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聚民

更新时间:2024-02-15 12:11

王聚民,山东省文登县西横窑村人,新中国第一起高级干部遇刺身亡案的肇事者。

个人简介

王聚民,男,时年34岁,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中学肄业,入伍前或抗战初期担任过小学教员,1940年,混入八路军。1941年,混入共产党内,曾任过正副指导员、教育干事、县大队副政委、直工科副科长、宣教科副科长等职。

刺杀案情

1951年3月13日晚,王聚民刺杀毛泽东原秘书、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黄祖炎。该刺杀案发生后,一时震惊中央。

1951年3月,山东省省会济南的夜晚,乍暖还寒,街道上行人稀疏。13日晚8点半左右,坐落于经二路的市政府礼堂内,传出阵阵锣鼓响,瑟瑟琴弦声。这里,山东军区文化工作座谈会刚刚落下帷幕,正在进行文艺晚会的演出。参加座谈会的200余名代表,大都是山东省军区系统司政机关科以上负责文化、宣教工作的干部。

案发经过

黄祖炎坐在前排右首第一个座位上,他是当晚出席这场活动的职务最高的首长。演出开始前,他走上主席台,向与会代表发表了讲话,然后又回到自己的座位。这天,黄祖炎正在生病发烧,身体虚弱,本想讲完话后回家休息,但为了不扫大家的兴,还是决定留下来与大家一起观看文艺演出。

文艺晚会的节目主要是演唱、杂耍。第一个节目是本地大鼓,第二个节目是河南坠子,第三个节目是西河大鼓。谁也不会想到,台下正前方第四排上坐着一个人与会人员时时刻刻都在盯着黄祖炎的一举一动。正当第三个节目结束、观众热烈鼓掌之时,在黄祖炎左后侧不远处的王聚民,环视了一下周围,发现人们都在全神贯注地看演出,没谁理会他,便悄悄绕到黄祖炎身后,拔出手枪,瞄准了黄祖炎的头部,随着“叭”的一声枪响,黄祖炎立刻倒在了血泊中。接着,凶手又向其右边处长的座位处胡乱地开了一枪。

事情来得如此突然,令人猝不及防。当有人反应过来,大声喊着“捉住他”时,王已自毙。山东军区保卫部的张一萍等人,急忙把黄祖炎抱进汽车送省立医院。但因伤势太重,黄祖炎途中即不幸身亡,年仅43岁。

案例分析

制造新中国第一起高级干部黄祖炎刺杀身亡、震惊中央的刑事案件的凶手是——暗藏在党内的反革命分子王聚民,他不是公开的反革命分子,而是惠民军分区宣教科副科长。

1944年地方政府实行减租减息,直接涉及其地主家庭利益而消极抵抗,长期装病在家休养。土改运动中,他曾表现不满,情绪消极,又因家中被斗而公开发表谬论,说“军人打了天下,群众运动搞乱了军人”“以前受封建压迫,现在受共产党员压迫”“父亲死了,我也活不成。”谩骂群众,诬蔑土改,但未作处理。

1950年11月,王聚民调惠民军分区任宣教科副科长后,企图利用职权要求组织出面证明其父并非恶霸地主,遭拒绝后心怀不满,对党及党的土改政策更加仇视。

1951年2月,全国展开镇反运动。3月6日,惠民军分区收到王聚民家乡群众写的一封联名信,揭发王聚民的父亲系恶霸地主,曾逼死两条人命和其他恶迹等罪行,同时还揭发王聚民本人在1938年曾向敌人密告两名地下党员的问题,要求在这次镇反运动对他进行处理。惠民军分区政治部领导惟恐影响王聚民的情绪,既未严肃处理,也未向山东军区报告。王聚民知道了群众对他的控告后,情绪突变,认为自己的处境不妙,决定来个鱼死网破,常偷偷擦拭武器,磨刀霍霍。遗憾的是,他的反常表现,惠民军分区领导不但没有引起警惕,而且三日后仍令其来济南参加山东省军区召开的文化工作座谈会,以致发生了黄祖炎被刺杀的严重事件。

案情总结

王聚民的行径说到底是一个基本立场问题,当解放后形势的发展与他的个人利益发生尖锐冲突时,他感到革命革到自己头上,就走向了反面,根本立场彻底暴露。解放初期,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党内像王聚民这样家庭出身的人并不少,但他们大都能坚决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土改政策,表现出对事业的忠诚。然而王聚民完全从自己家庭的私利出发,进而发展到对党的仇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