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8 09:39
《王实甫稿本》是指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原作手稿,又称为《西厢记稿本》。黄麻纸,每半页纵23.2厘米,横13.8厘米。书法墨迹如行云流水,风神潇洒,颇有文人风范。更为可贵的是,稿本中还夹带着两片宝贵的铅山纸残页,其纸质与稿本不同,同为王实甫当时执笔所写。经统计,这部珍贵的《西厢记》手稿共有二十二折,比现存版本(二十折)多出两折。
王实甫《西厢记》手稿本。黄麻纸,每半页纵23.2厘米,横13.8厘米。稿本书边微卷泛黄残旧,是一部写满21个筒子页的行草墨迹原稿(内含2片散页)。小楷笔迹娟秀古雅,笔墨精妙。是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创作时的原作手迹,目前国内业界尊称其为《王实甫稿本》。
《西厢记》文化研究学者雷建德表示,相关专家认定该书原为清初王府旧藏,书上钤有皇三子胤祉“诚府珍赏”鉴藏印,是流传有绪的王府珍品。手稿先在一位老农祖屋中被发现,后由国内一位收藏家出资购买珍藏。
王实甫《西厢记》稿本墨迹行云流水,风神潇洒,章法严谨构思独特,在布局上没有一丁点违和感。字体参差错落妙趣横生,让人倍感亲切,倍感自然。可见,“王实甫”书法不仅浑朴古雅、厚重大气,而且十分耐看,有其独到的艺术魅力。
“目前国内发现的王实甫戏曲创作手迹,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重要意义,更是海内外珍贵的元曲原作孤本。”(中国《西厢记》文化学者、山西普救寺文化顾问雷建德)
“王西厢手书真迹,可以窥见王实甫炼字炼句巧用文思、内心思考、审美要求、语言风格运用的写作过程。王西厢手书真迹进入文学研究的公共视角,会在旧有“作者——作品”的模式下,进行重估与镜鉴。”(文艺评论家卢丰)
“王实甫手迹书法行中带草,不但风神潇洒,而且钩乙涂抺信手拈来,增删修正自然流畅,表现出作者王实甫当年非凡的书法功底和深厚超众的文学修养!”(新西兰中国国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新西兰孔子学堂校长王義之)
“从展览明显可以看出,迄今存世的元代戏曲手稿十分稀有,更何况是大名鼎鼎的王实甫手迹稿本呢,真可谓千金难求。”(新西兰中国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雷树清)
记者观察网2023年2月6日电(雷建德) 立春之际,第二届新西兰画派艺术联盟艺术季开幕式暨2023 年新西兰愿景汉字发布仪式活动,2月4日在奥克兰国际艺术空间美术馆举行。其中,由雷-西厢工作室布展的“王西厢手书真迹”彩图(Wang Xixiang Authentic Handwriting)首展引人注目。《西厢记》文化研究创作传播学者、中国永济普救寺顾问雷建德现场向嘉宾介绍“王实甫创作《西厢记》手迹珍品”。观众们感叹:“难得的古典爱情文化盛宴,少见的中国戏剧书法的美学意境!”
文艺评论家评价此次“王西厢手书真迹”首展奥克兰:“雷建德懂得支撑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是理性,新发现的王实甫《西厢记》原稿显示出真实的魅力。在其看来,《西厢记》原稿可以窥见王实甫炼字炼句巧用文思、内心思考、审美要求、语言风格运用的写作过程。王西厢手书真迹进入文学研究的公共视角,会在旧有‘作者作品’的模式下,进行重估与镜鉴。”
众所周知,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三座里程碑。在诸多元杂剧作家中,王实甫以其《西厢记》而蜚声剧坛,被称为“王西厢”。同为不朽的爱情名著,它的问世却要比世界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早近四个世纪。历代文人对王实甫《西厢记》现存明、清刻本不下百种,为古典剧作之冠。海外译本有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日文等,影响所及已遍布全球。
王实甫(1260~1336),元代著名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王实甫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著有《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贩茶船》、《芙蓉亭》等杂剧约十四种。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是《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被公认为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直到近现代,《西厢记》的各种版本依旧活跃在舞台上,备受人们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