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

更新时间:2024-07-24 16:57

为纪念在抗日战争期间狼牙山阻击战中跳崖而死的六班班长马宝玉、战士胡德林胡福才晋察冀军区特颁令建于狼牙山巅的纪念碑

历史回顾

1941年8月,华北日军对北岳区抗日根据地实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

9月24日,日军3000多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进攻狼牙山一带,企图一举消灭晋察冀一分区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一团。当夜一分区领导机关和一团主力转移外线,仅留七连二、六班在狼牙山牵制敌人。25日拂晓,当敌猛攻狼牙山时,即率二、六班接连打退敌人4次冲锋。

至中午,二、六班大部奉命撤走后,为确保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与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等共五人,开枪将敌人引上狼牙山棋盘陀顶峰的山顶绝路,并利用有利地形猛烈还击敌人的连续冲锋。至弹尽,仅存一手榴弹。继用石块砸敌。当敌迫近,将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入敌群。

随后,率4人走到悬崖边,将所携枪支扔下山崖,并写下同葛振林介绍三名战士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介绍信。此时,敌已攀上崖顶。即率4人整理好军帽臂章,第一个跃下万丈深谷,壮烈牺牲。时年21岁。葛与3名战士相继跃下。敌军为此壮举惊呆。胡德林、胡福才跃下后亦壮烈牺牲。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被崖边树枝挂住,次日返回部队。后晋察冀一分区召开庆功大会,表彰。

“狼牙山五壮士”英雄事迹杨成武代表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和聂荣臻司令员宣读嘉奖令。

1942年1月,边区政府在棋盘陀峰顶建造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943年该塔曾被日军破坏。1958年重建。

精神力量

半个世纪以前,敌后抗日根据地斗争最尖锐、形势最困难的时期,在晋察冀边区狼牙山,发生了五壮士奋勇舍身跳崖的故事。从1941年9月25日,整整 60年过去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带着它特有的悲壮色彩,走上了舞台、银幕和荧屏,并且通过教科书和各种读物传遍了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故事传播得如此广泛和深入人心,原因正如狼牙山五壮士所在部队指挥员杨成武将军在一本文集的序言中所说,五壮士在狼牙山舍身跳崖的壮举,“壮了军威、壮了国威、壮了党威”。它是“血液流淌着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五壮士在狼牙山所表现出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个人评价

作为曾经采访过五壮士事迹的记者,我想说的是,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人们所知道的,仅是它的主要部分,并非全部。几十年来,一些崇敬和热爱五壮士的同志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访问五壮士中的健在者及知情人,一直在追踪着英雄们的足迹,探索着英雄们的生活道路和内心世界。河北省文联作家余炳年同志,花费多年心血写出了《葛振林传》,就是这方面的一个重大收获。《葛振林传》的出版,使狼牙山英雄故事更加丰满和完整,对于人们进一步了解英雄事迹的全貌,澄清社会上的一些误传,具有重要意义。

救助壮士

余药夫

谈到弘扬“五壮士精神”,就特别要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河北大学原副校长余药夫同志。

60年前,19岁的余药夫是易县青救会干部。日军进攻狼牙山地区时,他和群众一起,进山区与敌周旋。五壮士跳崖那天,是他顶着硝烟未散的夜幕,在棋盘坨旁的石崖下,援救了跳崖后被树杈架在半山腰的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他搀扶他们到山上古庙休息,给他们做饭,为他们放哨、探路。第二天又和古庙道长一起,送二位壮士归队。当时相遇突然,情况紧急,葛、宋二人又身负重伤,所以未详细交谈,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姓名。狼牙山匆匆分别,一别就是45年,直到1981年,余药夫才从报纸上得知副班长葛振林的消息,二人开始通信。

1986年

1986年,在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第三次重修竣工典礼大会上,老英雄葛振林和当年曾经救助过他的余药夫才终于重逢,两只沾过狼牙山血染泥土的手又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两颗相互挂念的心又重新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45年,在人的一生中可谓漫长。这45年,老英雄葛振林一直没有忘记当年在狼牙山麓援救过自己的那位“穿便衣的年轻人”,无论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紧张的训练中,他一直通过各种渠道,想方设法打听救命恩人的下落。

教育

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老人为干部战士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和葛振林一样,余药夫也从来没有忘记过几十年前的那个夜晚。从那时起,他就和五壮士结下了终生难解的情结。他认为,认识两位英雄,是自己的荣幸。作为救护者和知情人,自己应该为弘扬五壮士的精神尽一份责任。几十年中,他的工作岗位多次变换,当过区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当过报社的记者、编辑、艺术院校的办公室主任等职。但无论在什么岗位,他从未忘记过自己肩上的那份使命。他收集和研究了大量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史料,并且十多次带着孩子重上狼牙山,凭吊战斗遗址。他曾应邀到部队和一些中小学校,给大家讲述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还为报刊撰写了大量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纪念文章,同时自费编辑出版了《狼牙山五壮士赞歌》、《狼牙山万世颂英雄》等文集。即使在十年动乱中,余药夫虽身处逆境,他还写信给在北京读书的儿子,让他上狼牙山,把五壮士纪念碑上的碑文抄下来寄给他。余药夫说,“五壮士精神”是我的精神支柱,是它支持我克服困难,战胜一切不幸。因为我与狼牙山五壮士有过一段特殊经历,所以我有责任有义务大力宣传五壮士的事迹和精神,用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武装青年一代

“历史是一个客观存在,决不允许随意模糊或篡改!”

1996年3月,某报刊登一篇《五人重于泰山,五人轻于鸿毛———狼牙山有十人》通讯,声称当年狼牙山上作战有10人,5人跳崖、5人投敌被杀。这条通讯曾被各地一些报刊广为转载,在广大读者中产生极坏影响。1996年9月,当葛老所在部队宣传科原科长罗良伟将此文稿拿给葛老看时,葛老开心地说:“这纯粹是瞎写,因为有100人参加。”为了澄清历史真相,他郑重其事地写了一纸声明,以昭后人。

当年五壮士在狼牙山棋盘坨峰与敌激战、乃至跳崖时有三位目击者,他们分别是余药夫、李海忠、邱蔚

余药夫是当年“五壮士”幸存者的救护者。他在《广西日报》4月25日撰文回忆写道:狼牙山战斗打响后,19岁的余药夫在向棋盘坨方向转移时,与同志们失去了联系,紧急中他发现悬崖有夹缝,便攀藤顺崖而下,隐藏其中。葛振林宋学义跳崖后被挂的地方离洞不远,他待鬼子走后,忙把葛、宋救下,并先后背送他俩脱离了危险。时隔45年后,葛老与余药夫于1986年9月25日相会于河北易县举行的“狼牙山五壮士”落成典礼上。由于种种原因,余药夫救助葛振林、宋学义的事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公开。

狼牙山战斗打响后,棋盘坨庙的道长李海忠便躲在棋盘坨山的先人洞里,他目睹了7连6班抗击日军,最后全部跳崖的经过,还亲眼目睹了日寇在“五壮士”跳崖后,竟然整齐地排成几列站在“五壮士”跳崖处,随着指挥官的口令,恭恭敬敬地三鞠躬。

当时“红一团”团长邱蔚在距狼牙山棋盘坨峰5公里的另一座山峰上用望远镜目睹了战斗全过程,他对身边的人员哽咽地说:“7连是好样的,6班是好样的!”敌人撤离后,邱团长立即组织突击救护队,抢救“五壮士”。

其他信息

尽管不时有干扰,群众学狼牙山五壮士事迹之风却越来越强劲,情况令人振奋。“七一”,为纪念党的生日,北京市一些单位,举行了一次“狼牙山寻访五壮士踪迹,奔未来共创新世纪辉煌”活动,在昔日战场狼牙山过党日,学革命历史,瞻仰当年五壮士舍身跳崖处。已故五壮士之一宋学义的儿子宋福宝专程从河南泌阳市老家赶到狼牙山,参加活动。当年在狼牙山援救过跳崖负伤的葛振林、宋学义二位壮士的余药夫,身体不好,也带病赶到狼牙山当“解说员”,给大家介绍当年狼牙山战斗情况和五壮士跳崖经过,大家说这次活动是一次生动、实际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这样的活动,北京共进行了3次,可以说是全国学习“五壮士精神”的一个缩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