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24 12:35
王志敏,天津市宝坻县人。出生于哈尔滨。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五届理事及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北京市美学会理事、2002年—2006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91年被国家教委和中宣部授予“八十年代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同年被广播电影电视部和人事部评为全国广电系统先进工作者。
《中外影视大辞典》,200万字,中外电影理论卷分科主编,全书副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出版,广电总局科研项目。
《大学美育:电影鉴赏指南》,第二主编及撰稿,32万字,广电总局科研项目,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出版。
《电影学:基本理论与宏观叙述》,主编及部分撰稿,30万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电影美学:观念与思维的超越》,主编及部分撰稿,30万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理论与批评:全球化语境下的影像与思维》,主编,46万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
《理论与批评:影像传播中的身份政治与历史叙事》,主编,30万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
《现代电影美学体系》(2006),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国家艺术科学项目。是作者在电影美学方面多年来研究成果的一个集中体现,其中有不少富于创意和对当下国内外流行时髦和权威性观点的挑战性论述。
翻译麦茨的《想象的能指》(2006),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试论中国电影在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定位问题》,金鸡百花电影节研讨会论文,1万字,2001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获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论文奖,获第二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
《21世纪中国美学学理发展框架之我见》2004年4期《人文杂志》(收入2004年人大复印资料美学板第9期)。
《电影美学:从思考方式到理论形态》2005年1期《文艺研究》。(收入2005年人大复印资料影视版第4期)
《世界电影110年:期待与向往》2005年1期《国际广播影视》。
《第五代电影对中国电影的主要贡献》2005年3期《当代电影》。
《迟到的反驳——对高调艺术论及艺术终结论和剥夺论的质疑》2005年5期《文艺争鸣》。
《电影的语言化前景之我见》收入2005年出版的《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一书。
《试论现代科技发展背景下的电影产业发展前景》2005年双奖会议论文。
《如何理解夏刚电影中的非理性》载《当代电影》95年5期,9千字
《论夏刚电影中的非理性问题》载《北京电影学院学报》95年1期,4千字
《谢飞的创作道路》载《北京电影学院学报》95年2期,1万字
《论调侃电影》载《电影创作》1995年5期,5千字
《我看“文化就是力量”说的依据》,4千字,载《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6年3期。
《关于媒介批评的定位》,3千字,载《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6年3期
《论女性美中的非道德因素》载《中国妇女》1996年2期,2.5千字
《电影与高科技》收入《21世纪影视展望》一书,9千字,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关注空转的电影》5千字,载《电影创作》96年第1期。
《少数民族电影含义的界定》(金鸡奖百花电影节研讨会论文,9千字,1996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再谈“文化就是力量”说的依据》,见《现代传播》1997年2期,4000字。
《从麦茨理论谈电影批评观念》,见《电影艺术》1999年第3期,4000字。
《网络时代我们更需要人文关怀》,见《时代潮》2000年1期。
《电影高科技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挑战》,见《音乐与表演》2000年第3期。
《从形而下到形而上——黄建新电影述评》,见《中国电影报》2001年7月19日第2版。
《从电影教育看先进文化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见《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增刊,5000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金鸡百花电影节研讨会论文,1.4万字,1998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面向21世纪中国电影美学的回顾与展望》,金鸡百花电影节研讨会论文,1.3万字,2000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试论夏衍先生电影艺术活动中的现实主义导向》,1.1万字,《纪念夏衍先生100年诞辰学术研讨会》论文,由中国电影出版社于2001年汇成文集出版。
《21世纪中国电影的展望》,见《今天:二十一世纪中国电影电视发展高级论坛》,6000字,2002年6月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关于中国电影产业开发的几点想法》,中国文化产业论坛会议论文,5000字,2002年5月于南京。
《论在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国电影文化的价值实现》,北京市文联举办的《论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5000字,2002年5月于北京怀柔。
《是否实行电影分级制之我见》,发表于《现代艺术》2003年5月号。全文3000字。
《21世纪中国美学发展学理构架之我见》发表于《人文杂志》2004年4期。全文6000字。
《电影美学:从思考方式到理论形态》发表于《文艺研究》2005年1期。全文万余字。
《世界电影110年:期待与向往》发表于《中国国际广播影视》2005年1期。全文1000余字。
《新世纪电影学论丛》,编委会副主任,共12册,约400百万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3月初版。
译文《现代文化的冲突》和《柏拉图式的爱欲与现代的爱欲》,合计2.5万字,收入《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1994)一书。
1993年参加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的中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电影剧作艺术论》的研究(11万字)。
1《从亢奋到沉静:张艺谋电影分析》(4千字)载1993年《文论报》
2《如何理解夏刚电影中的非理性》载《当代电影》1995年5期,9千字
3《论夏刚电影中的非理性问题》载《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5年1期,4千字
4《谢飞的创作道路》载《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5年2期,1万字
5《论调侃电影》载《电影创作》1995年5期,5千字
6《我看“文化就是力量”说的依据》,4千字,载《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6年3期。
7《关于媒介批评的定位》,3千字,载《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6年3期
8《论女性美中的非道德因素》载《中国妇女》1996年2期,2.5千字
9《电影与高科技》收入《21世纪影视展望》一书,9千字,中国电影出版社。
10《也不能缺铁——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5千字,载《电影创作》95年6期。
11《<朱光潜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读后感》,3千字,载于《文艺研究》 1996年第3期。
12《结构主义背景中的<孩子王>》收入《宗教、虚无、性爱、死亡及其他》(1993)一书,6千字
13《影视展望》1994年学报,4千字。
14《少数民族电影含义的界定》,9千字,双奖会议入选论文。
15《关注空转的电影》5千字,载《电影创作》96年第1期。
16《再谈“文化就是力量”说的依据》,4千字,载《现代传播》1997年2期。
17《为什么是这五部而不是那五部?——回答读者“电影作品的价值判断”的提问》,载《中国大学生》1997年6期。
18《关于影片〈晕眩〉的讨论》,4千,载《中国大学生》1997年4期。
19《对〈死亡与处女〉的分析》,4千,载《电影创作》1997年2期。
20《对〈三色〉的分析》,4千,载《电影创作》1997年3期。
21 《电影创作》载关于《秦颂》的评价问题
22 《网络时代我们更需要人文关怀》载《时代潮》2000年1期。
23 《由电视电影所想到的》载《现代传播》1999年6期。
24 《理解的赫美斯神》载《电视节目论集》卷二(1999年12月)
25 《电影高科技对传统艺术观念的挑战》载于《音乐与表演》200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