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09 12:31
玉米象是鞘翅目象甲科米象属昆虫,又名米牛、铁嘴。成虫体暗褐色,鞘翅常有4个橙红色椭圆形斑;喙长,除端部外,密被细刻点;触角位于喙基部之前,柄节长,索节6节,触角棒节间缝不明显;前胸背板前端缩窄,后端约等于鞘翅之宽,背面刻点圆形,沿中线刻点多于20个;鞘翅行间窄于行纹刻点;前胸和鞘翅刻点上均有一短鳞毛;后翅发达,能飞。雄虫阳茎背面有两纵沟,雌虫“Y”字形骨片的两臂较尖。
分类地位: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是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六足总纲、昆虫纲、有翅亚纲、鞘翅目、象甲科(Curculionidae)的1种。
种属分布:世界性分布。中国各省(区)均有分布,惟新疆尚无记录。
玉米象卵:椭圆形,长约0.65-0.70mm,宽约0.28-0.29mm,乳白色.半透明.下端稍圆大,上端逐渐狭小,上端着生帽状圆形小隆起;谷象的卵与其相似。
玉米象幼虫:体长2.5-3.0mm,乳白色,体多横皱,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全体肥大粗短,略呈半球形.无足.头小,淡褐色,略呈楔形.谷象幼虫与其相似。
玉米象蛹:体长3.5-4.0mm,椭圆形,乳白色至褐色.头部圆形,喙状部伸达中足基节.前胸背板上有小突起8对,其上各生1根褐色刚毛.腹部10节,腹末有肉刺1对。
寄生于玉米、豆类、荞麦、花生仁、大麻子、谷粉、干果、酵母饼、通心粉、面包等。幼虫只蛀食禾谷类种子,其中以玉米、小麦、高粱受害重。1年发生1代至数代,因地区而异。既能在仓内繁殖,也能飞到田间繁殖。耐寒力、耐饥力、产卵力均较强,发育速度较快。
玉米象是中国储粮的头号害虫,也是世界性的重要储粮害虫。玉米象属于钻蛀性害虫,成虫食害禾谷类种子,以及面粉、油料、植物性药材等仓储物,以小麦、玉米、糙米及高粱受害最重;幼虫只在禾谷类种子内为害。主要危害贮存2—3年的陈粮,成虫啃食,幼虫蛀食谷粒。是一种最主要的初期性害虫,贮粮被玉米象咬食而造成许多碎粒及粉屑,易引起后期性害虫的发生。为害后能使粮食水分增高和发热。能飞到田间为害。
1.农业防治秋末冬初,当粮堆内成虫大批爬出越冬时,可先在粮面或粮堆四周铺麻袋引诱成虫在袋下潜伏,再收集消灭。春季转暖时,在仓外四周喷农药带以阻隔仓外越冬成虫再进入仓内。暴晒及过筛粮食。
2.化学防治在粮堆内可拌入重量比为十万分之一的马拉硫磷。当粮仓发生玉米象为害比较严重而一般方法又不适合的情况下,可采用溴甲烷或磷化铝等药剂进行封仓熏蒸。
3.生物防治利用成虫有向上爬的习性,可在粮面上扒成许多小尖堆,每堆顶上插一草把或竹筒,当扒动粮食时,成虫即纷纷爬到堆顶草把或竹筒中躲藏,可收集加以消灭。
米象也是重要储粮害虫,与玉米象外形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米象阳茎背面无纵沟,雌虫“Y’字形骨片两臂钝圆。米象的前胸和鞘翅较瘦,前胸沿中线刻点少于20个,体长通常小于3毫米。主要为害稻谷、花生等;只在仓内繁殖;耐寒力、耐饥力、产卵力较弱,发育较慢。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北纬27°以南地区。
谷象也是重要的储粮害虫,其危害与玉米象、米象相似。分布仅限于新疆和甘肃,是重要的植检对象。谷象前胸刻点稀,椭圆形,鞘翅无斑点,后翅退化,不能飞,体长2.8~3.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