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08 16:36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王暾正在奥地利工作。看到地震造成的惨重伤亡,王暾选择回国,追求地震预警事业。
2008年6月,王暾在成都组建了研发团队,成立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开始着手研究地震预警技术。
2010年底,王暾团队完成了地震预警系统的雏形,并把仪器部署在汶川地震余震区进行实验。
2013年至今,王暾任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同年,王暾当选成都市政协委员和四川省政协特聘委员
2014年,王暾荣获第五届中国侨界创新人才奖
2015年,荣获中国首届“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6年,王暾任中国侨联、四川省侨联特聘专家
2018年,王暾当选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外侨委委员。
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
2011年6月7日,地震预警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当时便布设在两万平方公里的汶川余震区域。此后,仅到2012年5月,就成功对130次余震实施了预警。
截止2015年3月,王暾和他的团队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经过了4000余次实际地震的公开检验,实现了通过智能手机、广播电视、微博、地震预警专用接收服务器等同步接收地震灾害报警(预警)信息,并连续预警芦山7级地震、鲁甸6.5级地震、九寨沟7级地震、宜宾6级地震、内江5.4级地震、青白江5.1级地震等57次破坏性地震,无误报和漏报,取得了减灾实效,也使得我国成为继墨西哥、日本后第三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2019年6月17日,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连续地震(6·17长宁地震),王暾研发的预警系统成功预警。
推动地震预警科普与应用
2018年5月3日 首批电视地震预警启动,四川科技厅、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高新减灾所、德阳市等联合召开中国开通首批市州电视地震预警新闻发布会,宣布德阳市、宜宾市、绵阳市平武县、凉山州德昌县、成都崇州市、大邑县、蒲江县等11个市县开通电视预警功能
首次实现学生家长共同开展预警演练: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和有关方面的组织下,成都高新区菁蓉小学2000余名学生和家长同时进行了地震预警演练。该活动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启发整个社会的防灾防震减灾教育。
2018年10月16号 四川首个省级地震预警科普中心站在成都启动,市民在这里可以体验模拟的地震发生环境和地震预警倒计时警报,学习科学的紧急避震及逃生避险方法。能够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体验并应用地震预警,有针对性地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大力推广适应地震预警特点的自救互救技能。
推动地震多发国家应用
2018年12月24号 地震预警成为中拉合作新领域: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日前与秘鲁政府指定的企业Pennyvest S.A.C签定了合作建设地震预警网络的协议。合作建设一个拥有1000多个传感器、覆盖秘鲁所有震区的地震预警网络,建成之后秘鲁公众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方式免费获得地震预警信息和服务。双方将于2019年5月启动安装,计划在2019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拉美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地震预警网络。
2016年4月25日 地震预警成为中拉合作新领域: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尼泊尔科技院联合建设的尼泊尔地震预警系统网启用,标志着尼泊尔成为全球继墨西哥、日本、中国后,第四个具备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2019年8月15日 成都造”地震预警系统在印尼启动建设: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与减灾所在印尼首都雅加达签署正式合作协议,采用减灾所的全套技术系统建设印尼地震预警网。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发的地震预警技术使中国、尼泊尔继墨西哥和日本之后,也将使印尼成为全球第六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2017年5月24号 中国地震预警系统亮相联合国“多灾种预警会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在大会发言中介绍了中国地震预警进展、中国地震预警成果在尼泊尔应用情况,并表示希望通过政府、社会组织紧密合作,融合行政权威性和技术权威性,推进全球多灾种预警系统的建设。
2019年5月15 号 中国多灾种预警进展亮相世界多灾种预警会议:王暾博士在第二届世界多灾种预警论坛进展亮相,发言中展现了中国在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滑坡灾害、海啸灾害的一些成绩,提出政府与非政府之间的伙伴关系(PPP)和国际合作对于建立多灾种预警系统非常关键,建议世界气象组织拟建立的全球多灾种预警系统时宜将陆地灾害预警纳入其中。
2018年5月7号 川滇地下云图网开建 将进行地震临震预报试验:川滇地下云图网已正式开建,拟用两年时间在四川、云南建设2000个地下云图监测站,采集破坏性地震的案例和数据,通过分析生成地下云图,进行浅源(深度小于20千米的)破坏性地震的临震预报试验。
王暾先后获得“第五届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第三届成都市道德模范”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等。
2021年6月,被表彰为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