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中

更新时间:2023-10-14 00:31

王大中,二级警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院侦查与司法鉴定方向博士生指导组成员,国务院津贴享受者,中央电视台报道称其为“文人神探”。

人物简介

1966年,王大中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即现在的中国政法大学)政法系。从事公安侦查的实践与教学工作近40年,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办案三结合,以科研为主导,以教学为基础,坚持通过办案来丰富和充实教学、科研。先后主持完成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参与完成3项国家级项目,1项部级项目。其中,他主持完成的国家级项目《沿海沿边经济开发区新的社会问题研究》以独特的公安视角,研究探索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沿海沿边地区的社会问,取得了许多新成果。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都对其做过专访或采访报道。

学术专著

王大中先后主编、撰写了多部教材及专著,其中主要有《犯罪现场勘查》、《刑事侦查学》、《暴力案件评析》、《警察业务全书》、《透视流动人口中的犯罪问题》等。发表了《公安学的学科地位》、《刑事侦查学基本理论的思辩》等50余篇论文并多次为公安实战部门提供意见指导,屡破大案,成为国内刑事侦查领域颇有影响的专家。

获奖经历

1、主持完成的国家级项目《沿海沿边经济开发区新的社会问题研究》在专家鉴定时被评为一级成果,并获得公安部科研成果二等奖、公安部金盾图书二等奖,并由中宣部全国社科规划办载于《成果要报》,呈报党和国家领导人

2、 参与完成的国家级项目《治理卖淫嫖娼对策》获公安部科研成果三等奖;他参与的国家级项目《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获校科研成果一等奖。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公安高等教育现代教学法》一经试用便广受好评,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中国西部开发学术研讨会上被评为二等奖。

人物研究

研究起点

王大中教授关于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研究,起始于侦查学研究对象的重新定位,他认为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不应局限于侦查行为本身,而是犯罪行为与侦查行为的矛盾关系,在此理论基础之上,王教授清楚地认识到,不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就难以透视新的犯罪现象及犯罪发展的新特点,不了解犯罪的新形势又何谈侦查问题,何谈侦查对策问题,侦查又何谈与时俱进,理论研究又如何为侦查实践提供有效的研究成果?因此研究流动人口犯罪侦查应该首先研究流动人口的犯罪问题。

其次,研究流动人口的犯罪问题又不能局限于犯罪本身,犯罪现象也有其产生的根源。因此,本书对流动人口的产生、流动人口的权益保护问题、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等也有一定深度的涉及。

研究思路

王教授以现代化理念重新审视流动人口问题,指出流动人口的出现是现代化、城市化过程的必然产物,客观地对流动人口进行定位,分析了流动人口统计、管理等方面的盲点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警力配置问题及流动人口权益保护问题。在综合分析流动人口犯罪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动人口犯罪的格局及案件侦查的思路。

研究定位

在研究的过程中,王教授突出强调,学术科研要具有宽阔的胸怀,研究者应该打破“饭碗法学”或“围城法学”的禁锢,抛弃学科的界限,摒弃功利的思想,研究者本人应真正以对国家的贡献为自己研究追求的目标,只要其研究具有价值,就应该鼓励和支持。

美国著名反实证主义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rx Weber)曾提出观察事物应该保持“价值中立”的观点,科学研究的一种规范性原则就是要求研究者摒弃个人、部门利益,以科学家角色,而不是事件参与者的身份进行研究。王教授强调流动人口问题的研究,首先应该确定客观的研究角度与立场,这也是本书研究流动人口问题的突出特点之一。

研究方法

1、问题意识

研究方法中最为突出的是“问题意识”,例如第一章就对人们司空见惯的人口统计权威提出挑战,指出了传统统计理念中存在的盲点。

2、国际视野

研究具有时代性特征,在国际化的大视野下看待我国的流动人口问题是本书研究的一大特色,通过横向各国之间流动人口的比较研究,树立人口流动的新理念,求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等,以求达到流动人口“自由全面发展”。

3、可持续性研究

王教授认为,流动人口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强调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性,注重研究梯队的培养,同时在各地调研的过程中倡言在局部省建立流动人口研究站,作为长期的、滚动的专门研究机构。

研究“点”评

研究流动人口问题必须首先对流动人口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如果流动人口没有一个基本的底数,也就没有关于流动人口发展的目标,也不可能制定合乎实际的、有关流动人口的一系列诸如就业、权益保护、子女教育等对策。流动人口的统计依据存在偏差,对城市化及现代化的认识就会出现失真,对政府的决策就会提供非理想的依据,导致政府政策的危机。然而在调研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对当地的流动人口没有确切地把握,很多地方的政府都有两个数字,一个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流动人口数字,还有一个出于治安考虑的流动人口数字,两个数字之间相差甚远,即使如此,对于治安考虑统计的数字是不是准确,那么是不是还存在第三个真实的数字?基层管理人员心中无底。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中流动人口的统计依据就是“三证”,即身份证、暂住证务工证等。这种将流动人口仅限于持有“三证”者的现状将持证不全者或无三证者排斥在外。这样的做法必然会使无职业者、流浪者或正在寻职者成为非农民、亦非农民工的尴尬境地,更无法实现其权益的保护,因此,就此而言,这种流动人口的统计方法自身就是一个侵权的方法。其次,对于治安、犯罪问题而言,未统计的流动人口正是公安机关的工作重心。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其他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存在两个80%的现象,即犯罪案件中80%以上都是由流动人口作案,而作案的流动人口之中80%以上都是无证、缺证流动人口。

王教授强调要改变以往的流动人口统计理念,正视流动人口中无证人员的现实存在,以正确的政策引导他们正视自己存在的合法性并建立“动态管理登记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