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邦

更新时间:2022-11-13 21:07

王治邦(1895—1989),字润民,宿县人,西北军出身,抗日爱国将领,参加过著名的喜峰口、芦沟桥抗击日军战争。15岁进宿城雷公馆当了半年役夫,后逃往山东当兵,不久转入冯玉祥所率部队。19岁进入冯玉祥创办的西安军官教导团学习。

人物生平

1917年离开教导团任连长,随部队由陕西转入河南境内。1920年前后,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部队由北平转移到张家口一带,王治邦任督办处手枪团团长,曾接受苏联军事顾问普里马科夫的训练,听过李大钊等人宣传革命的演讲,提高了作战本领,树立了振兴中华的决心。1926年,冯玉祥从苏联考察归来,宣布遵守三民主义纲领,全军参加国民党。王治邦被任命为国民党革命军第七旅少将旅长,去西安讨伐刘镇华,为杨虎城将军解围。后来蒋介石借端向冯玉祥部队发动进攻。王治邦被冯任命为37师师长,抵抗蒋介石。由于韩复的倒戈,阁锡山的观望,冯玉祥的部队被瓦解。王治邦被张学良改编入29军,任110旅旅长,进驻北平外围的通州。

1933年,日军占领热河省,迅速逼近长城,向华北地区推进。29军奔赴长城各口阻击日军。3月10日,日军向喜峰口发动猛攻,拒守喜峰口的109旅虽经激烈迎战,但由于日军攻势过猛,喜峰口仍被日军占领。当时,王治邦的110旅奉命昼夜急行一百多里赶来增援,先在喜峰口对面的撒河桥设防,然后向喜峰口两面山头强攻。王治邦率军攻上山头后,以已所长,攻敌所短,展开了肉搏战,敌人纷纷败下山去。王治邦率众居高临下,向占领喜峰口之敌发起猛攻。敌人两翼被逼,退入峰口中,据死守。数日后,王治邦又于星夜率刘景山团秘密越过长城,向正在沉睡中的敌炮兵阵地发起猛攻,只用半个多小时,就摧毁了日军刚调来阵地的一个炮兵团。日军受到重创,始放弃由喜峰口及其他各口进军华北的计划,并于3月下旬暂时退却。日军把喜峰口的失败认作明治练兵以来的“奇耻”。29军军长宋哲元在当时致南京国民政府的秘密作战电报中,有四份提到了治邦旅。肯定了王治邦打退喜峰口正面高地之日军,痛击来犯的日军炮兵,给喜峰口两侧的蒙古、朝鲜伪军以致命回击等重要功绩。事后南京国民政府却说29军“违命抗日”,不但不予优抚,还扣发其军馆。王治邦也被削去旅长职务,去南京陆军大学受训。王治邦路过泰山,前往看望冯玉祥。冯玉祥鼓励他以民族为重,挑去怨愤,继续坚持抗日,以待他日重新杀上战场。在陆军大学学习期间发生了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同意抗日。冯玉祥的教海,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得一度自绥的王治邦重又振奋精神,焕发了抗日激情。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王治邦当天下午便乘车赶回北平,在29军以少将参谋职参战。同年退驻豫东商丘一带,坚持对日作战。鉴于蒋介石消极抗日,排除异已,军长宋哲元托病离职,由张自忠充任他的职务。王治邦仍为少将参谋,转移到襄樊一带抗日。1940年,随军参与襄樊战役。是役张自忠阵亡后,王治邦转至第五战区长官部,在老河口跟李宗仁任少将参谋。两年后,调入汤恩伯部任少将参谋,驻河南省叶县。因汤飞扬跋扁,难于共事,王治邦便借故迁往安徽省临泉县于新寨,过着半似隐居的生活。抗日战争胜利后,汤恩伯自郑州电催王治邦由临泉前往任职。王治邦自知难与蒋介石的摘系合作共事,遂不就任。后来汤又来电相催,王治邦借口赴任,至漯河折而向东,回到宿城。至家时,两袖清风,先是在自家旧房子里推油、磨面,以维持生计,后来率全家下农村劳动过活。新中国成立后,王治邦英勇抗日的历史曾一度受到歪曲,他多次经受错误路线的迫害。1980年,党和政府对他的前半生的军伍生活作出正确评价,他先后被聘为地辖宿州市政协一届、二届委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