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1 07:58
十六岁又从吴门金铁芝先生游。铁芝先生吴昌硕大师高弟,深得缶老薪传,从而领略缶庐篆刻门径。
二十岁突患类风湿关节炎,一病经年,已成痼疾,乃赴沪求医,养疴沪西田庄,经比邻淮阴陈伯衡先生之介,得拜西泠印杜创办人王福厂之门。
因陈老为著名碑板鉴藏家,中年后移家杭州,与福厂师交谊颇深,今且同居沪上.故力介立雪王门,便于求教。自此,常赴师门,亲承教诲,专攻大小二篆暨浙派篆刻。
三十岁后,锐意追求书法源流:甲骨文,得益于胡小石、商承祚二老;金文,以散盘为主,兼临两周诸器;隶书,悉遵栖云先生之教。以夏承、礼器为宗,参以张迁、华山、曹全、石门颂诸碑;楷,则自魏晋墓志入,不及隋唐;草,临二王,归于章草。四体兼备.博采众长。
治印则自启蒙后,即以汉印筑基,缶庐为用,虽从福厂先生有年,终因用刀厚薄之别,章法安排不同,难入浙派之室。此亦个性使然,奈何!中年以后,每以金文、古玺入印,率意而作,力求自我。
余对书法、篆刻,向以此道仅是业余陶冶情操,抒发性灵之最好寄托,二者互为砥砺,相习相长,无间毁誉,自行其是,既舍名利之求,尽有自娱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