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南

更新时间:2024-09-26 20:13

王绍南(1906年-1979年06月08日),原名王伯达。湖北天门段家场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红三军团、师部文书,军政治部宣传干事,红二军团参谋部参谋,红二军团司令部作战股股长,教导团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作战参谋,团参谋长、副团长、代团长,旅副参谋长,鄂豫皖湘赣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江汉军区参谋长,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副参谋长。1948年起任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参谋长,晋绥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参加了保卫延安、青化砭、羊马河、榆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军二师师长,第一步兵学校校长,第一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汉口高级步兵学校校长。1966年任防化学兵部副主任,后任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9年6月8日在北京逝世。

人物生平

王绍南,又名伯达,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曾任新四军第五师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1906 年生于湖北省天门县(天门市)石家河区段家场王家榨户湾一个贫农家庭。幼年读过私塾,做过小生意。1931年9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天门北区领导的农民运动,为党秘密串连发动贫苦农民、搜集敌人情报、支援红军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斗争中思想认识迅速提高,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竹寺区委宣传于事。1932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由于作战英勇,不怕吃苦,很快升任连队文书兼连队党支部书记。不久,调军政治部任宣传干事。1933 年随红三军第九师师长卢东生在黔东地区发动群众,开展农村游击战争,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1934年调到红三军第六师工作,先后任师作战参谋作战股长,为恢复和发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的斗争随后调任该师侦察营营长。1935年11月参加长征,1936年10月到达陕北后任红二军作战股长,1937年2月任师教导团一大队大队长。由于他大胆创新,成绩显著,他所领导的一大队被誉为“模范大队”。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O师,他任一二O师七一六团参谋长。1939年6月,七一六团与八路军晋中军区独立第五旅合并组成独立第二旅,他任独二旅七一六团参谋长。同年9月,独二旅改称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他继任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参谋长。在此期间,领导部队在冀中平原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把日寇赶出了冀中平原被评为模范参谋长。1940年11月晋西北军区成立后他任晋西北军区第三军分区七一六团副团长兼参谋长、代理团长率部在山西静乐、汤曲等地坚持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1944 年升任三五八旅副参谋长。不久,进入师部高级战略战术研究班学习。后南下豫鄂边区,于1945 年7月任新四军第五师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同年10月任江汉军区参谋长。1946 年5月任晋绥军区晋西北野战军参谋长。11 月,任晋绥野战军第一纵队参谋长。1947年3月任西北野战兵团第一纵队参谋长。1948年3月晋绥军区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合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简称联防军区),他任联防军区军政于校教育长。1949年6月,任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第一兵团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在解放战争时期三年多的艰苦斗争中,他英勇顽强,不怕牺性,为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全国解放后,他任第一步兵学校校长,第一高级步校副校长、校长,为解放军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195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代表团随同国防部长彭德怀赴东欧各国访问。1960年,任《红二方面军战史》编写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63 年调任中共中央军委防化兵部副主任。197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兵部顾问,并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79年6月8日在北京病逝。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