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村

更新时间:2023-12-21 12:17

王家村自开基祖经信于北宋端拱二年(989)由甲村徙居富田,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其初,经信公在富水北面的山地架棚为居,后来,便称这片始居地为“老居山”。

建制沿革

随着岁月迁流,生齿繁衍,王家逐渐发展起来,特别是第十二世“煮粥太婆”以后,人丁繁发更为迅速。“煮粥太婆”为王门肖氏,泰和王山娘家。肖氏太婆舍生救孤,慈母爱心,天日可表,其后数十年间,子孙即达二百多人,人气大旺。王家族人年初“食福粥”永为纪念。

与此同时,原居之刘、邹各姓,或迁徙,或其他种种原因,人丁渐次稀少。由于刘、邹二姓多系王氏姻亲,其屋宇、田地便各以馈赠、典当、出卖等形式转与了王家。于是,刘、邹等居地便渐渐为王家所取代。这样,王家村便以奠基之地的两口古井向周边发展,南至眼前塅,北到富水河北岸,东起棋盘石、石里坪,西与文、匡二村接邻,村居面积达二点五平方公里。王家村的常住人口二千三百多人,另有诚敬堂嫡派分支二千余人分居在兴国县城冈乡。在富田的王家诚敬子孙现跨十个字号,为地方诸村的派号之最。

王家的先祖经过历代的开拓创业,造就了一方独具特色的人文风物,创置了丰厚的经济产业,素有“千亩良田,万亩宝山”的美誉。在北宋的息兵养民,偃武兴农的方略下,王家先祖开垦的广陂塅被称赞为“淳化第一塅也。”广陂塅土地膏腴,水源充足,面积数千亩,为产粮基地。王家村的山场除本地数万亩外,东固亦有万亩,林木种类有杉、松、竹、樟以外,尚有不少珍稀木种,远销华夏各地,自古有“十八把斧印下南京”的贸易大观。这话的意思是,王家林木外销,全部靠水运,由富水河顺流至南京、杨州等大商埠。 “斧印”即小斧头形状的钢印,大头面铸有出售方的名号,十八家竹木老板下南京,想见王家木材生意的兴隆,有山水土地,随着经济基础的奠定,各项物资迅速发展丰富起来,当地的一句俗话说:“除了食盐从外地购进,其他物资都可自给自足。”这就很说明了该地的物资丰厚的情状。

物资的丰富更促动了文化的发展,儒学和宗教文化迅即繁荣起来,开办了私塾,很早就在诚敬堂等处办了学校。很多名人如南宋时期的周必大等都到富田王家的“半山”庙讲过学。很多文化活动也纷纷兴办起来,如普德庙的庙会,春节、中秋的舞龙灯、喊船、烧瓦塔等。在普德庙的对面还建有一座戏台,每年春天请班子演戏达月余之久。

古村风光

王家村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山水清秀、风光旖旎,土地肥沃,人心淳厚,村庄东面的绵亘大山好似飞腾的来龙;西面视野开阔,极目远方;南北多丘陵地带,呈现半盆的状态。村庄环境地势优越,自然造化的神工,留下很多自然景观,如双狮把隘、七星伴月等诸多景点难以一一细述。村中历来流传一首古风,便概括得淋漓尽致。

诗中写道:“齐州苍茫九点烟,美尽东南景万千。双童讲书难宣圣,面壁月光志弥坚。铜盆滴漏报寒夜,七星斗转欲晓天。邹婆塔示慈母意,登阁必欲跃龙川。海螺声声催征程,任是天马亦扬鞭。点水文笔非末俗,双狮迎鳌耀庭前。景仰文山瞻旧隐,成仁为国民尤先。拜石梓里必成实,攀桂英物展新篇!”这首古诗,将王家周边的景点“双童讲书”、“月台耀辉”、“铜盆滴漏”、“七星伴月”、“邹婆高塔”、“龙川杰阁”、“海螺长鸣”、“天马凌空”、“文笔点水”、“双狮把隘”、“文山旧隐”、“成仁书堂”、“拜石遗迹”、“丹桂飘香”等均包罗其中。最奇的是串连在一起的十多处景点是按照一个学子的成长过程为脉络描述的。诸位可自行揣摩。

王家村的村落环境很有一种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景象。有个传闻说一远客来富,不知远近。到了富水北边的竹山丛中,天色已晚,远望东西高山大丘,心想富田必是高山那边何处远方,不敢谬然过山,便权在竹林中露宿一宵。次日天将破晓,忽然听见鸡鸣,走出林中,方见一大村庄,才知富田王家却在眼前。不觉谓然慨叹天公造物之妙!

王家村内,两口肇基辟村的古井(高井头和沪下井)是见证千年古村的古迹。两口井都处在村中最高的地标上,虽不很深,都是水质甘冽,经年不竭。凡到王家村见过这两口井的远客都叹以为奇。有懂地脉的人说是该二井地处龙脊之上,龙在天从云,在地从水,虽至高亦不干涸,正映示王家的人脉。此话真实与否,有待科学阐释。

在以前,村内的道路及巷子内,直至富水河畔王家村境内的老街衢,都是鹅卵石铺地,所以俗语说:“有女嫁到富田街,天晴落雨穿花鞋。”现在,很多条大道改成了水泥路面,但由老街延伸出来的几条主巷道,在翻修时仍保持卵石铺地的原有风貌,且比原来更平整、更宽敞,漫步其间,心境倍感舒坦,而且更有一种怀旧的意绪。

村内的古樟都是有数百年的树龄,树影婆娑、亭亭如盖。很多棵树都赋予深邃文化蕴涵的称谓,如古城墙旁的“雷公树”,逸乐堂对面的“五子登科”树,小江边的“月光树”,旁边的“佛手树”,都是具观赏和休憩的好去处。

红色文化

一九二七年共产党为了对付反动的蒋介石集团,组织起了红色的武装力量,建立红色的政权。富田地区迅即响应,王家村的青年子弟纷纷参加革命队伍,组织暴动。

一九二九年一月十四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突破蒋军的“会剿”,从井冈山下来向赣南出击。二月十九日到达东固,给东固富田的革命力量以极大的鼓舞,使这里的革命星火成为又一个燎原的起点。

古田会议之后,为了促进赣西南革命形势的发展,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红五军军委和红六军军委在陂头举行联席会议,即“二七会议”根据会议精神,前委计划集中兵力夺取吉安。于是,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来到富田,以富田为指挥中心,红四军军部就驻扎在诚敬堂。军部决定准备先占领吉水,解决外围之敌,后取吉安,并且将地方革命推向高潮。

蒋介石害怕失去吉安,急调四五个旅的兵力形成对富田的包围,其中有从湖北急调入赣的唐云山独立十五旅。面对形势的突变,朱毛亦随之改变计划,决定先吃掉突出在正面,已移兵到了吉水乌江一带的唐云山旅。二月二十日,歼灭唐旅的军事会议在诚敬堂参亭内召开。在朱毛“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指导下,二十四日在两县隔界的水南,里坑、主宾桥的山地里面全歼唐云山旅,俘虏一千六百余人,缴获大量辎重和迫击炮,旅长唐云山也受重伤逃窜。这一胜利,有力地促进了赣西南革命形势的发展,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也随之宣告成立。以诚敬堂为核心的红军和苏维埃政策的领导机关遍布在王家、匡家、陂下几个主要村庄。王家村的青年踊跃参加红军,地方的红色组织如少队,妇女宣传鼓动队也发展壮大了。

正当红军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不幸于同年十二月发生了震惊一时的“富田事变”,这令富田人民感到既不可思议又十分痛心。当时的肃反委员会主任李韶九就是在诚敬堂逮捕了二十年政治部主任和省行委秘书长等领导干部,造成恶劣的后果。虽然如此,但王家村人依然坚信红军必胜,坚信朱毛的正确领导,一如既往地支援配合红军作战,开展地方革命工作。在后来的几次反“围剿”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第一次反“围剿”的战斗于一九三0年十二月三十日在龙冈打响,只打了一天,便歼灭了张辉瓒的第十八师师部和两个旅近万人,并活捉了作为总指挥的张辉瓒。接着又于一月三日在东韶歼敌谭道源师,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当时在东固庆祝胜利的时候,人民对国民党军恨之入骨,愤怒中将张辉瓒打死,将张的头胪送到富田,挂在诚敬堂前广场右侧的“惜字亭”上。富田人民看了,纷纷愤怒地对其吐口水,并在广场上开了庆祝大会。

第二次反“围剿”由五个战斗组成,第一个战斗便是富田战斗。当时,面对七倍敌人的红一方面军,仍是采取“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打击较弱势的敌人,一找就找到了驻在富田的王金钰第五路“围剿”军。毛泽东、朱德将红一方面军隐蔽在东固,等了二十多天,虽然没有被敌人发现,但王金钰部总是龟缩在富田不敢向东部苏区前进一步,却在富田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企图围困红军。红军若要硬攻富田,对火力不足的红军是不利的。于是只有耐心地等待敌人离开富田的坚固工事再打。等到五月十四日,敌人沉不住气了,决定离富东进。这天黄昏,红军截获了敌电台一个重要情报,得知次日公秉藩的敌二十八师将由泰和中洞向东固攻击前进;上官云相的四十七师由九寸岭,观音崖向东固前进。红军立即在这两条路上埋伏下来,以逸待劳打伏击。五月十六日,毛泽东、朱德一起登上东固至中洞的白云山指挥战斗。当天下午,分别歼灭公秉藩师大部,活捉公秉藩,歼灭上官云相一个旅。红军的三军团迂回至固陂圩,消灭了公秉藩师的兵站,并于当天夜间从侧后攻入富田。五月十七日,各路红军在富田胜利会合。富田战斗的胜利,开了一个好头,为第二次反“围剿”树立了更大的信心。

毛泽东在富田的旧居在王家村的“头户“内,一式四栋坐西朝东的青砖瓦房,房屋墙上,院墙内外写满了红军的宣传标语。

朱德旧居在毛旧居往老街路边一百余米处,一单栋的青砖瓦房,坐南朝北。

朱德旧居再往老街方向过去一百余米,将到老戏台的一栋木构架房子便是“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的所在地。

王家村内随处可见红军当年留下的宣传标语,“毛泽东旧居”周围尤其多,诸如:

“白军兄弟们,你们在山东河南苦战,得了什么?为什么又来打工农?”

“打土豪,分田地。”

“士兵不打士兵,穷人不打穷人!”

“青年工农要找自己的出路,只有在中国共产青年团的政治领导下推翻军阀国民党政府!”

“白军士兵的枪要向压迫你们的官长瞄准。”

“红军的官兵待遇一样,白军校尉的起居饮食不同。”

“医治白军伤病员。”“优待白军俘虏。”

“欢迎白军士兵,下级军官过来当红军.。”等等。

祠堂文化

祠堂,一个地方家族的象征和标志。

诚敬堂是富田王家的族祠,称“富田王氏宗祠”,以下各房各支都有本房本支的祠堂,称为“王氏小宗祠”或“王氏(某)公祠”,“王氏(某)房祠”等。以诚敬堂为总祠而总领各房祠的祠堂群是王家村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纵观千年的家族发展史,祠堂是显著的一个方面。

王家祠堂群已记载的有四十七座,其中有现仍保存完好的,有已建成因年久失修而倒塌的,有准备建祠而因故未建成的,有已确立堂名待建而未建的。现保存完好的有:诚敬堂、尊乐堂、老仁心堂、仁心堂、四德堂、坚白堂、厚山堂、逸乐堂、世仁堂、寅宾堂、旌善堂、九如堂、邦绅堂、万忠堂、有损坏待修的:五瑞堂、松岩堂,已倒塌的仅留遗址了。

诚敬堂座落于王家村的中心位置,坐东向西,前视开阔,后山来龙绵亘百里,背景山名“月光台”状如太师椅,诚敬堂则似一慈祥尊长端坐在椅中凝视远方。祠堂创始于明正德十年乙亥(1515),建成于明嘉靖六年丁亥(1527),历时十二年。占地面积三千六百平方米,比明清紫禁城(故宫)的金銮殿(太和殿)还大。由于面积大,因此平面布局设计成纵阶梯形,以示与太和殿的平面(横长方形)有所区分。当时朝庭允许如此宽大的面积,即由于王家的南唐端明殿大学士,枢密院仲文公的地位。

祠堂建筑气势恢宏,厅院宽敞。主体木架结构,立柱九十支,梁棁密布。上厅一对巨柱直径一米,仅比金銮殿小二寸。该木料巨杉条从湖北荆州采运而得,据传产自神农架,族人视为神木。祠堂纵深分为五进:门廊鹊楼、前厅、中庭、上厅(大堂)、后寝。中庭两边的左右厢房,格调有别,功能不一。

诚敬堂的局部结构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其第五进称为后寝,中间房里面是祖宗龛,安放祖宗牌位的所在。其圆门称为“日洞门”,与别处下圆开口的”月洞门”迥然不同。此处为何要设置一个“日”这是与其地理方位和背景山,俗称后龙山有关的。背景山名:“月光台”,古语说“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日月相匹,阴阳相配则万物生焉,所以此处设置一“太阳”与后面“月光”相匹配成为完整的宇宙世界,再者,祠堂坐东朝西,“日洞门”在祠堂深处的东面,每当祖宗龛房里千百支红烛高照,从外面广场远远看去,圆门洞正如初升的东方太阳,光芒万丈。门洞内是安放祖宗牌位的地方,后人们将祖宗的恩德比作日月的光辉,永远照耀、护佑万代。

祠堂的顶端有日月高照,则大厅前面的“参亭”便应运而生了 。参亭是上厅(大厅)的延续构筑,从功能上说是祭典,时小字辈们排列的地方。这就又赋予了对后人的冀望。古语说:“明参日月,大满八极。”参者:比较、比照、相比的意思。大者:心胸开阔,含纳四方之意。这是训诲后辈,年轻人心地要比之日月一样光明磊落,日月无私照,处事无私心,度量宽宏,八面容含。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有作为的人。

大门廊上的鹊楼,别的很多村族都有设置,其含意大同小异,都不外期望子孙发达,事业有成。

中庭院内栽种四株桂树,每到八月花季,桂花盛开,香溢数里,沁人心脾。所以种桂花树,含意是很明显的,古人对桂树赋予的蕴涵是十分深切的,有喻为子孙发达的“桂子兰孙”有喻为科甲登榜的“蟾宫折桂”;桂者贵也,意蕴深远。

至于祠堂平面设计成纵阶梯形,一以示与金銮殿的区分,又寓含有步步登高的意思。

诚敬堂不但是王家族人祭祀庆典的处所,在土地革命日期还是红色政权的机构驻地,前后驻扎有红四军军部、江西省行委、赣西南苏维埃政府、红军医院等。

诚敬堂建祠五百年来,其历史是辉煌的,历朝来各级官吏、名士闻人不断登堂瞻仰,题匾赠字,一九七二年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程世清瞻仰了诚敬堂后,感佩地说:“我一生走遍南北,还没有见过这么高大的祠堂。”诚敬堂集古建筑文化、家庭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无愧为“国宝”之称,同时亦显现王家的磅礴大气。

宗教文化

汉唐以来,佛道盛行。道教是华夏创立的,佛教是汉朝从西方引入的,随着历朝皇帝的重视与否,地方上的宗教活动亦是同步兴衰。但不管怎样,宗教文化深入民间,已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而且渐渐达到佛道合一,孺、释、道三教同体的情景。

(一)道教

王家族人很早就崇尚道教,支持建造道观。南宋庆元年间即于本村天马山建造庙观,崇祀许真君传播道教文化。明末清初间,厚山支之祖继娶朱氏孺人捐资建造天马山山门,额匾题字“日正中天”,坚白支建康捐资建造后殿庙宇,并题额匾“高通帝座”,使天马山更扩大了规模。

“集灵观”位于佛源,都是王家仁心公立谦捐资建造的玉皇阁。

道家的活动内容很多,有起造新屋打土房灯有为死者点路经,超度亡灵,有九皇斋,神灵生日等。

(二)佛教

佛家的庵堂寺庙有多处如:

南禅寺,位于诚敬堂前广场右侧大路旁,坐北朝南。族人建于南宋,原名“芙蓉庙”。明初,立谦捐资改建大雄宝殿,遂改名“南禅寺”,扩展了寺庙规模。寺的前面有庭院,三进贯通,后栋三直,有“观音堂”“圆通阁”。清末有王探花来瞻仰寺庙时所题匾额“忠义乡邦”。明末清初间,四德支之篁捐资修缮三元殿,装塑观音韦驮二尊神像,并拨田归寺中,以赡庵中用度。

明初,龙口支孟昭捐资在南禅寺西面兴建“灵佑庙”。乡人期望武功高强、百战成仁的灵佑将军镇守乡里,永保地方平安。

泥庵,位于村南眼前塅边。藕庵,位于下屋场西边“旌善堂”附近均为族人捐资所建。

(三)偶像崇祀

村内建有数处尊崇各方主管菩萨的庙堂,借重历史人物偶像祈佑一方平安,

半山庙,位于富水潭北磨盘岭面麓富水河旁,塑像王安石、亦即王半山,称“王老爷”,本村所尊崇供祀的本家菩萨。

普德庙,位于富田老街东面戏台对面,供奉赵公菩萨,青原大帝,秋公菩萨,祈保水陆平安,商家兴旺。

善圣祠,位于村中仁心堂左侧,建于明初,原名“惠济祠”,在“宁神堂”左厢。明嘉靖二十五年秋,遭火烧毁,神像却巍然无恙。二座中供奉的神像即是“翊善” 、“威武”二候。嘉靖三十年,族中捐资重修一新,更名“善圣祠”。供奉主管菩萨为“福主菩萨”,专司保佑合族平安。清乾隆时期,又由族人捐资进行了又一次重修。

康王庙,原名炉下庙,位于尊乐堂右后侧炉下井头北边,供奉的是康老爷。每年正月初二至正月十六,都要在庙中“喊船”。

民俗文化

朝禾原拜这是王家一姓的活动,一年 一度的朝禾原拜,是以庆祝丰收在望,保一 方平安为目的。时间在夏至节前后,活动由 “约会”牵头。“约会”为王家的民间组织, 由每个支房派出l一2人组成,每年轮换一 次,主要职责是管理山林、陂圳、鱼塘及族内 的一些庆典活动。活动时间为2天,全族12 岁以上的男丁均要参加。活动开始前一天要 挑选40名身强力壮者轮流抬“三老爷”、 “杨老爷”、“米谷神”菩萨,他们集中在总 祠诚敬堂用餐,其它执事人员,如神铳、红旗 (五色旗)、锣鼓、香头等到诚敬堂领取饷钱 后,回到各支房用餐。活动第一天,抬菩萨人 员在下午三时统一在诚敬堂用膳,标志活动 开始,用膳完毕,到庵下点香放鞭炮,将菩萨 抬往天马山去朝拜。朝拜队伍的顺序为:神 统、红旗、米谷神、锣鼓、三老爷、锣鼓,最后 是杨老爷、锣鼓、香头。路线从庵下起轿,经 仁心堂门口,兰亭遗址前、尊乐堂旁至富田横街,过富田大桥至半山庙门口停轿。稍事 休息后,约会全体人员、抬菩萨全体人员、总 香头、两管神铳、两面红旗,继续往天马山进 发,其余人员返回村中,第二天早晨再在此 迎接队伍下山。朝拜队伍到达天马山时已是 傍晚,在天马山庙稍事用斋后,由庙里的道 士做一夜功课(念经)。第二天凌晨三点再 抬着菩萨下山,约五点钟在半山庙门口与村 中前来迎接的人员会合,按原队伍排列,经 原路返回庵下。早饭后,原班人员列队到富 田直街,经匡家、张家[5]一本堂至油洞管停轿, 改四人抬菩萨为两人抬,但全体朝拜人员不 得减少,一直到洞口三爷庙,在庙里让道士 念完经后,于下午二时返回庵下,上香、放鞭 炮,将菩萨安放好,至此,朝拜活动结束。

历代名人

世系发源图

诚敬之歌

白云山下,富水河畔。

千年古村焕发新颜。

王家大气,红色渊源,

她是东井冈的一颗火星,势成燎原!

毛泽东旧居忆领袖,

苏维埃政府如面前,

诚敬祠啊!一位历史老人。

见证怎得来人民的江山。

富田胜地,风光无限,

诚敬古祠屹立村间。

建筑瑰宝,文化精湛,

她誉为江南第一宏祠,海内称羡!

奠定一方辉煌的基业,

哺育儿女兴旺繁衍。

诚敬祠啊!一位至诚尊长,

憧憬着灿烂的明天!

(副歌)

诚敬,国宝!

国宝,诚敬!

诚信是根本,

敬意表心田。

合着祖国的脚步,

踏着前进的鼓点。

祖国昌盛!诚敬昌盛!

祖国万年!诚敬万年!

王家诚敬堂楹联牌匾

楹联牌匾

后寝联: 祖宗贻德及后世

儿孙承福备蒸尝

上厅宝壁中联: 诚尊枢密仕南唐发祥自临川繁衍感戴恭毅泽

敬仰法曹司吉郡肇迹由甲村耀德垂荣庄懿风

上厅宝壁两边柱联:源分两邑披荆拓野诚祖德睿垂万古

基辟一方培杰育贤信公恩光耀千秋

巨柱对中侧面联: 诚奉三礼廙宗躬肃追远

敬敷五典约己克从慎行

巨柱正面联: 一柱领南国拔地擎天祥云绕

众星拱北辰光风霁月瑞气来

巨柱前面柱(即第二对巨柱)中侧面联:

诚身有道在明乎善善示德宇若江海

敬学无涯当敏于思思成治功定乾坤

参亭中间柱对中侧面联:

诚则无贰无杂坦荡荡天高地厚

敬也至正至真爽朗朗日精月华

参亭前柱对中侧面联:

不愧天不怍人存心惟诚自珍而乐

其尊亲其执事修己以敬从顺乃仁

参亭前柱面向中庭联:

日月同辉沐四明松竹鬯遂

天地合德征万载兰桂腾芳

前厅靠中庭柱面向中庭联:

门踞双狮把隘迭闻海螺高鸣得拥物华合天宝

户聆双童讲书试看天马凌空还呈人杰而地灵

上柱侧面联:

诚布仁义罔时罔域天地老

敬怀忠孝于国于民父母身

前厅中柱联:

睦其族风仁气刚有以悟否

登斯堂心广神朗莫不肃然

鹊楼边柱联:

诚心格天心天下至诚化金石

敬意达人意人文修敬见精神

存敬起敬地千古秀城推望族

教本广仁门万梅荣冈绵世泽

鹊楼中柱联:

诚笃萃华构接日干云据倚形胜称海内

敬钦肇伟基齐家兴国励勤恢拓写春秋

广场屏墙联:

秀井挹东来紫气

把樽睇西极烟云

鹊楼中信联:

受氏始晋公载芝兰写春秋诚恭博敏有耀储君门第

发祥由太原溯槐桂翔南北敬信义忠永振枢密家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