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22 13:11
王景春,河北承德围场县人,书画家。中国东北亚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国际书画家协会河北分会常务副秘书长、河北省楹联学会会员。
自幼喜爱书画,后师从著名画家钟长生、江枫、徐文山等,国家一级美术师、王景春先生自1990年以来,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先后被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德国、美国、荷兰、马来西亚、韩国、台湾等地收藏家收藏,和在国内外进行艺术交流30余次,普遍受到欢迎。其中,1995年在石家庄举行 “王景春作品展”、2007年8月在北京参加了奥运经济研究会组委会组织的“迎奥运”作品获特殊贡献奖,他的作品获得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好评。他的作品在多家报刊上发表。
王景春策划了由中国国际书画家协会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弘扬燕赵文化、 尽显魅力围场”全国作品邀请展,2011年1月9日在石家庄博物馆举行,展出了多幅高水平的作品。河北省委原书记叶连松、原副省长郭洪歧、文化厅原厅长李九元、围场县县长胡熙宁等出席了此次展览活动开幕式。
在展览开幕式上,李九元、李世文、孟宪昌、陶然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艺术家进行了现场艺术交流,为活动助兴,引来了许多书画爱好者参观。据悉,本次活动旨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全面展示围场人文经济发展。
王景春家乡塞罕坝,那里曲径通幽,优美宁静,没有城市的喧嚣、污染,不是桃源胜似桃源,是一处自然淳朴、野趣天成的旅游胜地。美丽的塞罕坝是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灵山秀水之间,培育了他爱美、知美、求美的心性,自小和翰墨结下了不解之缘,喜欢涂鸦,后来虚心求教,王景春承继了传统工笔画优秀品质,以其工笔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花鸟景物,宣泄自我情感。他的《百子图》拙朴灵动、童趣盎然,《四美图》之美女秀丽端庄、古典精致,《骏马图》的骏马遒劲苍雄、神态逼肖,《国色天香》《富贵花开》中的牡丹在简约中透着浪漫才情,画面姹紫嫣红、流光溢彩、典雅大气。这些作品不仅造型逼真,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情感的表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畅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工笔画在唐代已盛行起来。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王景春嘴不巧,不善说,却能够撑得住气、经得起喧嚣。这么多年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沉心做画,严谨治学,勤奋用功,做细活、做慢工,一枝一叶、一翎一毛、一笔一划都精心打磨,无不彰显着鲜明的古典美学特征和无穷的传统艺术魅力。尤其在生意场中摸打爬滚这么多年,他没有患得患失,不以己悲,不以物喜,潜心研究工笔花鸟的大小、层次、颜色差别,认真熔炼艺术作品的价值,让自己的技艺越来越精致。
工笔画的语言是以毛笔的敏锐性、透明均匀的渲染、绢或宣纸体现出的特殊机理效果,无论“勾线填色”,还是“没骨” 技法,都要在画前要打草稿和反复研究,不然失之草率、前功尽弃。他一方面注意借鉴他人所长,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全身心地研习工笔画的笔墨与色彩,形式与构图,传统与现代,风格与流派,气势与意象等多方面的艺术理论;另一方面特别发扬了围场人的吃苦耐劳精神,从一点一滴做起,务实尚学,用心思考,追求传统理想化的平静肃穆的美,强调造型的准确性。纵观他的工笔作品,一花一物都倾心到形式精益求精的地步,将自然形象洗练化与古典造型理性的完美结合在一起,宛若物欲横流中一缕翠绿的风。
中国传统文化在围场坝上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王景春执着地从中吸取养料,在画作的风格、形式、技法上,找寻能够代表本民族艺术的文化之根,用艺术的旋律和色彩建构文化基因里的生命回响。随着阅历与年龄的增长,王景春经过了坝上漫长的严寒,走过了充满希冀的“而立”之春;送走了难以忘怀的“不惑”之夏;而今一脚正在继续走向“乐知天命”的大门------对生命与艺术的领悟也愈发深刻,他深感自己是幸运的。
艺术贵在坚持!有耕耘,总有收获。一直以来,坝上那些充满特色的地域文化,都让王景春获益匪浅。但需要提醒的是,今后在注重形式语言层面的同时,也不可忽视自己的艺术理解,也应该与当下时代相对接,以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深层的情感世界来指导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