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照

更新时间:2024-08-21 11:10

王炳照(1934-2009),男 ,河北省景县人,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

获奖记录

先后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第四届吴玉章基金一等奖、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人物生平

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5年考入北京外语学院俄语系读书,两年后转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1961年本科毕业后保送教育系第一届中国教育史研究生班学习,毕业留北师大工作。王炳照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院长,连任第三、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和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史学科组组长,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此外还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和《教育学报》主编,《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和《教育史研究》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中国教师》等杂志编委会成员等职。王炳照先生还担任了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河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大学的兼职教授。

主要贡献

先后协助陈元晖先生完成《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协助毛礼锐、沈灌群先生主编《中国教育通史》(六卷本)以及《中国教育家评传》(三卷本)等。此后,教育史界的老前辈们相继辞世,先生勇挑重担,组织全国各地教育史研究队伍,完成了一系列的具有通史性质的重大项目,主编了《中国教育思想通史》(八卷本)、《中国书院史》、《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八卷本)、《历代教育论著选评》、《中国私学·私立学校·民办教育研究》等著作。

先生在先秦教育思想研究、孔子研究、书院研究、蒙学、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领域多有卓见。《中国古代的书院》一书,基本奠定了中国书院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基本范式。

先生一直亲自指导研究生,为教育史学科队伍建设尽心尽责,生前指导十余届博士研究生,已获博士学位者30多人。

出版图书

后世纪念

2010年 9月28日,在我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炳照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由教育学部主办、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承办的王炳照与教育史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我校英东学术会堂演讲厅庄重举行。王炳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史学科学术带头人,在先秦教育思想研究、孔子研究、书院史研究、科举史研究、蒙学研究及传统文化与近代化等领域多有卓见,为我国教育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成为新中国教育史学的领军人物。唐伟副书记在致辞中特别提到,希望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各位同仁继续不懈地努力,继承王炳照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推进教育史学科的繁荣发展,保持我校在教育史学科中的优良传统和重要地位。其他各位领导和专家则分别从学术研究、日常工作、人才培养等角度,回顾了王炳照先生对中国教育史学科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对先生的治学、教学、为人、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表达了对先生的追思和缅怀之情。王先生的夫人胡秀英老师代表家人对各位的出席和关心表示了深深的感谢。随后,大会举行了《寻找将教育学托上天空的彩云——王炳照教授自选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王炳照口述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及《王炳照教授纪念文集》(学苑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首发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叶子女士代表各家出版社表达了对王炳照先生的深切追思和景仰之情。原国家教委城市农村教育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雷克啸研究员、河北大学贺国庆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杜成宪教授、厦门大学张亚群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俞启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于述胜教授分别代表兄弟院校同仁、王先生的同事、同学、弟子及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进行了主题发言,从日常生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回顾了王炳照先生的学术与人生,对王先生的高尚品格、育人成就、学术硕果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家纷纷表示要传承先生的学术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