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纪

更新时间:2022-05-14 16:44

清 陈性 撰。一卷。该书是一部记叙我国古玉的专书。有:出产,名目,玉色,辨伪,质地,制作,认水银,地土,盘功,灰提法,养损璺,忌油污,共一十二则。

简介

陈性,字原心,清代嘉道年间人。所著《玉纪》成书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陈性善弹剑,喜谈兵,而尤好玉成癖。他从其父手中继承了八十一件古玉,视若传家宝,故以“八十一五山房”为其斋号。 此书初成时似末刊行,由时人之好玉者辗转传抄,据杜文润跋,太平之役前曾见《玉纪》成书,同治十三年(1874年)仅得李斐山抄存《玉纪》数纸,似不全本,亟付刊。后由高文淇得倪光禄本,又得两抄本加以校勘考证,并抄评论数则附之,于1912年出版,即为今所见本,此本系继杜文润版(同治三年,1864年)之后的第四个版本。考《玉纪》纯属收藏家鉴定玉器的心得,首立“辨伪”一则,可知此时伪古玉泛滥,充斥市场,使藏家大感困惑,更枉费巨额银两,故辨伪成为他们的当务之急。所以《玉纪》流传颇广,传抄难计,付梓刊行至少已有四版。1918年刘心白吕美璟补《玉纪》之所未记者,故名《玉纪补》。1925年画家李凤公(李凤廷)以传人的“科学新智识”而辨别古说,“存其是者,辨其非者”,得若干条结论附刊原著之后,名曰《玉纪正误》,就原本之出产、玉色、辨伪、质地、制作、认水银、地土、盘功、养损璺等九则作了所谓的科学解释,实则无益。

片段

玉 色

玉有九色:元如澄水曰瑿,蓝如靛沫曰碧,情如苔藓曰㻶,绿如翠羽曰瓐,黄如蒸栗曰玵,赤如丹砂曰琼,紫如凝血曰璊,黑如墨光曰瑎,白如割肪曰瑳,(玉以雪白为上,白如割肪者,又分九等),赤白斑花曰瑌。此新玉古玉自然之本色也。至於旧玉,则当分别外沁之色。所谓沁者,凡玉入土年久,则地中水银沁入玉里,相邻之松香、石灰以及各物有色者,皆随之浸淫於中。如下染缸,遇红即沾红色,遇绿即沾绿色。故入土重出之玉,无有不沾颜色者。若无水银沁入,虽邻颜色亦不能入玉中。也有受黄土沁者,其色黄(色如蒸栗),名曰玵黄。(若受松香沁者,色更深,复原时酷似黄蜡,谓之老玵黄。)有受靛青沁者,其色蓝(色如青天),名曰玵青。(此青衣之色,传染沁入,有深浅不同,有深似蓝宝石者,谓之老玵青。)有受石灰沁者,其色红(色如碧桃),名曰孩儿面(复原时酷似碧霞玺宝石)。有受水银沁者,其色黑(色如乌金),名曰纯漆黑(漆非地中之水银,乃古死敛尸之大堆水银沁之,方有此颜色)。有受血沁者,其色赤(有浓淡之别,如南枣北枣),名曰枣皮红(此乃尸沁,非吉物也)。有受铜沁者,其色绿(色如翠石),名曰鹦哥绿(铜器入土,年久则青绿生,玉适与之相邻,为其传染沁入,复原时似翠石而更娇润)。此外杂色甚多,有朱砂红、鸡血红、棕毛紫、茄皮紫、松花绿、白果绿、秋葵黄、老酒黄、鱼肚白、糙米白、虾子青、鼻涕青以及雨过天青、澄潭水苍诸色。受沁之源,难以深考,总名之曰十三彩。又有各种巧沁花色,如蛤蟆皮、洒珠点、碎磁文、牛毛文、唐烂斑等名,皆出人意料之外者。更有一种香玉,嗅之作奇南香气。(奇南香,木名,出南海,见《七修类稿》,俗称迦楠者,讹。)盖玉在土中与香物为邻,年久受其沁,占其香,非玉之自能吐香也(欲试须烹佳茗,置玉其中,香气自吐)。此种绝少,真稀世之宝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