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基

更新时间:2023-05-26 09:34

王德基,宜冲桥人,生于1909年,著名地貌学家。青年时代就读长沙,1930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地理系。1952年,在全国地理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理事,又兼任甘肃分会理事长。

简介

王德基,1934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参加云南地理考察团。在黄国璋、费国孟两教授带领下,去西双版纳作自然地理和民族农业调查研究。1936年底取得当时世界著名的洪堡德奖学金赴德留学,先后入柏林大学、明兴大学(即慕尼黑大学)、提宾根大学,专攻气候、地质地貌,研究亚洲干旱气候特征。

个人履历

在1941年《提宾根大学地理系地质学论文集》第二部分第七集刊登出他写的《中国全年干旱期、湿润期、降雪期持续日数》的论文。1940年在提宾根大学荣获博士学位。回国时取道东欧、中东和南亚,对世界这一部分干旱气候与地貌类型作了考察。回国后,受聘于四川北碚中国地理研究所,先后任副研究员、研究员、自然地理组代理主任。所长黄国璋组织嘉陵江流域和汉中盆地综合地理考察,王任汉中盆地考察队长。遍历秦岭、巴山之间的城固、西乡、沔县、褒城、南郑、洋县,野外考察8个月,编写出《汉中盆地地理考察报告》一书。地理学家徐近之教授曾认为《汉中盆地地理考察报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区域地理著作,把它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地理研究成就之一,向国内外介绍。1946,南京政府筹建国立兰州大学,王被著名生物学家、留德博士辛树帜校长聘为兰州大学教授,并担任地理系首届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兰大地理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王亲自讲授地貌领域的课程。每年寒暑假的教学实习或生产实习,都亲自带队,辗转野外,身体力行,克尽人民教师的职责。1952年,在全国地理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理事,又兼任甘肃分会理事长。1955年参加九三学社,任兰州大学支社委员。1956年定为二级教授。王德基在西北20年间,足迹遍及陕、甘、宁、青、内蒙古等省区。新中国建立后,倾其所学为生产建设服务,他和兰大地理系师生共同完成西北6项重大生产任务。即:1952~1953年为兰州城市建设规划,调查土地利用、山洪、地下水及水库坝址的勘测;1954年中央提出黄河中游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后,他率师生为自孟津以西至青海的黄河中游修建46座水库作地貌勘测;1955~1956年受中国科学院委托,在漳县小井沟等地作小流域水土保持勘测;1954~1956年,受铁道部规划设计院委托,配合修建包兰铁路,先后6次深入沙区,对腾格里沙漠东南部铁路所经沙漠地段的自然地理情况进行了勘察;1957~1964年受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委托,研究甘肃地貌区划课题,并多次参加省内公社农业区划工作,完成《兰州地区地貌类型区划》、《甘肃省农业地貌区划》的图幅和说明书;1964年参加甘肃省畜牧厅草原工作队河西地区草原综合调查,撰写《甘肃省河西地区草原调查综合报告》中的地貌与气候部分。王热爱桑梓,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1944年发表《澧水流域之航运与地理环境及其经济建设刍议》和《津市至三斗坪》两篇文章,指出发展澧水流域的航运是改变家乡面貌的重要出路。在兰州大学任系主任时,曾向学生谈及慈利有一奇特石林景观,打算离教后回家乡考察,拓为旅游之一。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撤职降薪,留校任教。他依然兢兢业业地工作,把专长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1968年11月19日含冤逝世,卒年59岁。1978年8月,冤案得到平反昭雪,错划右派亦于1979年2月纠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