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5 16:30
王岳川,1955年9月出生于四川安岳,原籍重庆合川,汉族,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教育家、评论家,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5年9月,王岳川出生于四川安岳。
1977年—1982年,就读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职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198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深造。
1985年—1988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1年,破格晋升为北京大学副教授。
1993年,破格晋升为北京大学教授。
1994年,入选“北京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
1995年,入选北京市“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专家。
1997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1998年,在日本金泽大学举办书法展。
2002年3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北京当代著名学者书法作品展”;10月,在澳门举办“王岳川书法展”。
2003年,在凤凰卫视文化大讲坛上讲述“发现东方”;11月,任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
2004年,在日本大东大学主办“国际书法展”。
2005年2月,在中国美术馆参加“新春民间美术大展暨首都高校书法专业师生新春楹联展”;5月,在韩国汉城参加“国际书法家协会成立大会和作品展”。
2006年,带领北京大学书法团赴韩国出席“国际书法双年展”。
2007年,入选“2007中国书画年度影响人物”。
2008年,入选“全国20家散文大家排行榜”;5月,主办“北大110周年建校国际书法展”;7月,先后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主办“国际书法展”;11月,在韩国主办“中韩名家书法展”。
2009年,在韩国参加“八国书法展”。
2010年,在北京举办“王岳川书法作品展”;4月,赴美国进行学术讲演和书法展出。
2011年3月,先后在古巴、牙买加、哥斯达黎加等国讲演和展出。
2012年,入选“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4月,在香港浸会大学举办“王岳川书法展”,并作讲演;8月,在海南海口与言恭达、陈振濂等举办名家书法展;10月,在上海图书馆展厅举办“王岳川书法展”;11月,在北京大学举办“王岳川与访问学者书法展”;12月,与苏士澍参加全国政协代表团台湾展,并捐赠书法作品。
2013年4月,在山东潍坊举办“王岳川师生书法展”;5月,在中国书法博物馆举办“王岳川师生书法展”;6月,在内蒙呼和浩特举办“王岳川师生书法展”;9月,在合肥举办“王岳川师生书法展”;10月,在北京太庙举办书法展;11月,在北京大学举办书法展。
2014年,入选“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书法家”;4月,在北京大学举办“北大书法所第三届书法研究生作品展”;5月,在泰山美术馆举办“北大王岳川师生书法展”;11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王岳川教授与访问学者书法展”。
2015年4月,参加“书画名家进北大”大型书画精品展;7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正大气象:王岳川书法展”;9月,在湖南省图书馆举办“正大气象:王岳川书法展”;11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北大书法所成立12周年纪念暨王岳川师生书法展”。
2016年11月,在海南三沙举办“北京大学王岳川师生书法展”;11月,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文化书法进上海——王岳川书法作品展”。
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举办“王岳川教授与访问学者书法展”;11月,在长沙举办“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王岳川、何继善、李皓书法展”。
2018年4月,在长沙市博物馆举办“北大文化书法——王岳川、何继善、李皓书法展”;5月,在深圳艺博会举办“正大气象 光明未来——北大王岳川教授师生书法展”;8月,在杭州举办“北大师生书法展”;12月,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守正创新:王岳川师生书法展”。
2019年1月,在喜马拉雅FM开设“王岳川精讲《大学》《中庸》100讲”和“王岳川精讲书法72讲”。
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北大书法所师生临摹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展”;8月,举办“翰墨颂伟人·名家书小平”书法展。
王岳川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书法、文艺美学、文学理论、西方文艺理论、中西文化研究和战略等。
王岳川提出了“书法文化”的概念,强调书法和文化的联系;“文化书法”的提出,则在“书法文化”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境界,它强调的是文化对书法的根本性意义。王岳川认为,真正的书法是超越于技艺之上的无法之法,而正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文化造就了这“无法之法”。王岳川强调,文化书法不是流派,也不是新创的一种书法形式,而是旨在纠正时尚书法的唯技术主义、唯美术主义、唯视觉主义及市场主义等。强调要回归到书法本身温润的人格内涵、恢宏的意义表达、美妙的诗意呈现、广博的人间关怀。
继“文化书法”的理念之后,王岳川提出了“走近经典”与“走进魏晋风骨”这一“文化书法”的具体步骤。文化书法的第一步就是倡导发现“魏晋书法风骨”,使之成为书法的精神资源和文化地基。
1997年,王岳川转型研究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文化形象问题,思考21世纪中国在亚洲文化发展的关键。 从研究汉唐诗歌再到西学研究,再重回国学,王岳川在不断“非我”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理念:“国学根基、西学方法、古代坐标、当代问题”。他强调这中、西、古、今四条“腿”,缺一不可。
据2024年1月北大文化书法网网站数据,王岳川已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
据2024年1月北大文化书法网网站数据,王岳川已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
据2024年1月北大文化书法网网站数据,王岳川已主编丛书十几部。
王岳川治国学之意义在于:用天人合一的精神生态和谐修复人类社会的伤痕。
王岳川治西学之意义在于:汇通中西,知己知彼,取长补短,守正创新。在洞悉了西方文化与美学之后,应坚持消除百年西方霸权“去中国化”,坚定着手“再中国化”的文明进程,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中国文化输出将使中国经验逐渐成为人类的经验,中国文化的世界化将使东西方共同形成世界新秩序,并可能使中国和谐文化逐渐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核心。
王岳川治汉字书法之意义在于:通过汉字书法在海内外涤浊扬清,努力重建“汉字文化圈”。坚持提倡“文化书法”,提出“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十六字教育理念。强调书法教育要坚守书法的经典性,要坚守书法正脉及其美学精神。
2012年,王岳川主编出版了《书法(18卷)》等教材。
王岳川五岁开始习毛笔字,钢琴、古琴、二胡等乐器也都精通。诗情满怀的他,每逢中秋之夜都会在未名湖畔拉起《二泉映月》。
王岳川曾在14岁下乡到农村当了少年知青,有一次去放牛,从牛背上摔到了山崖下。那是一个幼小的生命第一次对死亡的体验。38岁那年,王岳川通宵达旦工作几天,最后高烧发到42度,孤零零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又一次体验了死亡的滋味。然而,他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出现奇迹。他已真正懂得了“向死而生”的道理,也透彻地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浑厚的嗓音、严密的逻辑,加上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配以收放自如的抑扬顿挫,让人不觉间已经忘记了周遭,跟随着他(王岳川)思想驰骋,在隽永、灿烂的中华文化海洋里怡然畅游;从国学到文艺美学,从西学到文化研究,再到全球化中遭遇到的国学问题,这个骨子里浸透着中华文化底蕴的学者,一路走来,伴随着一路光辉。”(北京大学新闻网评)
“王岳川是一位在西学方面有着深厚理论功底,在现代、后现代文化理论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中国文艺网评)
“他(王岳川)著作等身,从文艺理论和时代主题入手,探求书法艺术的发展道路,将书法现象融入到文化大背景里去研究,在美学的范畴里发现书法的美。”(《中国艺术报》评)
“在目前我们中国,大的书法人才和大书法家不多,而王岳川是少有的罕见的一位书法家。”(时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评)
“成果卓著、名气很大的他(王岳川),却为人温和,平易近人,对许多事物都有自己的理念、观点和立场。”(浙江在线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