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6 16:00
玉米黑粉病,又名瘤黑粉病、黑穗病等,是由玉米黑粉菌引起的,发生在玉米的一种病害。该病主要为害植株地上幼敏组织和器官,如茎、叶、花、雄穗、果穗和气生根等。
玉米黑粉病原菌是玉米黑粉菌(学名:Ustilago maydis (DC) Corda.),属担子菌亚门、冬孢纲、黑粉菌目。
玉米黑粉病原菌厚垣孢子球形至卵形,黄褐色,表面有明显的细刺,直径8-12微米,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成熟的厚垣孢子可以立即萌发。萌发时产生有隔的先菌丝,侧生4个无色梭形担孢子,担孢子萌发产生侵染丝,也常以芽殖方式生出次生小孢子,次生小孢子也可萌发产生侵染丝。
玉米黑粉病菌以异宗结合的方式进行繁殖,其担孢子为单倍体,萌发后产生的单倍体菌丝虽能侵入寄主,但不能形成病瘤和厚垣孢子,异性的单倍体扭孢子或菌丝结合成双核的菌丝以后,才能在寄主体内迅速扩展,刺激寄主组织,形成肿瘤,并产生厚垣孢子。病原菌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以连续芽殖的方式形成菌落。
厚垣孢子的萌发适温为26-30℃,最高为36-38℃,最低为5-10℃,担孢子的萌发适温为20-25℃,最高为40℃,侵入适温为26.7-35℃。担孢子或厚垣孢子萌发后,均可不经气孔直接侵入致病,但只有尚未停止分生生长的幼嫩组织才能被侵染发病。
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性病害。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间随时发生,但一般苗期发病较少,抽雄后迅速增多,凡是植株地上幼敏组织和器官,如茎、叶、花、雄穗、果穗和气生根等都可受害。受害组织因受病原菌刺激而肿大成瘤。病瘤表面有白色、淡红色,以后变为灰白色至灰黑色的薄髓。最后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厚垣孢子),病瘤的大小差异悬殊。通常叶片和叶鞘上的黯较小,直径仪1-2厘米或更小,一般不产生或仪产生少量黑粉。茎节上和穗上病痛较大,有的直径可达15厘米。同一植株上往往多处生瘤或同一部分数个病密聚成一堆。雄穗的部分小花感病长出囊状或角状的小瘤,常数个聚集成堆。雄穗轴上也产生病瘤。雌穗受侵多在雌穗的上半部,仅个别小花受侵产生病瘤,其它仍能结实,偶有整个雌穗被害而不结实的。病瘤一般较大,生长很快,突破苞叶而外露。尚未抽出的果穗受害后,病瘤可突破叶鞘外露。通常在田间最早出现的病瘤是在植抹的茎基部,此时玉米株高30厘米左右,病株扭曲皱缩,叶鞘及心叶破裂素乱,拔起后可见茎基部有病瘤,严重时植株枯死。这种病苗往往不被注意。拔节前后,叶片上开始出现病瘤,多在叶片中肋的两侧发生,有时在叶鞘上也可发生。叶片上病瘤小而多,常成串密生。茎节上出现大痘时,植株茎轩多扭曲,生长受阻,因而病株一般矮小,早期受害时果穗小,甚至不能结穗。
玉米黑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玉米病害,在中国南、北方玉米产区都有发生,一般多为零星发生。
黑粉病菌以共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及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来源。在自然条件下,集结成块的厚垣孢子较分散的孢子寿命长。厚垣孢子混入厩肥中仍有萌发能力,因此混有病残组织的堆肥也是初次侵染来源之一。春季气温上升以后,一旦湿度合适,在土表、浅土层、结秆上或堆肥中越冬的病原菌厚垣孢子便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陆续引起苗期和成株期发病。早期病瘤上的厚垣孢子通过气流或其它媒介,还可进行多次重复侵染,蔓延发病。
高温多湿有利于厚垣孢子萌发,同时也易使寄主组织柔嫩、机械损伤(如去雄操作、大风、冰雹等)和玉米螟为害伤口等,有利于病原菌侵染为害。
玉米在抽雄前后对肥水的反应非常敏感,这时如遇干旱,又不能及时灌溉,常造成玉米生理干旱,膨压降低,削弱了玉米抗病力。这时如有数小时微雨或多雾多露时,有利孢子萌发侵染,加重发病。前期干旱,后期多雨,或早湿交替出现,也有利于此病的发生。连作、高肥密植往往发病较重。
农家种、自交系和杂交种之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一般耐旱的和果穗苞叶长而包得紧的较抗病,反之,则较感病。甜玉米较感病,马齿型玉米较抗病,早熟种较晚熟种发病略轻,杂交种由于杂种优势抗病性比来本自交系高。
玉米不同器官抗病性不一致。营养器官和雄穗的抗病性往往一致,而果穗则可以不同,分为四种类型:①全部器官都抗病;②全部器官都感病;③营养器官和雄穗抗病,果穗感病;④营养器官和雄穗感病,果穗抗病。
玉米黑粉病是气流传播和当年可重复侵染的病害,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其他农业措施和药剂处理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在玉米黑粉病重发区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也是最根本的防治方法。在玉米育种工作中应往意对黑粉病的抗病性,以防选育的新品种对此病高度感染,应注意调查当地推广的杂交种或即将推广的杂交种的抗病性情况,就地选拔,就地推广应用。中国推广的抗黑粉病的品种主要有:农大60、中单2号、邢抗2号、石玉7号、呼单8号、沈单10、龙单18、豫玉25、豫玉26、豫玉29等;在生产上应积极推广抗病的杂交种,尽快压缩淘汰感病品种。
当田间发现被黑粉菌感染的病株后,立即进行拔除或割除病瘤并带出田间销毁是控制菌源、防治蔓延为害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这对减少当年和下一年的侵染来源以及减轻当年的总产量损失,都有很大作用,但病瘤必须及时、连续割,特别是重病地方,更需彻底割,才能发挥作用。
在玉米出苗前地表喷施杀菌剂(除锈剂)。
在玉米抽雄期是最佳的防治时期,常用药剂有1%井冈霉素0.5千克加水200千克,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农历灵1000-2000倍液,50%退菌灵800-1000倍液,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保护叶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