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季玉

更新时间:2024-02-24 01:19

王季玉(1885~1967),王谢长达之女。王季玉毕业于景海女师,先去日本,后去美国,在麻省蒙特霍育克女子大学专修文学,又入伊利诺大学改攻植物学,获硕士学位。归国后,为继承母志,婉辞各大学之聘,致力于办女子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苏州市教育工会委员、市妇联副主任,市第三,第六届人民代表,市人民委员会委员。1958年,因年事过高,难于照顾校务,先后在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及杭州药物试验所工作,并担任江苏师范学院附中(即原振华女中)名誉校长。1967年3月14日,病逝于杭州。她终身未嫁,全心献身于教育事业。

人物生平

王季玉,王谢长达之女。光绪十一年(1885)生于苏州,早年毕业于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之后去日本补习英语及数理,赴美国麻省蒙特豪里尤克学院专修文学。毕业后,考人伊利诺大学,改攻生物学,获理科生物学硕士。归国后,为继承母志,王季玉婉言拒绝各大学之聘,致力于办女子学校。当时其母王谢长达所办的女子学堂,仅有小学,且师资质乏。为此,王季玉各方奔走,筹集经费,聘请教师,为创办振华女子中学竭尽全力。当年社会风气未开,初始仅有5名学生,但她办学意志毫不松。除奔走劝学外,还聘请社会名流蔡元培、费璞庵、胡敦复、张一磨及名师俞庆棠、竺可侦、贝时障等为校董,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由于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生中去欧美留学者不乏其人,且因校风淳朴,负而来的女学生,络绎不绝。费璞庵之子费孝通,虽为男生,亦要求入振华女中,被破格录取,学校声誉日益远扬。1926年10月,王季玉出席太平洋国际会议,并赴美为振华女中募款,作为今后学校扩建的费用。振华校址原设于十全街,后因学生日多,学校规模渐大,季玉先生率校迁至严衡前,后又迁至带城桥下(即今十中校址),并以高酬聘请名师教学。诸名师亦慕名而来,不计报酬。季玉本人每月大部分工资存放学校,作为学校扩建及资助教职员工的生活困难之用,挚友戏称她“叫花子校长”。她还担任生物、英语的教学,教学上也兢兢业业。她办学方式活泼多样,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组织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如雕刻、绘画、国乐、文艺、家政等。还组织演讲会、辩论会等学生社团,举办作文竞赛,并聘请名师指导各类兴趣小组。因而振华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1937年苏州沧陷后,振华女中为拒绝敌伪接收停办。王季玉将图书80余箱运至东山,藏于农家。自己也避居东山,易姓改名。后来,振华女中迁往上海赫德路借振萃小学复校,由振华女中的毕业生、后留学英国的杨季康先生任校长,王季玉也经常到上海指导。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筹备振华女中在苏州复校,奔走募款,得以修缮校舍,并扩建科学馆。

1949年,王季玉去美国参加母校校庆,领取名誉奖学金,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进修教育学。当年4月,苏州解放,王季玉立即启程归国,旅途中历尽艰难,返回苏州。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苏州市教育工会委员、市妇联副主任,市第三、第六届人民代表等。1958年,因年事过高,难于照顾校务,先后在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及杭州药物试验所工作,并担任江苏师范学院附中(即原振华女中)名誉校长。

1967年3月14日,病逝于杭州。王季玉终身未嫁,全心献身于教育事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