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3 03:52
王成善,1951年11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籍贯山东平度,地质学家,沉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
1951年11月2日,王成善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974年—1977年,就读于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找矿系。
1977年—1978年,任西藏昌都工业局地质组技术员。
1978年—1981年,就读于成都地质学院地质系,毕业后获得地质学硕士学位。
1987年9月,任成都地质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所长。
1981年—2003年,任教于成都理工大学。
1991年4月—2001年9月,任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
1993年—1994年,任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访问学者。
199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0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2001年9月,任成都理工大学校长。
2003年—2004年,任教于西南科技大学。
2005年起,任教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9月,出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2—2023学年开学典礼暨教师节表彰大会。
王成善主要从事沉积学与大地构造研究,研究方向为沉积盆地分析、高原隆升机制以及大陆古海洋学,重点研究地域为中国地学领域得天独厚的青藏高原。多年来在青藏高原隆升与演化机制、高原油气资源研究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成果;进行大陆古海洋学研究,领导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IGCP463),开展白垩纪大洋富氧问题研究,拓展了白垩纪研究的新领域,成果将增加对白垩纪古海洋、古气候方面的认识。
据2022年10月紧缺矿产资源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官网显示,王成善已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7篇(SCI收录14篇,EI收录13篇、ISTP收录1篇,GEOREF收录58篇),出版中英文专著18部。
据2022年10月紧缺矿产资源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官网显示,王成善已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1项(7项排名第一,2项第二)等奖项。
王成善寄语青年科研人员:“希望你们能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的研究。”
2001年9月,王成善主编的《沉积盆地分析原理与方法》被国务院学位办推荐为中国百部研究生教材之一。
王成善承担着《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沉积盆地分析》《地球科学进展》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
“严”与“宽”是王成善执教的两个主特点。“严”指的是他对硕士、博士的遴选和培养极为严格。他年年招研究生,从未间断,但把关极严,优中选优。他对人才培养的过程更是一丝不苟;王成善对学生的“宽”更令人羡慕。他坚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坚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研究氛围,坚持引导学生不断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他经常用自己的科研经费资助学生参加重要学术会议。
截至2020年6月,王成善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00余人,他的学生中陆续涌现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部级领导和国际学术组织负责人等人才,如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修棉,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刘志飞等都是他的学生。
“王成善为推动羌塘盆地成为中国油气勘探新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吉林大学评)
“王成善是中国地学教育家和地质学家,他勇于创新和探索,为中国地球科学发展、地质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在社会和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地质大学评)
“王成善是优秀的地学家,也是中国地学教育名师。”(《科学时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