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5 08:14
王冠君,男,汉族,1919年9月出生,2018年2月去世,河南省伊川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代表性传承人。9岁入登封大金店、偃师曲家寨的科班习艺,初随父亲王中堂(著名琴师,师从豫西梆子戏琴师乔老八)习京胡及豫西梆子戏中的各类乐器,后专攻板胡。1951年起与常香玉长期合作,参与常派代表作的创演活动。演奏声音圆润、浑厚中含刚劲,弓法平稳中见俏头,指法谙熟灵活,包得严、跟得紧,快而不乱,随腔应变不乏委婉、细腻之趣,既热情奔放又挥洒自如。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白蛇传》等。曾获“抗美援朝一等功臣”称号,并多次获得国家及河南省戏剧大赛一等奖,演出活动遍及全国多个省市。
九岁随父学习艺,初习京胡及豫西派梆子戏演出场面的各类乐器,后专攻板胡,熟悉梆子声腔体系的曲牌、锣经,了解多种主奏乐器的演奏特点和唱腔配奏规律,伴奏驾轻就熟。与豫剧艺术大师常香玉长达六十余年的合作,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常派唱腔艺术和代表剧目生成、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合作者、创作者和传播者。而与“豫剧皇后”陈素真(祥符调代表艺术家)的合作,与马金凤、崔兰田、闫立品等诸多其他豫剧名流的合作,开始了早期豫剧流派之间相互融通、相互借鉴的艺术发展模式,也是豫剧历史上唯一与豫剧五大名旦在其流派形成阶段均密切合作过的伴奏艺术家。
板胡,豫剧音乐伴奏的主奏乐器,豫剧琴师专指演奏板胡等主要乐器的乐师。演出传统剧目时,琴师除在配曲中独立演奏外,还要为完成剧情和演唱风格特点需要,着重突出伴奏中衬、烘、托、包、垫的功能和作用,而主要演员往往视琴师为其表演的左右手及声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传统中有:“气愤场面三分唱”的说法)。
王冠君的演奏造诣深厚,声音圆润浑厚中含刚劲,弓法平稳中见俏头,指法谙练灵活、托腔严谨稳准、包的严跟的紧,快而不乱,随腔应变不乏委婉、细腻之趣,既热情奔放又挥洒自如,不仅对演员、乐队有着很强的艺术启发力,而且观众也常常感受到其演奏的艺术表现力。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不仅深受豫剧各流派代表艺术家的欢迎,在中原及西北豫剧流传地区的观众中也有广泛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