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跳河

更新时间:2024-09-25 15:51

猫跳河(MaotiaoHe),贵州水电梯级开发的典型河流,乌江右岸支流,位于省境中部。全长180公里,流域面积319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流域碳酸盐岩层出露面积达70%,喀斯特发育。中、上游水系密集,呈树枝状,谷宽水缓,海拔多在1200~1400米,以峰林盆地、峰林谷地地貌为主;中、下游河谷深切成200~300米的峡谷,流急、滩多、支流稀少且常潜入地下,或在入口处形成瀑布,沿河常有大泉(暗河)汇入。一般海拔在700~1200米,相对高度可达300~500米以上。地貌以峰丛洼地、峰丛山地为主,沿岸多深邃竖井,落水洞,地下水深埋。猫跳河天然落差达549米,水能蕴藏量丰富,干流达20.42万千瓦,加之沿河有多处适宜修建中型电站的坝址,自1958~1974年已先后进行了6个梯级开发,共装机23.9万千瓦,是中国强喀斯特发育区进行梯级水电开发的“成功”典型。

污染情况

最早完成梯级开发 治理10年生态仍日趋恶化

长期污染积累,加上边治理边污染现状,我国最早完成梯级开发的河流——猫跳河生态问题日趋严重,10多年治理不仅未能扭转水质,近年来,污染物还有逐年上升趋势,水体呈富营养化,连续多年发生的蓝藻危机威胁着贵阳周边1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

开发30年后,污染事件不断

猫跳河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是乌江的一级支流,是我国最早完成梯级开发的河流。1958年至1981年,为满足电力负荷急剧增长的需要,对猫跳河流域进行了以发电为主,结合灌溉、工业供水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梯级开发。全流域为六级开发,红枫水库、百花水库是猫跳河流域梯级电站的一、二级水库,分别于1958年和1960年兴建。

贵州省“两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沈兴鹏说,20世纪80年代,“两湖”水质清澈,有机物含量不高,未检出磷,水体透明度达20米以上,符合国家地面水二类标准。20世纪90年代以后,两湖周边迅速集结了许多企业,先后建成了能源、化工、机械、冶金、轻纺等行业企业和农、牧、渔、茶、果、蔬等基地。同时两湖兴起旅游业,红枫湖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百花湖被列为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20世纪90年代,贵州省将两湖确定为贵阳市主要饮用水源之一,1996年制订了《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两湖”为贵阳市100多万人提供饮用水。

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旅游业、水产养殖、农业废水等污染,电站建成仅30年,红枫湖、百花湖水库水质就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近十年来,水质发生了剧烈的演化,水库污染事件不断,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导致黑藻、“网箱缺氧死鱼”、“藻华”等水质恶化事件不断发生,水质类别降到3类至5类。

10年治理 水质恶化难扭转

针对“两湖”严重污染,贵州省1996年制定《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成立“两湖”领导小组,并编制“两湖”环境保护规划,开展科技公关。为了控制磷污染,拆除了937口养鱼网箱。对饮用水源划分总面积为578平方公里的保护区。治污10多年来,有关部门投入10多亿元进行分期治理,水质稳定在3类至5类之间。

但“两湖”水质并未根本好转,监测数据显示,2006年,“两湖”总磷、氨氮相比上年高出了一倍至两倍。2005年和2006年,湖水出现超过两个月的富营养化,爆发蓝藻危机。

据统计,“两湖”流域内有60多个污染源,年排放各种废水约2.2亿立方米。红枫湖水底多年沉积磷已达2000多吨,每年仍有200吨磷入湖,80%滞留湖体。气候变化极易引起水体污染,1998年以来,每年都有蓝藻爆发,并且出现蓝藻的时间从往年的夏秋之交提前到5月。

先污染后治理 损人不利己

先污染,再治理的发展模式不仅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更使发展走进死胡同。

居住在红枫湖边清镇市站街镇小河村村民龙乃华说:“水不好了,人吃了会生病,因为村里好多人得胆结石,一些村民开始从10里路以外的井水中背水吃。”在红峰湖水边长大的青龙街道办事处河堤村刘少兵说:“污水来时刺鼻、闷人、想吐。后来,村里的一口井被污染了,牛喝了,死了,政府给我们拉了另一条水管。”

为了保证群众饮水安全,每到枯水季节,政府就要求电厂限电或停运,红枫湖发电厂厂长代振炎说,水质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周边企业和上游企业污染物未实现达标排放造成的,不是电厂发电造成的,关停的应是那些造成严重污染红枫湖的周边企业。政府部门对电厂限制取水的做法,导致了红枫电厂年均发电量锐减,企业连年亏损。2003年以来这个电厂已累计亏损上亿元,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贵阳市供水总公司副总工程师侯克钧说,国电集团公司红枫湖发电厂每年取水量占红枫湖总取水量的51%,水量的入不敷出使“两湖”长期处于低水位或死水位运行,水体污染负荷量增加,自净能力减弱。

猫跳河的警示:开发要走循环经济之路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廖国华认为,水电资源开发利用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但同时对生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河流水库化后,在提高了河流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的同时,相应带来了库区及周边经济发展和人口快速增长。随着新集镇的出现和各类生产设施的建设,所产生的各类污染物从各种途径进入库区。经过数十年甚至仅数年进多出少的积累,最终酿成水库水环境的变异,出现富营养化。河流水库一旦发生这样的水环境变异,其水环境质量就很难得到恢复,所造成的损失和代价也将是严重的。

廖国华认为,我国水资源开发面临三大问题:一是开发目标主要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环境效益。开发规划上,着眼点往往主要在于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二是开发水库的选址,大多不注意库与库之间的自然净化与恢复。在水库选址上,一般认为被开发河流只要具有水能资源,就可以选址建库,河流变成不间断的宽阔水面,从根本上减弱了其原有的净化能力,造成库区污染物负荷收支极大不平衡而大量积累,最终导致库区富营养化。三是库区水资源利用的生产布局不合理,库区被赋予水域功能多样化。水库建成后,水资源利用程度提高,流域内人口迅速聚集,工农业、旅游业、水产养殖等随之而来,继而各种污染源相伴而生,突然的压力让水库不堪重负。

专家意见

为此,专家们提出:

改变传统的河流梯级电站建设模式

一、改变传统的河流梯级电站建设模式。充分考虑库与库之间水质自净及恢复的可能性,为水库之间的泻流留予足够长的恢复河段,以克服河流成库后因水体物理场的改变而使地球化学场和生物场随之改变,带来水环境变异问题,从而减轻污染物的累积程度,延缓水库的衰老进程。

合理的规划布局,建设区域生态功能园区

二、合理的规划布局,建设区域生态功能园区,走区域循环经济之路。以“生态学”和“系统论”的理念为指导,把科学技术与区域的物质流、能量流连接起来,按照自然规律、生态规律的客观要求,制订系统的以水资源开发和流域开发为中心的流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建设区域生态功能园区,走区域循环经济之路。

对水库水环境质量变异的流域综合整治

三、对水库水环境质量变异的流域综合整治。当河流水电开发水库建成后,应根据水库功能作好水库流域区的水资源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对出现水环境质量变异的应进行流域的综合整治,进行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合理布局。对水库环境质量已经发生变异的流域,要组织有关学科和部门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制定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可行措施,尽早对水库周围的工业、农业、旅游、养殖、生态等进行综合治理。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