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狸鼠

更新时间:2024-02-24 02:01

河狸鼠又称海狸鼠.沼狸,侄獭,是河狸鼠科河狸鼠属动物。 体型粗大,身体呈拱形,体长472-575毫米,尾长240-405毫米,体重5-9 千克;耳和眼很小,口鼻处有1白斑;体背面被浓密软毛,其间夹杂浓密粗针毛,软毛颜色深灰色,针毛颜色黄褐色,腹部软毛密集;下巴密被白毛;尾长而圆,尾部毛发稀疏;前面呈橘色。腿短,后足比前足长,后足有五趾,前四趾联在一起与第五趾分开,前足有四个未连在一起的四趾、长度较长且可灵活伸展,第五趾已退化;雌性有4对乳头,上门齿宽。

外形特征

后肢稍长。前足4趾,无蹼;后足5趾,除第1、2趾间无蹼外,其余趾间具蹼。

分布范围

原产地

南美洲中南部。

中国分布现状

散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四川江苏等地的局部地区,但可能没有较大种群。

生活环境

栖息于溪河、池湖及水渠等处,穴居。洞口常常一半露于水面上,洞口直径20~30cm。随季节、水位、食物的变化和繁殖的需要,常更换栖息地。

生活习性

以植物根、茎、枝叶为食,也食软体动物,未见危害鱼类。晨昏采食,亦见白天活动。洞道一般长2~3m,也有长达15m的。

生长繁殖

寿命5~9年,5月龄可达性成熟,全年均可繁殖,妊娠期128~133天。每年产2~3胎,每胎产仔5~8只或更多。

原因和危害

20世纪初引入北美洲欧洲。从1953年开始,我国从前苏联引进供观赏和特种养殖。80年代后期,全国出现饲养河狸鼠热潮。由于人们盲目引进饲养,而管理落后,导致病鼠残鼠增多,死亡率高。在南方饲养后,毛质变差,养大后的河狸鼠无人收购加工。饲养户经济损失惨重,热情下降,将剩鼠或杀或宰,亦有少数农户散放池塘野养;并有少数逃逸个体。野生的个体危害方式主要是采食和掘洞行为。河狸鼠啃食稻苗、马铃薯,导致大量减产,还啃食果树1m高以下的主干,造成果树成片枯死。这种行为显然对当地的自然植被构成威胁。掘洞行为常造成堤岸、码头设施和沿河公路和铁路遭到破坏。河狸鼠也会将多种传染性疾病传染给人类、家畜。

控制方法

应严格管理饲养场,防止向野外扩散。发现野生河狸鼠尽量捕捉,严格控制其野生数量。利用它们喜在杂草茂密的地方栖息的特点,通过清除渠道、溪河沟边杂草,恶化河狸鼠的生态环境,减少其种群数量。因其个体大,易被发现和捕捉,比较容易控制。

相关资料

根据以往的调查证明,日本冈山县南部地区为肝吸虫病的严重流行区。近年来县南的水田地区有一种哺乳动物一河狸鼠(Myo-castor coypus)大量繁殖栖息。此种动物能否作为肝吸虫的保虫宿主,作者对该鼠进行了肝吸虫感染实验并调查了有无自然感染的存在。作者从冈山县南部地区捕捉的大河狸鼠、幼河狸鼠共11只,作为实验动物。并从冈山市藤田等地采集的麦穗鱼及长颌须鮈 。更多还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