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6 20:36
沙湖社区新屋村9号,是一座记者此行要寻找的围屋。
知道这座围屋,缘于坪山新区发展研究中心的一名王姓工作人员。当他得知记者探寻客家围屋时,他推荐了这个名叫玉田世居的围屋,理由只有一个:它的建筑风格特别,属于滨海客家建筑。
什么是滨海客家风格的建筑?在客家聚居地区,继土楼、围屋之后的第三种建筑形态——排屋,就是这类建筑,充分体现了滨海客家文化特色。据说滨海客家文化的文化价值绝不亚于梅州客家文化和江西客家文化,是客家文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具体而言,坪山的客家建筑经历了几个时期形成了几种不同的风格,兴建于康乾时期的围屋多为家族式大型圆围屋,土木结构,除了围龙屋外,还配以望楼和四角碉楼,既居住又防盗。到了清嘉庆道光时期,圆围堡变成了方形围屋,弧形小时,墙体变直,以麻石为基,既显富更突出防御性。清末民初,随着大家族的瓦解,以及财力所限,这一时期的建筑不再是大家族围堡式建制,全部小型化和家庭化。建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围屋更具备了西洋风格,中西合璧,砖木水泥钢筋结构。而排屋,多为土木结构,主要是为居住,防盗功能弱化。
以排屋形式出现的客家建筑,在坪山的众多客家围屋中,极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