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3 09:36
王学萍,男,黎族,1938年4月生,海南琼中人,1953年9月参加工作,195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暨南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曾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海南省委常委,政法委员会书记,海南省副省长。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递补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1953年9月后任共青团广东省白沙县海南自治州委副书记、广东省海南自治州州长,三亚市筹备组负责人。1988年4月后任海南省监察厅厅长。1991年4月后任海南省副省长。1993年4月后任中共海南省委常委、政法委员会书记,海南省副省长。1998年2月后任海南省副省长。1998年4月后任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递补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我是一名人大代表,我必须为广大人民服务”
“作为人大代表,我最满意的就是真正为海南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好议案”
一行行艰难跋涉的足迹,深深地印在了五指山区的崇山峻岭之中;一声声发自肺腑的问候,久久地萦绕在黎村山寨的百姓心头;一项项发展民族经济的工程项目,迅速改变了民族山区封闭落后的面貌……一位生于斯长于斯几十年来又心牵情系于斯的黎家之子,把他对这方故土无尽的热爱播撒在了每一个村寨。“我是一名人大代表,我必须为广大人民服务”,他是这样说的,也用他那深深的足迹证实了。他就是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海南省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学萍。
王学萍将“乐为黎民”作为他的座右铭,并乐此不疲。因为他本是他们中的一员,是和他们一样从苦难中走来的。
1938年4月,王学萍出生在风光旖旎、山清水秀的五指山下牙挽村。1942年,他的父亲王太信因参加革命,被迫害致死。生活陷入绝境的王学萍兄妹七人,病死饿死了五人,一个哥哥给别人当童工。母亲带着年仅4岁的王学萍,在深山老林过起了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靠挖山薯、摘野菜、捕鱼虾艰难度日。1948年,琼中县获得解放,王学萍才结束颠沛流离的日子。
1953年9月,品学兼优的王学萍被推荐到白沙县团委当干事。白天工作,晚上王学萍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苦读勤学。1958年9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暨南大学工农预科班。
到了人才济济的暨南大学,王学萍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基础知识薄弱,俄语连见也没有见过,进入学校第一次摸底考试,更是让他脸红心跳。但他毫不气馁,从此,宿舍、教室里,经常能看到王学萍苦读的身影。预科两年,他只用一年就升入了经济系本科,并当选为系团总支副书记、班团支部书记,被评为“五好学生”;大二时,他又成为留校任教的6名人选之一;毕业时,学校向广东省委组织部推荐4名学生重点培养,他又名列其中。一条坦途铺在了王学萍脚下。
但1966年11月,王学萍放弃了组织安排他在广州工作的机会,回到海南岛黎村苗寨工作。他知道贫穷的家乡更需要他。重返黎乡后,王学萍以踏实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地当上白沙县团委书记,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团委书记,团中央委员,琼中县委代书记,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兼党组书记,海南省监察厅厅长,海南省副省长等。
1982年以后,他先后当选为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第六届、第七届人大代表,海南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第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01年3月至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