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宇

更新时间:2024-04-23 11:08

王天宇,1961年7月生,河北张家口人,中共党员,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专家,非洲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61年7月,王天宇出生。

1982年8月,正式参加工作,先后任职于河北省张家口坝下农科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从事玉米、小麦、谷子育种应用研究工作。

1992年—1996年,公派赴法国进行合作研究并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法国国立农业科学院植物抗性遗传学家Darmency。

1996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馆评为“留法拔尖人才”;9月,获得法国勃艮第大学(Universitéde Bourgogne)生命科学学院植物遗传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1998年10月,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出站,后任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1999年,获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2020年,当选为非洲科学院院士。

2021年4月,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王天宇主要从事玉米与杂粮作物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以及转基因作物应用生态安全性评价等研究。

截至2021年5月,在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方面,王天宇与同事收集、引进不同类型玉米种质资源1万余份,搭建中国玉米种质资源表型与基因型紧密结合的鉴定评价技术体系,发掘优异基因资源、创制优异种质材料600余份,对筛选出的10余份具有特殊抗旱性、产量相关性状等优异玉米材料进行了遗传分析,找到与抗逆性和产量性状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分子靶点,克隆了6个玉米耐旱、耐盐碱基因并进行了功能验证,主持育成审定的不同类型新品种12个,通过开展种质资源的田间种植、现场展示等多种形式。

王天宇在谷子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利用方面,育成了中国首个通过审定的谷子杂交种,创制出1066A等一系列具有应用价值的雄性不育系;综合利用远缘杂交、快速回交等技术,创制出达到实用水平的抗除草剂谷子新种质,解决了谷田除草、谷子杂种优势利用中剔除假杂种等系列难题。

据2023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网站数据,王天宇已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

截至2021年5月,王天宇已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欧洲联盟(EU)等国际合作项目8项。

据2023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网站数据,王天宇已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项。

人才培养

据2023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网站数据,王天宇已指导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生13名,硕士生52名(含联合培养及专业学位硕士生),指导进修、实习人员50余名。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王天宇为全面提升中国玉米生产的国际竞争力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评)

“王天宇不计个人得失、兢兢业业为中国全国同行服务。”(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评)

“王天宇在杂粮作物遗传育种,以及转基因植物应用生态安全性评估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农民日报》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