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3 16:16
王效明(1909年2月14日—1991年1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辽宁省昌图县人。1932年5月参加革命,193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曾担任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军部参谋、教导队大队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教导队队长、第二师参谋长、第三师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处长、副参谋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政治部主任、参谋长、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二支队支队长兼政委,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第二营营长,中共吉林地区委员会书记,吉林市苏联红军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吉林铁路警护部部长、护路军司令员,吉林省保安司令、警务处处长,吉林军区(吉辽(东满)军区)永吉军分区司令员、第二十四旅旅长,吉林市保安司令部司令员,吉林军区吉南军分区司令员,长春市卫戍(警备)司令部司令员,东北军区独立第十一师师长、第一六四师师长、炮兵第六师师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海军炮兵学校(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大学)校长,海军海岸炮兵部副部长、海岸防御部部长、中央军委武装力量监察部海军部主任、旅顺基地副司令员,中央监委驻第五机械工业部监察组组长,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他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09年2月14日,王效明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七家子镇二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叔父和表兄的资助下,读了一年私塾和四年小学。
1924年,王效明考入公费的沈阳兵工学校机械科,学习三年半。学习之余,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萌发了革命思想。
1927年12月,王效明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生队。
1928年12月,王效明转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10期。
1930年,讲武堂毕业后,王效明被分配到驻哈尔滨地区的东北军十八旅七十六团当准尉见习军官。他从军不到一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王效明积极投身反日斗争,在哈尔滨参加反日会,与志同道合的战友秘密组织起“反日救国小组”,进行抗日救国活动。
1931年10月,王效明奉命打入伪满洲国军队的警卫团,担任警卫团第三营营附;不久,警卫团被调到伪新京(长春),改编为保卫溥仪的近卫步兵团。王效明联络反日志士,着手策反工作,计划绑架溥仪作人质,以推翻伪满洲国政权,不料此举被伪满当局发觉,王效明不得不潜回哈尔滨寻找中国共产党。
1932年5月,王效明参加白云亭组织的反日救国军,任参谋长兼支队长。由于内奸告密,当年11月,王、白二人被日本宪兵逮捕,经亲友多方营教,伪法院于1934年10月23日允许“取保释放”。在狱中他参加了难友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崔吉昌等组织的学习小组,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唯物史观》等马克思主义著作。残酷的狱中生活和对敌斗争,使王效明受到了实际的深刻的教育,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抗日和革命的信念。
1935年2月,王效明冲破日伪军队的层层封锁,在宁安见到了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第二师参谋长陈翰章,后又见到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军长周保中,被任命为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军部参谋。8月,经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军长周保中和第二团政治委员高凤仪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36年2月,王效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教导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4月,任五军二师参谋长。根据军部指示,二师以穆棱为中心,向东宁、密山、勃利一带活动。王效明带领留守部队将宁安伪军自卫团缴械,得步枪40余支,并枪毙了叛徒苗德才和特务刘华。5月27日,抗联第五军副军长柴世荣和王效明率领留守部队配合第二军二师陈翰章部队,在宁安烟筒沟伏击了伪森林警察队,伪警死伤1人、被俘31人,同时缴获步枪28支、手枪1支、轻机枪1挺。接着,王效明率留守队于6月将三道河子的伪军一个连缴械,得步枪100余支,轻机枪2挺,子弹4万余发。这几次战斗有力地策应掩护了主力部队向滨绥铁路北移的行动。6月后,王效明带领留守部队向北转移。8月间,王效明部在牡丹江刁翎镇小盘道与伪警察相遇,击毙日本指导官1名,缴获战马2匹、电台1部、伪币3000多元和一些弹药。10月,二师进入富锦地区活动。
1937年7月7日,全国抗战爆发,抗联积极牵制与打击日伪军,王效明和二师五团政委季青率五团及四军军部开辟宝清根据地。10月10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成立。11月,第五军警卫旅改编为第三师,由李文彬任师长、王效明任政治部主任。1937年初,王效明从勃利、桦川境率领抗联先锋部队进入宝清,率部活动在宝清六区(现今七星泡镇)王福岗(现今义和村)附近的山沟里。5月以后,他带领部队打垮了日寇着手建立的“集团部落”,把凉水泉子新修盖的警察局所放火烧掉,缴了双柳河子自卫团的全部武装。又一次,王效明部在凉水泉子西南的华家大院遇到地主武装勾结的伪军百余人。这股敌人很狡猾,明枪进击有些困难。于是他巧用伪装的计策,解决了这个院套的武装军警。随后,他带领部队撤到宝清七区(现今凉水乡)的太平路沟里,安全转移。一次,在开辟宝清四区(现今青原镇)进行抗日活动时,王效明率领部队经过大孤山,驻宝清的日伪军前来卡截。敌方一看抗联部队人马众多,感到大势不妙,望而生畏退回了宝清县城。抗联部队到了四区后,碰上了李世玉组织的汉奸队伍,李的部下一个恶人叫“孙老窝”,没说分晓就与抗联打起仗来,结果被抗联击败。抗联活捉了李世玉的弟弟,根据当地百姓的强热要求处以死刑。1937年夏,苞米穿出红缨之时,王效明部队到宝清三区(现今夹信子乡)四人班等地活动。那时宝清到东安(现今密山)有一条公路,驻宝清的日伪军经常集合马车队到东安搞运输。有一次,在三区的南山里,他带一百多名队伍,在险要处下了卡子,一接火就消灭了日伪军,缴了护车的全部武装,得到好马一百多匹,还有一些战备物资。事隔几天以后,王效明指挥部队配合六军一师和四军的部分队伍包围了宝清七区警察署。当时,伪警察署长商大麻子(商荫青)见势不好,假装投降,交出了全部武器,但不久跑到宝清县城投靠日寇,当了铁杆汉奸。在缴了商大麻子以后,王效明带领五军部队并联合四军一部分部队,到二道山子伏击打援。富有游击战术经验的四、五、六军的指挥员早已料到凉水泉子警察署被缴,宝清城内的日寇听到消息必定要来救援。王效明分析从七星河的方向来看,宝清到凉水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公路,经过双柳河,敌人不敢走这条路;另一条是平原,经过二道山子,敌人非走此路不可,于是把游击打援的主要兵力布置在二道山子附近,并利用庄稼作掩护,事先又挖好掩体,准备就绪,只待击敌。一日上午,宝清城内的日军带着大队伪军,赶来增援,刚到二道山子跟前,就被抗联游击部队打得七零八落,后边的望风而逃。这次战斗共打死打伤日伪军四十多人,缴获重机枪一挺、步枪三十多支,还有一些军用品。正在这次战斗打响之后,五区下河沿(现今七星河乡)的伪军闻讯赶来,被三军的骑兵迎头击退。不久,王效明带领五军部分部队在凉水泉子局所西边的肖家油坊附近,再次进行伏击,打死日本尖兵二名,得步枪两支;接着联合六军、三军部分队伍,在对面城东岗伏击从宝清来的伪军,共消灭了一个连。在在抗联攻势下,宝清六区伪警察署署长黄佐贤带其部下逃到宝清街里。王效明带着抗联队伍进驻六区,烧毁了伪警察署,收缴了日伪的军需品,解决了抗联战士的冬装和粮食供养。
1938年初,王效明调任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处处长。6月,任抗联第二路军副参谋长。从1938年开始,东北抗日联军进入了艰难的斗争阶段,五军分为三部分进行游击战争。王效明带领三师留守富锦、宝清等地,指挥部队掩护西征部队进军敦化、安图、汪清一带。同年6月26日,王效明带领五军部队于宝清西南二道花砬子设伏截击日军西谷藤部,毙敌5名、伤3名、俘中队长以下15名,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20支、手枪2支、子弹1500发、军马40匹。8月底,周保中离开宝清去刁翎,第二路军所属下江部队军事上由王效明负责。12月,周保中主持召开中共吉东省委临时会议,决定把中共吉东省委改为中共吉东省委执行部,周保中任执行部主席,王效明、崔石泉、季青、苏维民(田仲樵)(女)为执行部执行委员。12月底,中共吉东省委决定派王效明任第七军政治部主任,加强第七军的领导力量。
1939年1月,王效明奉命带警卫员4人前往苏联,试图同中共中央取得联系,得到党中央的具体领导,虽未获成功,但与苏联红军远东军取得了联系,并得到了少量的武器援助。王效明从苏联带来了毛泽东的著作和《新华日报》,有力地指导了第七军开展游击战。王效明带领大家学习了毛泽东著的《论持久战》一书,对抗日战争前途有了明确认识,并组织部队在虎林、宝清的山中的向阳空地上种了米、土豆,解决部分粮食给养。5月7日,周保中回到岚棒山的总指挥部宝(青)、密(山)留守处,听取了王效明的情况汇报。初秋,王效明带领部队伏击了乌苏里江上的日军运输船,消灭了船上30多名山林警察,缴获了粮食、罐头等物资。10月,日军1600余名和伪军2000余名大举讨伐抗联第七军,密营及粮食全被焚毁。第七军化整为零分散游击,分6支部队活动。王效明带领一部分队伍,在虎饶山区与敌人周旋。
1940年1月,王效明任第七军政治部主任兼军参谋长。同时,王效明率领七军从小佳河镇转入虎林,行经8天到达独木河。行军途中,与敌人在七里沁河沟、五林洞遭遇,经过激战,毙敌50余人。3月,王效明暂任第七军党特委书记。后因日军对三江地区(“三江”指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发动大规模讨伐,第七军处境日益困难,军长李学福病故,由代军长崔石泉、参谋长王效明带领到达虎林小穆河附近。后由于代军长崔石泉调走,王效明改任军政委。4月,任二路军第二支队政委,兼任吉东省委代表。4月10日,周保中主持研究制定了二支队游击活动计划,决定分散开展游击战。王效明率二支队二大队一部分和教导大队向密山、勃利方向活动。他率领部队攻下了虎林独木河敌军营地,缴获50多匹马和牛,解决了给养问题。战后,部队于5月转移到大穆河,发现敌人风船拖着3只小船从乌苏里江上游开来。王效明指挥部队发起袭击,毙俘伪警察14人,缴700多袋面粉和许多军服、罐头、萝卜干。8月20日,王效明率二支队攻打富锦县第七区柳大林子,打死打伤敌人13人,没收地主马7匹、牛37头。9月初,中共吉东省委任命王效明为抗联第二路军第二支队支队长。二支队主要活动在宝清、饶河、虎林、富锦、同江、抚远等地。9月13日,王效明率兵奇袭宝清县七星河镇,接应出77名哗变的伪军,缴获重机枪4挺、轻机枪3挺、步枪131支、各种子弹35000余发及手榴弹135枚、防寒服装等大批物资。9月底,王效明接到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的书面通知,让他到A地参加东北抗联领导干部会议。王效明刚指挥打完下河沿战斗,将缴获的12挺轻机枪、4挺重机枪、2000发子弹、18辆马车等战利品处理后,即于10月初带领270人踏上征途。日伪军在遭到严重打击后,调动1万名日军7个旅的伪军,采取由宝清、富锦、同江、饶河分进合击的战术,在10多架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围剿王效明部。为了摆脱敌人,王效明带领部队在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中夜行,但仍时常遭到日伪军的追击阻截。10月20日23点,王效明部袭击了密山县东二道岗开垦团,烧毁房屋4栋,毙伤敌人16人,其中击毙日本人10名,缴获了大批粮食物品,于21日凌晨3时30分顺利离去,整个战斗仅持续4小时。日伪当局惊呼:“王效明等约150名为第二路军中最为精锐匪徒,游击于同江、宝清、饶河、虎林等县广阔地区·····频繁进行匪徒活动”。10月下的一天早晨,王效明部经过一夜的行军,来到了蛤蟆通河上游的托腰布地区,遭到了日伪军的两路夹击。王效明指挥部队抢占有利地形,以大树作依托,分两路迎战。战斗整整打了一天,打退了敌人7次冲锋,边打边撤,并用手榴弹阻击敌人,摆脱了追击。随后,王效明指挥部队又在秃顶子山和小沐河同敌人激战,重创敌军后冲出重围。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和艰苦奋战,王效明带领部队于11月中旬到达开会地点。从1940年冬季开始东北抗联各部遭到巨大困难和挫折,部队得不到休整,给养得不到补充。抗联第二路军第二支队根据上级指示,为了保存实力,长期进行抗日斗争,除了留下部分人员在饶河坚持斗争外,主力部队100余人在饶河渡过乌苏里江,转移到苏联境内休整。为便于统领导,统一东北党组织,由周保中、崔石泉、张寿篯(李兆麟)、冯仲云、金策、王效明组成东北党代表组,并由崔石泉、周保中、张寿篯(李兆麟)组成三人团,负责统一领导东北党组织和抗联部队。过界的抗联部队在苏联境内分设南、北两个野营,进行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准备反攻时返回中国东北,王效明率领东北抗联第二路军第二支队的指战员驻在北野营(位于伯力)。抗联便利用野营里比较适宜的条件进行军事政治训练以及滑雪,驾驶、收发报、跳伞等特殊技术的学习。在北野营,王效明先后任东北抗联第二路军第二支队支队长、教导旅第二营大尉营长,他学习训练刻苦,成绩优秀,曾受过四次奖励并被苏联政府授予红旗勋章。
从1941年6月末到12月,北野营先后派出了王效明、姜信泰(姜健)等10支小部队去中国东北活动,每支小部队均有5一6人,其中王效明所率的小部队人数最多。1941年7月至1943年3月间,王效明曾多次带部队返回祖国,发展抗日队伍,搜集敌情,寻找地下党的组织关系。1941年7月,王效明带领30多人进入完达山地区活动,主要任务是选择空降地点,准备联络信号,侦察敌情,伺机破坏日伪铁路和公路运输。8月,他们靠着仅够12天的食品,进行了27天的艰苦行军,穿过宝(清)密(山)公路,到达宝清西沟。王效明将部队分成若干小分队,与部分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摸清了敌人在佳木斯、富锦、宝清、勃利一带的兵力部署情况,破坏了敌人的后方。8月下旬,王效明率部趁夜色摸进孟家岗一处屯垦区,炸毁了538号桥梁和日军准备运往太平洋战场的一列兵车,炸死大量日军。当时,老百姓中悄悄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敌气森森日月昏,关东父老盼联军。一声爆炸山河动,处处争颂王效明。”同年秋天,王效明带领部队攻打柳大林子。该村是归屯并户后日伪军的一个据点,有保安团、自卫队、协和团。经过战斗,王效明率抗联消灭了这股反动武装,枪毙了协和会的头子。
1942年7月底,根据共产国际的决定,抗联队伍改编为国际旅,即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国际旅的主要干部名单:旅长周保中,政治委员张寿篯(李兆麟),副参谋长崔石泉,副旅长什林斯基少校,参谋长沙马尔钦科少校(即原北野营主任杨林大尉),后勤部长金雅少校,第一营营长金日成、政委安吉,第二营营长王效明、政委姜信泰(姜健),第三营营长王明贵(原为许亨植,牺牲,未到任)、政委金策,第四营营长柴世荣、政委季青。抗联的干部们也被授予军衔,旅长周保中和旅政委张寿篯(李兆麟)被授予少校军衔(一年后周保中晋升为中校),王效明等各营营长和政委被授予大尉军衔,各连连长等被授予中尉军衔。9月14日,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东北委员会(开始称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周保中、崔石泉、张寿篯(李兆麟)、金策、冯仲云等12人为执行委员;周保中、崔石泉、张寿篯(李兆麟)……卢冬生为常委,以崔石泉为书记。在东北执行任务的王效明当选为执行委员。
1943年2月27日,周保中电令王效明返回苏联境内。从1942年春到1943年3月,王效明带领的小部队经过一年多的艰苦侦察,取得了卓越的工作成绩,向指挥部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情报,受到了东北抗联总部的表扬。他们实地勘测了一些飞机场、铁路桥梁的位置和日军军事工程,为后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情报资料,为夺取东北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本投降后,1945年9月5日,王效明率领30余人从伯力出发,经绥芬河、牡丹江,辗转哈尔滨、长春。9月,中共东北委员会移驻长春,王效明被任命为中共吉林地区委员会书记。9月中旬,中共吉林市特别支部成立,书记李维民;王效明兼任副书记。10月,王效明任吉林地区负责人。10月25日,中共东北委员会撤销,成立中共吉合区党委员会,周保中任书记,王效明等人为委员。11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将由抗联队伍发展而来的东北人民自卫军和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一起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以林彪为总司令,彭真为第一政委,罗荣桓为第二政委,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萧劲光为副司令,程子华为副政委。11月上旬,中共中央派来的关内干部到达吉林成立永吉地委和永吉军分区,辖永吉、磐石、桦甸、蛟河、舒兰、敦化6县和吉林市。袁任远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王效明任吉林军区永吉军分区司今员。
1946年7月11日,吉南军分区成立,辖桦甸、磐石、永南、双阳、伊通等5个县,王效明任中共吉林省委委员、吉南军分区司令员兼第二十四旅旅长。10月,王效明组建了桦南游击大队,率部到吉南开展剿匪斗争,肃清了江东匪患,张荣春匪队土崩瓦解。据统计,1946年11月至1947年11月,吉南军分区共作战265次,毙伤俘国民党军队军官112名、士兵1510名,争取投诚者55名,摧毁碉堡215座,缴获长短枪1375支,轻重机枪25挺,各种炮17门。
1948年5月,吉南军分区撤销,由吉南军分区独立第七十二团两个营、松江军区第八团、牡丹江军区独立第三团合编为东北军区独立第十一师,以吉南军分区机关为师直单位,师长王效明、政委宋景华、副师长李德山,全师7800余人。6月,率师参加围攻长春之役。7月,任吉南军分区司令员兼二十四旅旅长。10月,任长春市卫戍司令部司令员,因为东北军区独立第十一师严格遵守城市纪律,维护了子弟兵的尊严,中央军委通报表扬说:“在辽沈战役中,在锦州有一个纵队,在长春有一个独立师纪律最好。”并被称为进城“纪律最佳”的部队。接管长春的工作实践,为不久接管沈阳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11月,东北军区独立第十一师统一整编为第四野战军步兵164师,王效明任师长,下辖第四九〇、第四九一、第四九二团。
1949年5月22日,王效明任中共吉林省委委员。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第164师、第166师奉命携带全部装备、齐装满员进入北朝鲜,归朝鲜人民军建制。入朝前,第164师师部机关被留在中国。8月,第164师的剩余人员奉命组建东北军区炮兵第六师,王效明任师长,宋景华任政委。
1950年7月,王效明率领炮六师赴青岛创建海军海岸炮兵学校,任第一任校长。王效明率海岸炮兵学校全校师生艰苦办学,勤俭建校。王效明20世纪20年代曾经在沈阳兵工学校和讲武堂学过炮兵专业,他亲自上讲台给学员上课。从1950年8月开学到12月,海岸炮兵学校先后培养了12个连的建制人员,开赴海岸炮阵地,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海岸炮兵。1951年3月,海军海岸炮兵学校更名为海军炮兵学校。1952年9月,海军炮兵学校奉命移驻烟台。当时,海军炮校是培养学员最多的院校之一,几乎所有的海岸炮兵指挥的班干部都是由海军炮兵学校培养的。如今,这所走过半个多世纪辉煌历程的海军炮兵学校,已发展成为全军12所综合院校之一的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1953年8月,王效明调海军海岸炮兵部任副部长。
1955年1月,王效明任海军海岸防御部部长;7月,调中央军委武装力量监察部任海军部主任。
1955年9月,王效明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9年11月,王效明任海军旅顺基地副司令员。
1964年8月,王效明调中央监委驻第五机械工业部监察组任组长。
“文革”中,王效明受到残酷迫害。
1978年2月,王效明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任国家兵器工业部顾问,并被推荐为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
他不顾年高体弱,在带病坚持工作的同时,废寝忘食地撰写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为了把东北人民14年可歌可泣的抗日斗争历史留给后人,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地提供东北抗联斗争史料,病重卧床,就口述让别人代笔。
1983年,王效明离休,任中国兵工学会名誉理事。
1988年10月,王效明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1年11月30日,王效明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王效明将军曾是八女投江烈士之一的李凤善的未婚夫。听闻李凤善牺牲的消息,王效明悲痛欲绝,当下发誓,不打败日本侵略者,此生不再结婚。后来,他信守誓言,直到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37岁的王效明才再婚。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王效明生于辽宁省昌图县,早在青年时代,就积极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1年他在哈尔滨参加反日会,从事推翻敌伪政权的救国工作。1932年,他历尽艰辛找到了中共满洲省委,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革命的道路。同年他在哈尔滨组织反日救国军,因内奸出卖被日寇逮捕入狱。狱中他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但坚贞不屈,严守组织秘密,出狱后于1935年参加抗日联军。王效明在抗联中先后担任第五军军部参谋、抗联第7军政委等职,率领抗联部队与日寇浴血奋战,参加并指挥大小数百次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任吉林市警备司令等职,率部参加了围攻长春的战役。建国后,率炮兵第六师组建了海军海岸炮兵学校。1955年王效明被授予少将军衔。转到地方工作后,王效明任中央监委驻五机部监察组组长和五机部监委副书记。他秉公办事,执法严明,及时处理了许多违纪案件,维护了党的纪律和尊严。王效明在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贡献给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王效明严于律己,为官清廉。新中国成立后,王效明身居高位,但从不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利,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单位按规定送来一套皮沙发,他坚持让人拉了回去,换上了木椅子。他宽厚待人,忠诚坦荡,和蔼可亲,凡是与王效明共过事的人都交口称赞他的优秀品质。不管他走到哪里,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王老太太”。王效明对待部下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他见着战士总是笑呵呵的,像个慈祥的母亲。谁做了错事,他总是耐心教育,以理服人,从不疾言厉色、恶语伤人,顶多说一句“乱弹琴”!在抗联时期,他常在篝火旁给战土缝补衣裳。冬天,遇到太冷的天气,他就把自己的大衣给站岗的战士披上。他学会了看病,搜集了很多秘方,自制了很多常用药,常常给伤员包扎伤口和进行护理。他关怀和体贴部下,部下也十分爱戴他、关心他。“文革”中,王效明遭到迫害,全家受到株连,一些老同志、老部下都非常惦念,想尽办法打听他的下落,尽力帮助他。在吉南军分区时的警卫员刘世贵,听说他的子女被遣送宁夏,便千里迢迢给接回北京。在海军某学院训练部任政委的原吉南老部下李金荣,听说他的耳朵被打坏流脓不止,立刻帮他联系住院治疗,使他逃脱了失聪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