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27 10:51
玉尺,多义词。玉制的尺,比喻选拔人才评价诗文的标准
玉制的尺。
南朝刘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后有一田父耕於野,得周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荀试以较己所治钟鼓金石丝竹,皆觉短一黍,於是服阮神识。”
修辞
借指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 唐代 李白 《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清代 赵翼 《秋闱分校即事》诗:“淡墨纔分榜蘂香,遽持玉尺许评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只为金篦能刮眼,更将玉尺付君身。”
尺的美称。
宋代 王珪 《宫词》:“金针玉尺裁缝处,一对盘龙落剪刀。”
比喻鱼。
宋代 杨万里 《松江鲈鱼》诗:“买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圆。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 元代 王举之 《水仙子·春日即事》曲:“鱼鳞玉尺戏晴波,燕嘴芹泥补旧窝。”
一畏火,“常与火近,色浆即退”。强光的持久照射亦应尽量避免,尤其出土不久的玉器,受光热后色更易变淡。
二畏冰,“常与冰近,色沁不活”。
三畏惊气,“佩者不慎,往往坠地,如落砖石之上,重则损伤,轻则肌理含有裂纹,其微细如发,骤视之而不得见”。
古玉所忌为:
一忌油,“旧玉地涨未足,常粘油腻,则清光不能透出,故佩玉者,把玩日久,恐被油沁,脑油鼻油则尤甚,必须用滚水洗之,方能退油,盘者倘用鼻油摩擦,是爱之反不如毁之之愈也”。
二忌腥,“玉与腥物相接,即含腥味,且伤玉质”。平时可将古玉置于软囊盒中珍藏,一般温湿度条件即可,但应避免因气候变化过剧产生裂纹。如器物断裂,应用环氧基树脂或聚醋酸乙烯乳剂涂于其上黏结,缺失部分则可将合成树脂掺滑石粉塑刻或翻模成所需之形,进行黏合修补,为使颜色一致,在填科中可加入造当颜料,也可在修复后着色。器物表面如有小块缺陷或脱落,可用封蜡调配色料加以充填,再以柔和的铭黄打磨剂予以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