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01 17:34
王哥庄街道办事处位于崂山区境东部,崂山东麓,仰口湾畔,距区政府驻地2 5公里。 东部及南部濒临黄海,西北与城阳区惜福镇相连,西部、西南部与北宅、沙子口两街道接壤,北与即墨鳌山卫、白庙两镇为邻。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前王哥庄隶属即墨县,名为海润乡,下辖肖旺社 1931年青岛市政府将市郊区域扩大,在此设崂东区。1938年,日本占领青岛,在原区域改设王哥庄区。1942年底,改称崂东区,下辖8个乡(镇)。1945年日本投降后,崂东区下设保甲。1949年,崂东区归南海专区崂山行政办事处管辖。1950年,改归胶州专员公署崂山行政办事处,称为四区、五区。1951年,改归青岛市人民政府崂山办事处管辖, 下设11个乡镇,原区域未变。1952年,原即东县土寨乡所辖的4个村划归崂东区。 1956年8月,撤区并乡后,保留崂东区,作为崂山郊区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构,代管王哥庄、台上、山河、返岭、山海等5乡。1958年9月,改称王哥庄人民公社。1984年3月29日,王哥庄人民公社组建为王哥庄镇。1998年5月18日,王哥庄镇撤镇设王哥庄街道办事处,属崂山区派出机构。
王哥庄街道办事处地处山区, 依山面海,南北狭长。全街道总面积131.4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1678.8公顷。海岸线曲折蜿蜒,长达52公里,沿海滩涂1666.67公顷, 有王哥庄湾、仰口湾等8个港湾,可停靠1000吨以上货轮和渔船;有长门岩、狮子岛等5个岛屿、6个礁。崂山巨峰坐落在境内西南边缘;大标山、二标山、马鞍山海拔都在600米以上;天茶顶、三人崮子海拔在900米以上;高石屋、万年船等山峰海拔在700米以上。
王哥庄街道办事处这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海洋环境影响,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域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12.6℃(夏季平均气温23℃,冬季平均气温0.3℃),年降水量776.6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525.5小时, 平均湿度73%。适合种植玉米、地瓜、花生、小麦、崂山茶等农作物。这里绵长的海岸是海参、鲍鱼、对虾等海珍品栖息生长的理想场所。
主要河流有土寨河、泉心河、八水河、王哥庄河及石人河。这5条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处均在本街道境内,属季节性河流。
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绝佳去处。有著名的天然海水浴场仰口湾,道教名刹太清宫、上清宫、太平宫,佛教古庙华严寺及白云洞、觅天洞、明霞洞、棋盘石、绵羊石、狮子峰等18处名胜古迹。
全街道辖3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44858人,其中满族1人、朝鲜族27人。全街道姓氏有刘、李、张、高、王、何、兰、曲、江、姜、秦、周、姚、顾、范、孙、温、冯、林、辛、朱、常、柳、梁、杜、于、蔡等,以刘姓最多。
1984年全街道经济总收入562万元。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7.9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为14∶71∶15。王哥庄街道地处旅游度假区,有着显著的区位优势。坚持按照“以都市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支撑,积极开发旅游服务项目,推动三产,增强滨海旅游度假的服务功能”的工作思路,有力地推动了街道的整体发展。该街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怡人的自然气候、丰富的物产资源以及淳厚质朴的民风民俗,还有那奇幻瑰丽的自然景观,使其成为崂山旅游度假区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该街道工业比较发达, 共有大小企业200多家,形成了海洋化工、矿泉饮料、民用轻工、五金机械、建筑安装、包装制品六大产业。开辟了北海、土寨两处工业园,吸引了大批中外客商来此投资经营。房地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已建成会场、江家土寨、仰口湾3处别墅小区和姜家村台商包片开发区。 青岛崂山海化集团公司、青岛崂发包装制品集团公司、青岛万年集团、青岛崂山双台实业有限公司、崂山区王哥庄建筑工程公司、青岛福客来鞋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多处崂山绿茶生产基地、高效农业示范园促进了王哥庄街道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海洋开发、旅游开发、商业和饮食服务业的发展。
强镇由来 该街道1984年被评为全省百强乡镇之一。是国务院审定并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街道先后被评为“二五”普法先进单位,省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省电教科技工程先进单位,省创安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市级水利先进乡镇, 党员电化教育先进单位,市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市“三五普法”先进单位,市卫生乡镇,军民共建先进单位,市级文明乡镇等。
建国前,粮食亩产不足50公斤,农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遇到灾年去逃荒”的生活。1951年春实行土地改革,由于生产力落后,粮食产量仍然很低。1 956年成立高级社。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土地全部归集体所有。1970~1977年,在“以粮为纲”的指导下,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修拦河坝,挖井蓄水,建水库塘坝。到1978年,有粮田1439.93公顷,粮食亩产463.5公斤,总产达1001.5万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562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提倡科学种田,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产量。90年代开始在全街道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至2000年,农业生产已基本转为崂山茶种植。大力推广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实行规范化管理,使崂山茶成为无公害绿色产品,并形成品牌优势,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2000年全街道种植崂山茶277.33公顷,年产茶61吨,实现收入1200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3.35亿元,种植业总产值1959万元, 林果业总产值315万元,畜牧业总产值1673万元,渔业总产值29537万元。
建国前,渔业以海上捕捞为主,多采用木筏捕鱼。1965年,王哥庄港东大队用省拨试验经费购置第一只20马力船。1958年胜利(曲家庄)渔业合作社进行筏式海带养殖试验,并成立了王哥海带养殖场,开始海水养殖。按照“养捕并举,以养为主”的方针,该街道充分利用滩涂资源,合理、有序发展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和虾、蟹等名优产品的养殖;积极采用贝藻新品种混养,推广网箱养鱼,搞了工厂化养殖试点;大力发展水产品种苗业、水产养殖饲料业,建立了苗种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利用现有养殖区发展了海上垂钓等娱乐项目,使渔业、旅游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983年开始养殖对虾, 到1985年共养殖154.87公顷,总产量40吨。海参养殖自197 8年港东大队同省、市科委联合建立试验场开始,逐步发展。扇贝养殖到1993年达到高潮。2000年全街道已发展水产养殖1185公顷,基本上达到村村有养殖区,水产总产量达到54367吨,渔业总收入20673万元。
建国初期,王哥庄有过加工崂山花岗岩的采石场。1960年,王哥庄公社建成王哥庄公社修配厂,是王哥庄第二产业的起点。1971年王哥庄化工厂建成,主要生产碘、海藻胶、甘露醇。1979年建鞋帮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王哥庄街道的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到1987年,王哥庄街道共有乡镇企业18家,村办企业128家,联户及个体企业796家。 外贸出口有了新发展,主要出口产品有王哥庄镇姜家村织毯厂的工艺美术地毯,王哥庄化工厂的海带胶,崂山工具厂的活扳手、花兰螺丝,王哥庄毛帛厂的毛刷。90年代初,王哥庄街道大力发展工业,有效促进了工业的结构调整。在鼓励现有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培植骨干优势企业。重点抓技改、促投入,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通过政策激励和引导,加快了新产品开发,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加快工业园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企业向工业园集中。1978年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082人, 产值687万元,实现利税232万元;2000年从业人员27895人,其中建筑业从业人员11609人。 200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86亿元,工业增加值3.7 9亿元。
建国前,域内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极少。建国初,政府发动群众入股办起供销合作社,集体商业日益壮大。经过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私营商业大多数纳入合作化轨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王哥庄街道是崂山旅游的必经之地,旅游业蓬勃发展。90年代,该街道依托崂山旅游经济带的优势,大力发展了旅游业。该街道在旅游区建有10余座高中档宾馆和疗养院;开发了马儿岛、狮子岛等充满神奇色彩的海中胜地和仰口湾、返岭湾、 峰山后湾3个冲浪、游泳、沙滩运动的综合性浴场;建有仰口度假村、江家土寨南山等4个宾馆和别墅群; 开发了晓望、塘子观区域;依托千亩茶园和山、水、林等自然景观,建成集生态旅游观光农业、茶艺文化、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度假区。旅游业带动了相关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依托地处沿海的优势,不断开发建设海鲜风味小吃街,形成规模效应,同时积极开发矿泉水、海参、鲍鱼、干鲜海货、崂山茶等旅游产品,逐步建成崂山风景区的旅游产品基地。通过招商、合资等多种形式兴办各种商贸服务业,特别是加快了中心商贸区的发展。2000年全街道共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类服务网点1600余个,从业人员5200余人,完成增加值2.42亿元。
该街道资源丰富,农业以海产品、崂山茶为主,矿产以崂山矿泉水、崂山海底玉驰名。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海洋化工、矿泉饮料、民用轻工、五金机械、建筑安装、包装制品六大支柱产业。
崂山茶 崂山区是南茶北引的县(区)之一,有非常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崂山区作为茶叶种植的最北端,加上泉水、山海雾气的滋润,造就了崂山茶非常优异的品质。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逐渐形成崂山茶香气高、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的特点,多次在国家、省、市评比中获奖。崂山茶已具有了很高的知名度。至2000年,崂山茶总面积已达到287.33公顷,年产茶76.3吨。为提高崂山茶的品质,王哥庄街道围绕抓好无公害绿色崂山茶的产业化这一目标,从改善茶叶品种、生长环境、加工技术,规范加工企业入手,不断整合崂山茶市场。计划在晓望、堂子观区域利用已有的千亩茶园建设崂山茶院,形成集崂山茶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崂山茶整体上水平、创名牌。
建国前,设立有公立小学,教育水平不高。1947年,王哥庄街道所在崂东区设有中心国民学校或国民学校8所。 建国后,王哥庄街道教育事业不断发展。19 51年,崂东区有小学7所。1963年,王哥庄小学被列为县重点小学。1958年,建崂山六中,原名青岛三十二中;1969年增设高中;1985年撤销高中。到2000年全街道共有初中5所, 52个班, 学生2184人;小学14所,110个班,学生3388人;共有教职工514人。
1978年,人均纯收入116元,年人均粮食233公斤。2000年,人均纯收入4239元。 全镇有电话近1.1万部, 电视机基本普及,个别户有2台以上;机动车辆100 0余辆,摩托车已逐步代替自行车成为主要代步工具。
建国前,住房多为茅顶泥抹房。建国后,住房条件有较大改善,住房逐渐宽敞, 新建房多为二层楼房。自2000年6月王哥庄被列入青岛市重点发展的16个小城镇后,城镇建设以基础建设和旧村改造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了住宅小区、中心街、中心广场、示范村、工业园的建设步伐,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规划了占地20公顷的工业园区。 投资400多万元完成了办事处中心地带公路两侧人行道及停车场硬面铺装和道路两侧绿化、 公路路灯建设,建成了占地5800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投资600万元,完成了商业街一期工程建设,建成了旅游产品一条街和干海货特色产品一条街。修建了一条长3700米的混凝土拦海大坝。完成了全街道34个村进村路硬化工作。修建了拥军路和长12.21公里的环海路--新东海路, 完成东海路续建工程和莱青公路拓宽工程;新建垃圾填埋场;完成中心区域路网的硬化、亮化、绿化工程;王哥庄、桑园两条商业街的开发,也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住宅小区建设进一步发展,新建双蝶花园、曲家庄、桑园等商住小区4.02万平方米。
建国后,群众福利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集体福利不断改善。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为群众办理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每年为老人发放养老补助金。2000年,全街道共办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0万元。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4年5月, 海阳县海市委员会的冷作述同志在港东村建立党小组。 1949年6月崂山解放后,中共崂山工委和崂山行政办事处接管了崂东区,同时建立了中共崂东区分区委和崂东区公所,驻地王哥庄。同年9月,崂东区分为四区、五区。 1950年4月在东台、何家村相继成立了党支部,共有党员7人。1951年4月将四区、 五区合并为崂东区,下设10个乡,建立3个乡党支部。原庙西、唐家庄两村建乡时并入何家村。1956年1~3月,在崂东区成立了高级农业合作社12处,并组建党支部10个, 党员150多名。1958年10月撤销区乡,成立火箭人民公社。同年12月改为王哥庄人民公社, 原高级农业合作社改建为23个生产大队,组建了19个党支部,党员230多名。 1960年底,将23个生产大队划分成36个生产大队,1963~1966年又合并了5个生产大队。 至1966年5月公社辖31个生产大队,公社党委辖31个大队党支部,党员553名。 1968年12月,县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了王哥庄人民公社革委会,公社革委会于1969年1月相继批准建立了31个大队革委会。1970年3月青岛市革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批准,成立了王哥庄人民公社革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各大队也相继建立了大队革委会党的领导小组。 1971年3月撤销王哥庄人民公社革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恢复中共王哥庄公社委员会, 先后撤销31个大队党的领导小组,恢复31个党支部。1988年底,镇党委辖农村党总支2个,党支部32个,共有党员1021名。到2000年,王哥庄街道党委辖3个党委(总支) ,67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859人。王哥庄街道党委先后被评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基层政权建设
1958年12月成立王哥庄人民公社,行政机构称人民委员会,实行政社合一。 1968年12月改称王哥庄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71年4月恢复北宅公社委员会。1981年建立王哥庄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为王哥庄镇人民政府,1998年改为王哥庄街道办事处至今。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工会
1964年成立工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组织遭破坏, 1973年3月恢复;1973年成立王哥庄公社工会委员会。农会。1950年建立农民协会(简称农会);1964年成立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组织停止活动,1972年11月后又重建组织恢复工作;1976年建立王哥庄公社贫农、下中农协会,1981年撤销。共青团。1949年底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文化大革命”期间共青团工作被迫停止;1972年又恢复建立共青团,即共青团王哥庄乡委员会。妇联。1949年底设妇委组织机构,1954年成立民主妇女联合会;1984年设王哥庄乡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 。1951年成立工商业联合会。198 0年成立计划生育协会。1983年成立个体劳动者协会。1984年成立科学技术协会 (简称科协)。
现任街道党委书记:王振竹
现任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春
(1913.5.7~1997.12.2) 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曲家庄村人。1926~19 49年在本村务渔、 务农。1951年任渔业互助组组长。1954年任胜利渔农初级合作社社长。1956年任胜利渔农高级合作社社长。1958~1974年任大队党支部书记。1978~1 980年在公社水利队工作。 1981~1984年在公社养貂场工作。1951年,曲同芳主动联合13户渔民,成立了崂山郊区第一个渔业互助组。后来,要求加入互助组的人越来越多,1954年成立了初级社,1956年又成立了高级社。在曲同芳的带领下,修建了港湾码头,增加了船、网工具,渔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他还带领广大社员,对穷山恶水进行综合治理,开展人工造田活动,修筑挡潮坝,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全村的农业有了较大发展,由缺粮村变为余粮村,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群众生活也有了改善。曲同芳曾4次出席青岛市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议,2次出席山东省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受到表彰和奖励。195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文化大革命”期间,曲同芳曾被停职,1971年恢复大队党支部书记职务。1974年底辞去领导职务。
1948年9月15日生,现任王哥庄街道双台中学校长。自1968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扎根山区教育,从一名民办教师到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为了改变学校的贫穷面貌, 带领师生用砸了8方石子挣来的48元钱做本钱,办起了校办工厂,如今校办工厂发展成了年产值8300万元, 利润820万元的大企业。工厂利润主要用于教育投入, 自1985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改善了办学条件。他提出“把学校办成21世纪人才的摇篮,创山区名校”的口号,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师生素质为根本,以“培育合格加特长的人才”为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一所落后的山区学校创建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勤工俭学工作、卫生工作、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山东省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称号。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91年他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校长”,1993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并获得“人民教师”奖章,1999年被评为“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首届“十佳校长”,2000年5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