆形,长1-2厘米,宽4-6毫米,向上渐大,逐渐过渡到正常茎生叶;茎生叶长圆形,长4-6.5厘米,宽1-2厘米,先端圆或尖,基部近平截,侧脉羽状不明显;无叶柄;总苞叶同茎生叶,常5枚;伞幅5,长4-6厘米;次级总苞叶常3枚,卵形,长约4厘米,宽约2厘米;苞叶2枚,三角状卵形,长与宽均约2厘米,先端尖,基部近平截。
花序单生二歧分枝的顶端,无柄;总苞钟状,具白色柔毛,高约4毫米,直径4-5毫米,边缘4裂,裂片圆形,具白色柔毛;腺体4,半圆形,淡褐色。雄花多枚,伸出总苞之外;雌花1枚,子房柄长3-5毫米;子房密被白色长柔毛;花柱3,中部以下合生;柱头不分裂,中部微凹。蒴果卵球状,长约6 毫米,直径6-7毫米,被白色长柔毛;果柄长达5毫米;花柱宿存;成熟时分裂为3个分果爿。种子扁球状,长与直径均约4毫米,灰褐色,腹面条纹不清;种阜无柄。花果期5-7月。
狼毒大戟属干旱生型强阳性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典型的春季植物。生于海拔100-600米的草原、干燥丘陵坡地、多石砾的山坡及阳坡的灌木丛、稀疏林下等较为干燥的壤土、沙壤土、风化岩土等土壤中。怕涝,但喜欢土壤湿润,抗寒力和耐旱力都很强。
分布于蒙古、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中国;中国分布如下。
狼毒大戟5月上旬萌发,中下旬开花结籽,6月中上旬种子成熟,7月上旬植株干枯,根进入高温休眠期。植物年生长期为145-155天。
狼毒大戟采用播种繁殖。
狼毒大戟种子具有生理后熟特性,新成熟的种子播种后不能马上萌发,因此必须将种子置于湿沙中保存。沙量与种子量的比例为3:1,放于阴凉通风处,气温保持在25℃以下,促进胚生理后熟。狼毒大戟种子发芽困难,为提高其发芽率,可采用层积变温催芽,再经过超声波和远红外处理。
狼毒大戟的播种时间分为秋播和春播,秋播以寨露至箱降为宜,春播以清明至谷雨为宜。实践证明秋播的效果明显优于春播,因为秋播时胚形态后熟已经完成,绝大多数种子已经炸口,播种后种子与土壤充分结合,适量的雨雪可保持种子的生命活力,较长时间的低温进一步促进胚生理发育完全成熟,第2年谷雨过后陆续出苗,此时气温为22℃左右,7-10天基本全苗,出苗率约为70%;而春播往往由于春早的原因,出苗率在40%左右。因此,在生产中提倡秋播。
播种的方式分为开沟条播和穴播。开沟条播,行距15-20厘米、沟深4-5厘米,踩平底格,每亩施入10-15千克复合肥,每畦顺势播种3行,将种子拌湿沙一同均匀地撒入,覆土厚4厘米,稍用力踩实,每亩播种量约为2千克。穴播,行距15-20厘米、深度3-5厘米、穴距10-12厘米,施入少量底肥,每穴播种3-5粒,覆土3-4厘米,稍踩实,每亩播种量为1.25-15千克。
种植地宜选择排水良好、向阳干燥的林缘地,阳坡的灌木丛空间地,土壤为干燥的壤土、沙壤土。种植前将地深翩,深度为2厘米以上,除净石块、树根等杂物。然后做成上宽60厘米、高20厘米的畦。畦的长度以20厘米为宜,两畦之间留作业道30厘米,畦向不限。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用充分腐熟的厩肥作为基肥,每亩施1000-1500千克。
秋播狼毒大戟在立夏之前基本出全苗,7-10天后就可长出3-4片真叶,此时要进行间苗,苗距10厘米,间下来的小苗可重新移栽。进入6月,气温超过25℃时对小苗生长不利,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遮阳。小苗初期的管理主要为除草和保苗,中后期则为松土和田间排水。
狼毒大戟生长到7月时,植株进入枯萎期,进入越冬休眠状态,当年生的根长10厘米左右、直径3厘米左右,越冬芽1-2个。每年土壤结冻之前先将枯叶清理干净,再加盖1-2厘米厚的防寒土,以保护越冬芽安全越冬。第2年植株返青前先将防寒土搂下,顺便增施一些充分腐熟的肥。田间管理重复上一年的工作,第2年、第4年开花前进行适量的根部追肥,以磷、钾肥为主,以增加植株的抗性和根部营养物质的积累,提高产量和品质。
狼毒大戟由种子到植株采收需要3-4年,春、秋季均可采挖,以秋季采挖为宜。采收的时间为9-10月,选择晴朗的天气用铁锹从一端起挖将整个根挖全,抖净或洗净泥土,切去芦头,有栓皮者将其除净,趁鲜切成1-1.5厘米的厚片,再晒至完全干燥为止。加工时要注意对眼睛和手的保护,因为白色的汁液触及皮肤后容易引起皮肤蜜痒或红肿以及其它形式的中毒症状,如果有汁液触及皮肤,应立即用清水和肥皂清洗,以免肌体受损。
病害症状:狼毒大戟栽培过程中基本无虫害发生。病害主要为根腐烂,其原因有:一是由于土壤含水量过高(大于60%)而出现内涝,从而影响了根系的呼吸作用造成根腐烂;二是移栽的根损伤过大而被病菌侵染造成根腐烂。地上植株的症状为萎蔫发黄。多发生于6月中旬至植株枯菱之间,休眠的根也有个别烂根现象。
防治方法:首先要注意选地及田间管理;其次是发现少量的病株,将其拔除,病穴用0.5%的石灰水浇灌;多发病株用75%的多菌灵800-1000倍液浇灌根部,或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防治。
狼毒大戟以干燥的根入药。根性平,味辛,有大毒,可破积杀虫、除湿止痒,主治淋巴结核、骨结核、皮肤结核、牛皮解、神经性皮炎慢性支气管炎妇科病等。其化学成分为皂甙、强心甙、甾醇、酚类、鞣质等,有毒成分为大戟二萜醇的衍生物。蒙药泻下,消肿消齐哈,燥协日乌素,杀黏虫;主治白喉,炭痘,黏肿,协日乌素疮,疗癣,水肿,陶赖,赫如虎,协日乌素病。
狼毒大戟全株是宝,中国民间用其鲜茎、叶制作杀虫剂,用于防治螟虫、蚜虫、地蛆等,也有报道该植物已被开发为生物农药。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