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8 17:23
王元卓,男,博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处处长,中科大数据研究院 院长。出版有《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科学家奶爸的宇宙手绘》《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科学家奶爸的AI手绘》。
王元卓,男,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处处长,中科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大数据分析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杰出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电影局专家库专家,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特聘专家。河南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家委员会秘书长,郑州市大数据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开放知识网络计算、社交网络演化分析、个性化智能问答等。
主持了20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973计划子课题,863计划重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发改委信息安全专项、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点项目课题等。
在网络数据科学等领域发表论文260余篇 ,其中包括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60篇(包括:WWW、AAAI、CIKM、ICNP等),在数据安全、智能分析和综合性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ACM/IEEE Trans.、Plos One等)。获授权发明专利70项,软件著作权20项 。已出版《隐私数据泄露行为分析 ——模型、工具与案例》、《开放网络知识计算——模型、方法与应用》、《社交网络演化计算——模型、方法与案例》等5部学术专著。
在科研工作之余,王元卓还投入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工作,2019 年他被评为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王元卓参加中科院科学公开课和走进校园的科学传播活动,央视少儿频道多次进行报道和专访,并作为主讲嘉宾受邀参加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等科学传播节目录制。他还被受聘为中科院北京分院科普团队金牌讲师。
2019 年初王元卓给女儿手绘的《流浪地球》讲解图,被100 余家媒体在微博发布,微博总阅读量超过1.5 亿人次,被境外媒体翻译成英文进行了报道,央视、北京卫视等10 多家电视台进行报道或专访,《中国青年报》、《北京科技报》等做了专题报道,他被网友称为“硬核科学家奶爸”。王元卓创作的《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科学家奶爸的宇宙手绘》系列手绘科普书籍,引发读者的广泛关注。
在中国科协科普部、中科院传播局的指导下,王元卓发起并成功举办了全国科普周大型系列活动——“遇见科学之美”。王元卓是中国科协科影融合项目组成员,他作为科学家代表,提出了科研工作者在科幻影视创作中的责任和担当。王元卓作为科学顾问参与了多部科幻电影的创作,作为嘉宾参加了CCTV6 电影频道推出的国内首档科幻漫谈科学传播节目《今日影评·科幻十二问》的录制,以科学家的身份,用声音和严谨观点,为观众提供正向的、趣味性的科普知识。在他领导的大数据研究院成立全国第一个中国科学与影视融合研创基地,为提升影视作品的科学性搭建中重要的平台。
2012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2年荣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
2021年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荣获北京市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1年荣获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4年荣获中文信息学会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4年荣获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
2023年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2022年荣获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2021年荣获中国产学研创新奖
2020年入选河南省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
2019年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2017年中科院计算所卓越之星
201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计划
2011年入选首批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人才计划
2022 年荣获“全国五好家庭”
2021年荣获“全国最美家庭”
2021年荣获“十大首都最美家庭”
科幻电影是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的重要方式,《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系列科普图书是自己日常与孩子看科幻电影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创作而成,通过手绘图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述电影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培养孩子的科普科幻阅读习惯,要依据孩子的兴趣逐渐渗透,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科学阅读并不是为了帮助孩子解决某一项具体问题,也不单单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自觉地提问和学习,培养孩子善于提出为什么以及自主探索、寻找答案的习惯和能力。
《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科学家奶爸的宇宙手绘》,科学普及出版社,2020年5月。
《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科学家奶爸的AI手绘》,科学普及出版社,2021年7月。
《隐私数据泄露行为分析》
《开放网络知识计算》
《社交网络演化计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