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2 19:22
《猫》是老舍于1959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了猫老实与贪玩、黏人与孤傲、胆小与勇敢三种矛盾的行为性格,将猫的古怪性格鲜活的地展现出来,完成了猫的丰满形象的塑造,透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后一部分是对社会“机械化”的思考,尤其是对“爱国”与“灭鼠”的比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立场。这篇篇幅短小的文章,语言朴实而生动有趣,处处体现作者的爱与温情。
猫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及至它听到点老鼠的响动啊,它又多么尽职,闭息凝神,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稿子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力避单调。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连半个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它倔强得很!
是,猫的确是倔强。看吧,大马戏团里什么狮子、老虎、大象、狗熊、甚至于笨驴,都能表演一些玩艺儿,可是谁见过耍猫呢?(昨天才听说:苏联的某马戏团里确有耍猫的,我当然还没亲眼见过。)
这种小动物确是古怪。不管你多么善待它,它也不肯跟着你上街去逛逛。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它的嘴往往被蜂儿或蝎子螫的肿起来。
赶到猫儿们一讲起恋爱来,那就闹得一条街的人们都不能安睡。它们的叫声是那么尖锐刺耳,使人觉得世界上若是没有猫啊,一定会更平静一些。
可是,及至女猫生下两三个棉花团似的小猫啊,你又不恨它了。它是那么尽责地看护儿女,连上房兜兜风也不肯去了。
郎猫可不那么负责,它丝毫不关心儿女。它或睡大觉,或上房去乱叫,有机会就和邻居们打一架,身上的毛儿滚成了毡,满脸横七竖八都是伤痕,看起来实在不大体面。好在它没有照镜子的习惯,依然昂首阔步,大喊大叫,它匆忙地吃两口东西,就又去挑战开打。有时候,它两天两夜不回家,可是当你以为它可能已经远走高飞了,它却瘸着腿大败而归,直入厨房要东西吃。
过了满月的小猫们真是可爱,腿脚还不甚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上没结没完。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即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不肯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呀。可是,你也爱花。这个矛盾就不易处理。
现在,还有新的问题呢:老鼠已差不多都被消灭了,猫还有什么用处呢?而且,猫既吃不着老鼠,就会想办法去偷捉鸡雏或小鸭什么的开开荤。这难道不是问题么?
在我的朋友里颇有些位爱猫的。不知他们注意到这些问题没有?记得二十年前在重庆住着的时候,那里的猫很珍贵,须花钱去买。在当时,那里的老鼠是那么猖狂,小猫反倒须放在笼子里养着,以免被老鼠吃掉。据说,目前在重庆已很不容易见着老鼠。那么,那里的猫呢?是不是已经不放在笼子里,还是根本不养猫了呢?这须打听一下,以备参考。
也记得三十年前,在一艘法国轮船上,我吃过一次猫肉。事前,我并不知道那是什么肉,因为不识法文,看不懂菜单。猫肉并不难吃,虽不甚香美,可也没什么怪味道。是不是该把猫都送往法国轮船上去呢?我很难作出决定。
猫的地位的确降低了,而且发生了些小问题。可是,我并不为猫的命运多耽什么心思。想想看吧,要不是灭鼠运动得到了很大的成功,消除了巨害,猫的威风怎会减少了呢?两相比较,灭鼠比爱猫更重要的多,不是吗?我想,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天,一切都机械化了,不是连驴马也会有点问题吗?可是,谁能因耽忧驴马没有事作而放弃了机械化呢?
这篇文章最初发表于1959年8月《新观察》第16期,初收入《老舍散文选》。1950年4月,于前一年从美国返回中国的老舍在北京安顿下来,辞谢了政府分配的宿舍楼后,自己出资买下了一处小四合院,开始了养花、逗猫、写作、待客的生活,这篇文章即作于这一时期。
在老舍幼年阶段,人间的温情、真诚、互相同情与帮助等美好的东西铸造了他童年的心灵,特别是母亲“生命的教育”滋润了老舍的心田养成了其宽厚仁慈的个性心理。怀着这种心理,老舍自然对作为弱小者和温和者的猫萌生出一种天然的爱意。查看老舍养猫的三个时期:济南时期、北碚时期、北京时期,都处于家庭美满和婚姻幸福的阶段,老舍的灵魂中充满的是温馨、爱意、和谐、互助。因此他自然也就对猫的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对家族的温馨生活喜爱至极 ,产生感情的共鸣。
另外,这篇文章创作于全国灭鼠运动取得重大成功之时,这一背景引发了老舍先生在文中对猫地位的阐述。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爱国与爱猫和大是大非方面,老舍表现出肯定态度,紧追时代潮流,但反映出一些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内心的矛盾和抉择。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了猫几种矛盾的行为性格,分别为老实与贪玩、黏人与孤傲、胆小与勇敢,将猫的古怪性格鲜活的地展现出来,完成了猫的丰满形象的塑造,透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作者在开篇的第一句,就对猫的古怪性格进行了强调,指出猫既老实又贪玩:“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在该段描述后,作者紧接着又写到了猫的贪玩,对猫出走一天一夜的行为运用了“任凭”一词进行描绘,使猫贪玩不听召唤的形象得到了生动的表现。接着,作者又对猫尽职尽责地连呆“几个钟头”等老鼠的行为进行了描绘。阅读这段文字,也可以立刻感受到猫的矛盾之处。
仔细阅读,可以发现作者在口吻上采用闲聊的方式,不像是对家中的猫进行描述,反而更像是讲述自家“小淘气”的语气,充满了包容和喜爱之情。正如后文中作者描写刚出满月的小猫,对小猫什么都玩、玩耍中不怕摔跟头的淘气、顽皮又可爱的形象进行了刻画,并指出“你见了决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同样地,作者在描述猫的尽责方面,在后文描写了“女猫”因为生儿育女放弃了上房兜风等过去喜欢的活动,尽责地看护小猫,指出“你又不恨它了”。这些描写其实与作者描写猫的贪玩形象相互辉映,给人以充满朝气和生命力的感受,可以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猫的爱护之情。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对猫的习惯、性格和喜好等进行刻画,不仅生动传神,也能使人感到有趣和亲切。例如,描写“郎猫”时,作者指出“好在他没有照镜子的习惯,依然昂首阔步……”。从这段语句可以发现,作者眼中拥有完全不同的画面,能够展现出和谐自然的“爱猫绕膝图”,使人感受到作者对猫发自内心的喜爱。而作者看似直言不讳地对猫的矛盾之处进行叙述,表面看似有些矛盾,但实际上透露着猫的纯真和生机,给予了猫最大的包容和尊重,可以引导人正确看待猫的本质,学会善待动物。
作者描写的猫的第二个矛盾之处,就在于猫既黏人又孤傲。文章写道:“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作者作为一位作家,猫在他的纸上踩脚印,在他身边用多腔调叫唤,不仅没有引起他的反感,反而被作者描述为猫喜欢自己的表现,甚至将猫发出咕噜咕噜声音看成是为自己解闷。作者对猫与自己的互动进行大量描写后,也指出猫孤傲的性格特征,即在猫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面对这种表现,作者也仅仅是评价到“它倔强得很!”。为验证这一结论,作者甚至在后面举例,即马戏团中笨驴、老虎等都可以表演杂技,指出“可是谁见过耍猫呢?”。
作者之所以能够写出猫这样的矛盾性格,与平时对猫的仔细观察密不可分。在后面描写“郎猫”时,作者写道:“满脸横七竖八都是伤痕……它匆忙地吃两口东西,就又去挑战开打……它却瘸着腿大败而归”。文中运用大量的语气词和短句、口语词汇,如“成天”“暖和”“它”“怎么会”等,读起来言之有物,如同亲口讲述作者眼中的猫,可以充分体现出作者的真性情。面对这样任性的猫,作者在后面却依然写道:“灭鼠比爱猫更重要得多,不是吗?我想,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天,一切都机械化了……”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动物的热爱,为动物未来担忧,因为作者对家里猫的爱如同对儿女的爱一样,不会因为猫性格古怪或淘气而指责,反而能够从中看到可爱之处,营造了一个人与猫相互信任、和谐共处的美好世界。
在对猫的第三种矛盾之处进行描写时,作者指出猫既胆小又勇敢。作者用“小动物”对猫进行指代,指出猫十分古怪,无论怎么善待猫,猫都不肯跟人上街,并且总想藏起来。紧接着,作者又说:“可是它又那么勇敢,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从单独的表现来看,似乎猫的这些行为并不古怪。但是,联系上文中提到的贪玩和尽职等一组组互相矛盾的表现,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猫非同一般的性格的认识,感到猫确实性格古怪,让人捉摸不定。
在描写小猫时,作者更是对小猫勇敢的形象进行了刻画,指出小猫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后会立刻爬起来再跑,头撞在门上也不哭。而伴随着胆子的增大,小猫又会到院子里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在花盆中摔跤,将花枝折落。对于爱花的作者来讲,他感到十分矛盾,却不愿意对小猫进行责打,由此可见作者对猫的喜爱。而在处处表达对猫的喜爱后,作者又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提出“老鼠已差不多被消灭了,猫还有什么用处呢?”。字里行间并没有“担忧”等字眼,却可以体会到作者为猫担忧。作者随后又写道,二十年前的重庆老鼠猖狂,猫则很珍贵,为了避免小猫被老鼠吃掉,需要将小猫放在笼子里养。作者之后写道,法国轮船上吃猫肉,“是不是该把猫都送往法国轮船上去呢?我很难做出决定”。之所以写出这样矛盾的一段话,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作为国家新一批知识分子,应当保持“政治正确”。但是,其内心对动物的喜爱,导致其陷入了矛盾的抉择。从作者的刻画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并非要强调猫的可爱与弱小,而是要表达对一切弱小生命的关爱。结尾引人深思的一段话看起来没头没脑,但是结合时代背景可以体会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即便动物不再具有“实用性”,也不应当被无情地舍弃。因此,在文章中描述的各种矛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爱与温情,正是这些情感,才使得这篇散文拥有了灵魂。
在这篇文章中,看似描写的内容处处矛盾,但实际上都来自于作者对猫这种动物的仔细观察,体现着作者对猫的纯真的爱,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爱与温情。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对作者表达的看法进行解读,也能引导人重新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动物本质的尊重和热爱,从而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峡谷小镇的紫色花》:老舍热爱生活,喜欢养花,喜欢小动物,他的文学作品,有很多都取材于他的生活,这篇《猫》便是其中一篇佳作。全文自然幽默,简洁明快,准确传神地写出了小猫的情态,天真、淘气,我们好像触手可及。轻松自然的语言之中,我们也了解到作者的喜好与情感。
广东财经大学副教授卢建红《文学修养与指导》:说到老舍《猫》中主角的特点,可简单概括为两个字“古怪”。然而,文章的可贵处,是将这两个字演绎得丰富多彩,意味深长。
原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马树国《白璧何以有瑕——读老舍的散文〈猫〉》:老舍的散文《猫》,是一篇有着明显缺点的好作品……这样的结尾,立论勉强,文思艰涩,矫揉造作,浮华不实。与前半篇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形成了尖锐的对照。如果不是当代人读当代作品真要怀疑后一部分会不会是别的什么人狗尾续貂了。这种在文末贴“思想”标签的作法,不是老舍个人“自作聪明”,而是那个时代文风的“流行色”,是那个时代文艺政策使得它如此。文学作品一般都会烙上时代的印记,老舍不是“圣人”这篇短文也未能“免俗”。我们说本文存在着明显的缺点,指的就是这一点。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一生创作极勤,硕果累累,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儿童剧《宝船》等,其作品多选材于自己所熟悉的城市下层居民生活,通过塑造极为生动的人物形象、于“平常”中透出深刻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