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5 01:01
猞猁属(学名:Lynx):共有四种,貌似家猫,但比家猫大。体型中等粗壮,尾极短,肌肉发达,躯体均匀,后肢较前肢长。趾行性。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具显著花纹。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
猞猁这个“家族”包括4个独立的物种,其中有欧亚猞猁(简称“猞猁”)、短尾猫、加拿大猞猁和西班牙猞猁。其中“欧亚”猞猁的体形最大,达90-130厘米。从长相上看猞猁属的动物都有几分类似,都是短尾巴、耳尖上长着长长的深色丛毛(长达4-5厘米)的大耳朵、两颊下还长着些宛如小围脖似的长毛。尾短粗,耳基宽。其冬毛长而密,眼周毛色发白,两颊具有2-3列明显的棕黑色纵纹。全身散有褐色斑点。耳尖上长着长长的深色丛毛(长达4-5厘米)的大耳朵、两颊下还长着些宛如小围脖似的长毛。它们背部的毛色真是色彩繁多,有灰黄、红棕、土黄褐、灰草黄、浅灰褐及赤黄等各种色型,腹部的毛色则成白色。背部的毛发最厚,身上或深或浅点缀着深色斑点或者小条纹。越往北部的猞猁毛色相对它们的南方亲戚颜色更加偏灰,斑点也比较少。
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人们把长有斑点的猞猁称为“猫猞猁”,而那些没斑点的家伙们则被称为“狼猞猁”。一般来说,夏天的时候,猞猁身上的斑点最为清晰可见,而到了冬天,就没那么明显了。冬季,大爪子上包被着长而密的毛茸茸的兽毛,在厚厚的积雪移动,相当于提供了雪靴的效果。
猞猁属为喜寒动物,栖息生境极富多样性,从亚寒带针叶林、寒温带针阔混交林至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丛草原及高寒荒漠与半荒漠等各种环境均有其足迹。它们的栖居高度可由海拔数百米的平原而到5000米左右的高原。生活在森林灌丛地带,密林及山岩上较常见。
猞猁属喜独居,通常单独行动,也有雌雄二兽带着二、三只幼仔,以小家庭方式活动的。活动范围广,以洞穴为中心,在周围数公里甚至十余公里范围内追捕猎物。白天躲在隐蔽处睡觉,晚上四出活动。长于攀爬及游泳,耐饥性强,可在一处静卧几日,不畏严寒,晨昏活动频繁,活动范围视食物丰富程度而定,有占区行为和固定的排泄地点。
主要食物是各种野兔,所以在很多地方猞猁的种群数量也会随着野兔数量的增减而上下波动,大致上每间隔9-10年出现一个高峰。除了野兔外,它猎食的对象还有很多,包括各种松鼠、野鼠、旅鼠、旱獭和雷鸟、鹌鹑、野鸽和雉类等各种鸟类,有时还袭击麝、狍子、鹿,以及猪、羊等家畜。中国大兴安岭的猞猁在冬季捕获狍子后,会将吃剩的肉埋在积雪下“冷藏”,待饥饿时取食。有蹄类动物占了它们饮食的大多数,每天要消耗1-2.5公斤的肉。在狩猎区,猞猁可以控制鹿的数量,每年它们可以杀死10%到40 %的狍子、马鹿和羚羊种群。有蹄类动物的密度高度依赖于猞猁的密度。
在捕捉猎物时,常借助于草丛、灌丛、石头、大树等做掩体,埋伏在猎物经常路过的地方等候着,两眼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动静。它的忍耐性极好,能在一个地方静静地卧上几个昼夜,待猎物走近时,才出其不意地冲出来,捕获猎物。如果一跃捕空,突击没有成功,使猎物溜走了,也不会穷追猎物,而是再回到原处,耐心地等待下一次机会。有时它也悄悄地漫游,看到猎物正在专心致志地取食,便蹑手蹑脚地潜近,再潜近,冷不防地猛扑过去,使猎物莫名其妙地束手就擒。猞猁也善于游泳,但不轻易下水。它还是个出色的攀缘能手,爬树的本领也很高,甚至可以从一棵树纵跳到另一棵树上,所以能捕食树上的鸟类,尤其是在夜间,当林中一片寂静、栖居在树上的鸟类都进入了梦乡的时候,便伸出利爪得心应手地猎取食物。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伊拉克、意大利、哈萨克斯坦、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摩尔多瓦、蒙古、黑山、尼泊尔、挪威、巴基斯坦、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加拿大、美国、墨西哥、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
区域性灭绝:列支敦士登。
猞猁属动物的巢穴多筑在岩缝石洞或树洞内。每年2-4月份交配,妊娠期2个月左右,每胎2-4仔。寿命可达12-15年。幼仔在大约1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吃固体食物,一般会到第二年才会离开妈妈。离开妈妈的小猞猁们为了生存有时会继续在一起生活几周甚至几个月。雌性达到生殖成熟在20-24个月,雄性在30-34个月。野外猞猁的寿命大约12-15年。圈养状态下能活24年。
猞猁曾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广泛分布,大部分森林、灌丛和岩石地带都有其踪迹,由于人类活动,森林面积破碎化和缩小,城市化的逐渐加剧导致它们的栖息地越来越少,猎物也不如过去丰富。栖息地和人类居住区的重叠导致它们有时不得不对人类饲养的牲畜下手,于是它们也常成为牧场主人们的牺牲品。食物缺乏,汽车和卡车导致的意外死亡,以及新的建筑工程对其生境造成的破坏等,这些都是猞猁面临的生存威胁。
人类设置的危险的陷阱、对其栖息地的破坏和持续侵占都会严重影响这种生物的生存。还有一个主要威胁是人类对其食物来源的猎杀,从狩猎执照的销售和屠戮报告统计的数字来看,人们每年猎杀1100万只兔子(这只是指在北美地区)。正因如此,作为加拿大猞猁主要食物来源的雪地野兔数量锐减。另外为了满足某些人类的毛皮贸易,也是它们惨遭杀戮的重要原因。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