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龙

更新时间:2020-12-07 13:14

王武龙,男,1942年2月生,汉族,江苏淮安人,大学学历,196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8月参加工作。

人物履历

1962年9月,南京林学院林化系林产化学工艺专业学习;

1967年8月,留校待分配;

1968年8月,江苏红旗农场劳动锻炼;

1970年2月,徐州电解化工厂技术员、技术科科长;

1977年8月,徐州市化工研究所副所长;

1980年3月,徐州市气体厂副厂长;

1981年5月,徐州市化工厂党委书记;

1983年3月,徐州市委常委、副市长;

1984年7月,徐州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1989年10月,徐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1990年4月,徐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1991年5月,江苏省计经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1992年8月,江苏省计经委主任、党组书记;

1993年5月,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1994年3月,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

1995年6月,南京市委书记;

1996年11月,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

1998年1月,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1年10月,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1年11月,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3年1月起,江苏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

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省九届、十届人大代表。

人物事件

落马起因

王武龙的落马缘于曾经跟随他多年的贴身秘书傅成的案发牵连。

在2005年下半年,南京市纪委在调查一起案件中带出了时任南京市玄武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傅成的腐败线索,于是便开始着手做外围调查。

到2006年初,江苏省纪委的同志按照通常的调查程序,也是出于对时任省人大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王武龙的尊重,向他了解他的秘书傅成的有关情况,同时也想证实一下有关对他秘书傅成的反映是否属实。

尽管这种了解并不能说明什么,最多也是一种例行公事而已。当然,从理论上假设,王武龙行事公正的话,或许他会发现自己的秘书曾经有过什么不检点的事,可以大公无私地向纪委的同志提供一些线索,便于纪委进一步调查。但这也仅是理论上的假设,事实上不但不可能会出现,而且由于主仆二人的紧密关系,王武龙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显得很不高兴,他几乎是出于一种本能反应似的坚定地说:“我以党性保证,我的秘书没有什么问题,傅成根本不会做这样的事。”

然而,江苏省纪委并没有因为王武龙的保证而停止对傅成的调查。事实上,有关傅成问题的线索已经足以对傅成采取“两规”措施。

当王武龙得知前秘书傅成被“两规”的消息后,不禁冷汗直冒,久久说不出话来。

王武龙在南京经营多年,任上曾有过多名秘书,其中傅成是跟他时间最长的一位,也是关系最密切的一位。然而,最不希望出事的人偏偏就这样出事了。他不得不开始担心起自己的处境来。

傅成在王武龙手上干了多年,职务从副科级秘书一直干到处级秘书。由于组织部门一直将领导人的秘书职务按实职对待,因此傅成相当于在王武龙身边干到了处长(正处级秘书)。当然,王武龙是不会亏待自己的秘书的,由于傅成已年近四十,再干长久也不是个事。于是,在他换秘书时,暂时将傅成安排到了看上去不怎么显眼的南京市外事办当了一名主任。这个位置使傅成经常有机会到境外走走,陪陪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但是,这个部门毕竟地位不高,呆久了还是不行。于是,到了2004年7月,在本人的多次请求和王武龙的运作下,傅成被调到南京市中心城区的玄武区担任区委副书记、区长。这个位置当然与外事办大不相同了,按常理推测,再干段时间,他可以继任区委书记,然后向南京市副市长的位置上冲刺。毕竟,他还只有四十出头,而且也很有背景。

想不到,这位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的年轻干部,在学会了领导工作方式方法的同时,也极不应该地学会了一些权钱交易的手段,在有些方面甚至还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作为中心城区的玄武区,前来投资发展的企业不少,搞房地产生意的商家也不少。负责经济工作的傅成手握大权,但没有把握好自己,有时甚至以为有高层领导为他撑腰,更没有把党纪国法放在眼里。由于收受了一些不法商人的贿赂,在另一起案件中被扯了进来,从此惹上了麻烦。

让他想不到的是,反腐败的力度如此之大,以至于王武龙最终没有能够保住他。

在纪检机关强大的政策攻势下,他意识到自己只有向组织上检举揭发、立功赎罪才是获得从轻处理的惟一道路。毕竟,纪检机关掌握他的犯罪数额已经有数百万元,这可是一笔大数目呀。但是,这笔数目还是有弹性的,如果继续深查,可能还会罪上加罪,麻烦越来越多;如果从轻处置,有的未必要按受贿处理。因此,他的认罪态度同样非常重要。

于是,他向纪检机关交代了他所了解到的有关王武龙违法违纪问题的事实。

立案审查

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武龙因严重违纪,收受贿赂,并干扰纪检部门办案,已涉嫌犯罪。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罢免了王武龙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依照代表法的有关规定,王武龙的代表资格终止。这之后不久,王武龙受到了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2006年下半年,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王武龙涉嫌受贿一案由安徽省检察院立案侦查。2007年5月23日,安徽省检察院依法指定合肥市检察院审查起诉。2007年12月3日,合肥市检察院将此案提起公诉。

一审开庭

2007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武龙受贿一案在安徽省合肥市中级法院开庭审理,检察机关指控其于1995年初至2006年6月间,利用职务便利非法索取或收受有关公司负责人给予的贿赂款共折合人民币683万余元,并为其谋取利益。庭审进行到下午5点钟结束,法庭将择日进行宣判。

根据检察机关的指控,1995年初至2002年4月,王武龙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江苏金大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办理黄埔项目土地出让手续、减免土地出让金、土地置换手续以及会见外商等事宜提供帮助。为此,王武龙先后9次收受该公司负责人朱某给予的人民币200万元、港币20万元、美元2万元,折合人民币237万余元。

1997年初至2006年6月,王武龙利用职务便利,为力联集团有限公司承揽宁高一级公路K7标段工程、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汊桥景观照明工程、收购南京南北建设实业总公司、追要欠款及缓交土地出让金等事宜提供帮助。为此,王武龙先后8次索取或收受该公司负责人翟某给予的人民币共计445万余元。检察机关认为,王武龙受贿情节特别严重,应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庭审从8点30分正式开始。据旁听人介绍,整个庭审过程中,王武龙的认罪态度“绝对不好”,对于检察机关指控的绝大部分受贿犯罪事实均予以否认。鉴于王武龙的当庭表现,公诉人在发表公诉意见时建议法庭对其“从重处罚”。最后陈述阶段,王武龙仅就无法辩解的事实轻描淡写地表示了一下忏悔。

一审宣判

2008年1月31日,安徽省合肥市中级法院依法对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武龙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其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法院经审理查明,1995年初至2006年6月,王武龙利用其先后担任南京市市长、南京市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和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职务便利,为两家公司谋取利益,索取或非法收受上述公司负责人钱款共计折合人民币683万余元。案发后,王武龙亲属退缴赃款人民币130万元,侦查机关扣押其用赃款购买的轿车一辆。

法院认为,王武龙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受贿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论罪应当判处死刑。根据其犯罪的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对其判处死刑,可不立即执行,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人物评价

王武龙是落马官员之一粟,级别不是最高,贪污腐化程度也不是最大,本不值得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看看下面的一些描述,想不记住这个人都难。被王武龙砍掉的那些树大多植于清朝和民国时期,已经存活百年,它们对于南京的意义绝不仅限于避阳遮阴。王武龙在南京任上时,为“亮化城市”口号见到实效,包括他在内的一些官员想到了砍树,认为只要把这些遮住商场霓虹灯光的树干掉,才有利于塑造大都市形象。结果,树没了,城门矮了,整个城市就像是一座“明晃晃”的毫无自然景观可言的“光杆城市”。有市民说,“当年国民党当政时候种植的法国梧桐大概差不多给砍掉了一半。”人们戏称王武龙为“砍树王”。

只是砍一些树其实远够不上“砍树王”的派头,得有一种砍树的情结和气质才配此名号。王武龙毕业于南京林学院(现南京林业大学)林化系林产化工专业,与树的关系不浅,当然了,对树也是十分的了解,王砍树虽出于经济和政治目的,但很容易给人一种联想,很容易激发民间的发散性思维,认为是不是专业本性使然。对于王的砍树工程,有人就不无幽默地说“我看他是砍伐系毕业的吧?”“砍树王”则语义双关,那种欲讽无讽的朦胧感觉真是奇妙,南京市民的智慧令人赞叹。

王武龙并不只是砍树,他比较擅长的还有修建豆腐渣工程。比如他在主政南京时花大力气修造的鼓楼隧道,尽管并非一无是处,发挥了一定功能,但问题仍然较多,小修家常便饭,大修连续不断,南京人在认识这一隧道的过程中就交了不少学费。最近一次大修时,一位自称建设系统老员工给鼓楼隧道算了一笔账:当初建隧道的时侯预算不超过1个亿,由于一边设计、一边施工、一边规划的工程实施操作,直接造成工程预算不断增长。现在前前后后共花了近4亿元人民币,现在又要花4100多万元大修,真不如填平恢复路面。对于工程建设质量差,常年渗水漏水的鼓楼隧道,南京市民更是无奈地称之为“武龙洞”。

人民的智慧是惊人的,“砍树王”、“武龙洞”几乎概括了王武龙的政治生涯,形象贴切。我们所处的社会,官员的堕落能力似乎要超过人民承受能力,所以不开动脑筋,不为每个落马官员制作一个身份标签,我们可能会在无奈中渐渐麻木,最后导致社会的崩溃。人民群众作为官员的服务对象,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敏感性走在社会的前列。原天门市委书记张二江被群众直呼“五毒书记”,福建省周宁县原县委书记林龙飞被群众戏称为“三光书记”,还有程维高、马向东、马德等等这样一大串可脱口而出的名字,莫不都是人民群众早就为他们做好了身份标签。被人民提点和暗示的腐败大案,总蕴含着丰富的地震学知识,人民的作用堪比地震仪。

如果要给落马官员建一个目录,造一个索引,最伟大的编撰者是人民。那时我们要在腐败的长短历史中选择一个案例对象时,就能像在图书馆里寻找一本书一样简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