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光

更新时间:2023-10-16 09:13

王文光,人名,在中国较为常见,较为熟知的是毛纺织专家、教育家,毛纺专业教材建设的创始人之一。在教学方面,倡导毛纺织染整“一条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科研方面,探索提高梳毛机梳理效能,研制出毛纺C型金属针布系列与国产电磁斩刀,设计出新型去草机构。为中国毛纺织工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的王文光。

人物贡献

王文光,毛纺织专家、教育家,毛纺专业教材建设的创始人之一。在教学方面,倡导毛纺织染整“一条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科研方面,探索提高梳毛机梳理效能,研制出毛纺C型金属针布系列与国产电磁斩刀,设计出新型去草机构。为中国毛纺织工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人物经历

王文光,字明甫。1915年6月18日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县崔漳村一个农民家庭。1937年王文光高中毕业后,考入山西大学机械系。由于战争,开课不到一个月该校被迫停办。在逃难途中,得知西安临时大学招生,就考上了该校的纺织系(后更名为西北工学院纺织系)。1940年暑假,王文光在西北惟一的一家毛纺厂——兰州织呢总局实习时,注意收集西北地区羊毛资源的资料。他在毕业论文《发展我国大西北毛纺织工业的研究》中,提出了发展西北毛纺织工业的设想。1943年雍兴实业公司筹建兰州毛织厂,招聘技术人员,王文光受聘参与筹建。1945年秋兰州毛织厂建成投产,王文光由技师晋升为工程师。

1950年2月,西北工学院聘请王文光任纺织系副教授,1952年晋升为教授并兼任毛纺教研室主任。从此,他长期在高等学校从事毛纺教学和科研,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也培养了大批毛纺织人才。

1983年,西北纺织工学院成立毛纺研究室,1985年又扩建为毛纺研究所,王文光出任第一任所长。

1987年12月退休后,仍参加指导研究生和科研工作,并担任西北纺织工学院毛纺研究所名誉所长,西北毛纺技术开发中心名誉董事长。1993-1994年,还担任广东省南海毛条厂工艺设计技术总顾问。

由于王文光40多年来对我国毛纺织工业做出的贡献,1984年陕西省授予他“先进科学技术工作者”称号;1990年国家教委给他颁发荣誉证书,表彰他从事科技工作40年的成绩;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8月10日逝世。

工作履历

1941-1943年 任军政部制呢厂(在重庆)技佐、中尉技佑。

1943-1950年 兰州毛织厂技师、工程师、工程师兼工务科长。

1950-1957年 西北工学院纺织系副教授、教授

1957-1960年 西安交通大学纺织系教授

1960-1972年 陕西工业大学纺织系教授。

1972-1979年 西北轻工业学院纺织系教授。

1979-1987年 西北纺织工学院教授、毛纺研究室主任、毛纺研究所所长。

1987年12月 退休

人物成就

1949年以前国内没有正式出版的毛纺学教材。20世纪50 年代初教学内容主要取材于苏联书刊。1954年王文光翻译了苏联学者Н.Я.卡纳尔斯基的《粗梳毛纺梳毛工程之理论与实践》,1955年又翻译了苏联出版的《毛纺新技术选编》。为了提高毛纺专业的教学质量,纺织工业部教育司委托王文光组织编写纺织高等院校通用教材《毛纺学》。该书于1960年10月出版,成为我国第一套正式出版的毛纺学教材。

20世纪70年代末,王文光任毛纺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组成编写组,编写新版《毛纺学》。王文光与编写组成员到许多毛纺织厂调查研究,收集国内外研究论文、生产测试报告,与各篇章执笔人研讨磋商。他经常说:“我们不能把错误理论和不实的数据写到全国通用教科书中。”新版《毛纺学》于1980-1981年出版,1988年获纺织工业部全国纺织高等院校优秀教材奖。

王文光在课程设置方面,主张毛纺织染整教学“一条龙”,使学生获得从原料选择至成品生产的完整知识;在教学方法方面,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看重学校与工厂企业的合作。他主张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参加科研活动,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

研制毛纺C型金属针布

20世纪70年代中国推广上海金属针布厂的S型针布。80 年代又从欧洲引进多种金属针布,其中有些齿形结构明显优于S型针布。1983年春,王文光在常州针布厂召开的金属针布研讨会上讲学时,将针布作用归纳为:喂入、开毛、凝聚、分梳、去草及转移,并指出不同作用对齿形结构有不同要求。在分梳过程中,纤维束由大到小直到单根纤维,所通过各机件上的针布齿形应有不同的参数。他把齿形的参数归纳为齿密、角度、齿顶及齿深四类,并提出了设计和生产新一代毛纺金属针布系列产品的建议。该系列针布1984年常州针布厂制造,命名为C型针布。C型和S型金属针布对比试验表明,C型针布明显优于S型针布。C型金属针布于1985年通过了江苏省纺织厅组织的鉴定,认为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1986年后C型毛纺金属针布成为常州针布厂的主导产品之一。1988年纺织部下达了“毛纺金属针布系列化研究”课题,研究内容扩大到包括毛精纺、毛粗纺及仿毛化学纤维纺三个方面。在王文光的主持下,西北纺织工学院毛纺研究所与上海常州白银等许多针布厂合作,在金属针布研究方面又获得了进展。不仅粗梳毛纺金属针布、精梳毛纺金属针布组合成套,而且形成了不同类型纤维优选组合的系列。之后又完成了半精梳毛纺系统梳理机梳理细纤度长切段改性涤纶的新型针布系列,包卷在半精纺梳理机上,梳理后涤纶条的疵点、毛粒、纤维网清晰度以及条干均匀度都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指标。改进的C型毛纺针布由甘肃白银针布厂生产后,在各地推广应用。

设计精纺梳毛机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生产的B271型和B272型梳毛机,只能加工含草量不超过1%的净毛,不能加工含草量5%以上的羊毛。为了改善B271型和B272型梳毛机的除草功能,王文光于1967年秋在陕西第一毛纺厂的B271型梳毛机上增加了去草机构,使除草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发表了《关于加强精纺梳毛机去草机构问题的一些看法》,对B271型精纺梳毛机的去草机构提出了7条改进意见。

1982年纺织工业部给西北纺织工学院毛纺教研室下达了“精纺梳毛机去草机构改造”的研究任务。王文光带领教师和研究生仔细分析了国际上现有去草机构的除草原理和它们的优缺点,研究了除去草杂而不损伤纤维、保证产量和降低动力消耗的去草机构,找出了针布齿形、除草辊速度、隔距、除草区气流、除草时毛块的松解程度以及草杂与纤维抱合力等的关系,设计了去草机构并优选了参数。该去草机构1985年通过纺织工业部组织的鉴定,1986年将技术转让给了江苏省武进县纺织机械制造厂。这项成果在20世纪90年代国产新型精纺梳毛机上得到了采用。

主要论著

1 王文光译.粗梳毛纺梳毛工程之理论与实践.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54

2 王文光译.毛纺新技术选编.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56

3 王文光主编(用陕西工业大学纺织系名义).毛纺学(上、中、下册).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60

4 王文光等译(用西北轻工业学院纺织系名义).自捻纱.毛纺科技,1973 (1):28

5 王文光(用西北轻工业学院纺织系名义).梳毛机使用金属针布为什么能够高产.毛纺科技,1975(4):8

6 王文光等(用西北轻工业学院纺织系毛纺组名义),陕西第一毛纺厂毛条车间.关于加强精纺梳毛机去草机构问题的一些看法.毛纺科技,1978(2):51-56

7 王文光.提高罗拉梳毛机梳理效能的研究.纺织学报,1979(3):4-11

8 王文光主编(用西北纺织.工学院毛纺教研室名义).毛纺学(上、中、下册).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0-198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