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昂

更新时间:2023-06-08 13:37

王乃昂,男,1961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郓城县,理学博士。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系主任、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干旱区水循环与水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年入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与水循环,沙漠环境与沙漠化,环境考古与历史地理,资源评价与规划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著近150余篇、部,其中SCI、EI 论文30余篇。承担本科生、研究生基础理论课程,主持的《自然地理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人物履历

1977.9-1979.7,山东省郓城县第一中学学习

1979.9-1983.6,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学 理学学士学位

1985.9-1988.6,兰州大学地理学系自然地理学 理学硕士学位

1993.9-1997.12,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自然地理 理学博士学位

1983.6-1990.1,兰州大学地理学系,助教

1990.2-1994.12,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讲师

1995.1-2000.3,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0.4起,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社会兼职

首届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第十、十一届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委员。先后兼任甘肃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兰州军区信息工程科技创新工作站管理委员会委员、甘肃省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科学》(英文)、《地学前沿》(英文)、《兰州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全国丹霞地貌及旅游开发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通讯评委。

研究领域

从事气候变化与水文响应、环境变迁与历史地理、资源评价与规划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讲《气候学》、《自然地理学》等课程。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等课题12项。在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鄂尔多斯沙区等进行过广泛的野外科学考察工作,在《Geomorphology》、《Climate Change》、《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地理学报》、《自然资源学报》、《历史地理》等权威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出版教材和专著等100篇、部。

所获荣誉

曾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宁夏回族自治区社科成果二等奖、中国沙漠科学优秀中青年奖、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等,200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出版图书

先进事迹

王乃昂教授现任兰州冰川与沙漠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甘肃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课题 20 余项,发表研究论著 150 余篇、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从 2000 年以来,参与了多部具有一定学术性、相当首创性和广泛通用性的教材建设工作。2008 年,作为副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自然地理学》,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累计印刷 23 次,共 340206 册。2011 年,基于“大自然是地理学最好的教科书”理念,以第二作者出版《西秦岭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教程》。2020 年,主编出版《甘肃地理》,该书是中国地理课程和乡土地理课程的教学用书和教学参考书,对认识中国地理的区域规律有重要学术价值,对加深理解中国国情与思政课程建设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完善高校师生和中学教师区域地理教学的教材提供了支撑。

科研成果

通过湖泊沉积记录和历史文献记载,发现公元四、五世纪存在一次百年尺度的气候回暖事件,这一回暖现象可能具有全球性。

上述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人类活动与水环境演变的互动机理,创建性地确定了人为因素对干旱区湖面波动变化的影响量级,给出了具体数量指标,在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关系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提供了新的认识,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诚然,上述研究成果应该说是团体协作的结果,在研究工作中许多实验人员、博硕士生和青年教师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已形成一个积极协作的气候变化与环境考古研究群体,在国内学术界已形成一定特色和优势。

利用国际上通行的旅行费用方法,指导研究生开展了鸣沙山-月牙泉、麦积山、崆峒山、兴隆山、贵清山-遮阳山等风景名胜区的客源市场调查与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研究。在遮阳山景区考察发现大王洞实测深度385米,是我国西北地区发现的最大溶洞,指出遮阳山一带的龙潭、四面崖峡谷在规模和丰度上堪称国家级岩溶景观,是我国西北岩溶地貌分布最集中的代表性区域。

承担项目

论著论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